分享更多
字体:

西沙群岛开放旅游消息:生态和淡水物资是两大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3 18:04 来源: 新金融观察

  简介:经历了多年闪烁不定的猜想,西沙群岛开放旅游的消息终于在2012年4月19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全国海岛保护规划》明确。西沙旅游将会带来什么?谁将受益?环保与经济效益如何平衡?渔民如何安置?

  开放西沙

  新金融记者王琳 海南报道

  开放传闻

  从海南省三亚市区出发,经由南海驶向西沙群岛,总航程大约为300公里。这个距离恰好是从三亚市到海口市的车程。

  然而,尽管距离相同,但对于土生土长的三亚人来说,每当有外来游客兴致勃勃地跑来询问如何能登上西沙群岛,他们深邃的眸子里都毫无例外地闪动着“疑惑”。

  “不可能上去!什么办法也没有!”从众多斩钉截铁的结论中可以窥见,对于当地人来说,300公里的大海是永远无法跨过的鸿沟,西沙群岛是普通人永远无法触及的神秘之地。

  但西沙群岛本身并不是蛮荒之岛,众多岛屿上面仅渔民就有600多位。此外还有驻军以及其他行政、生活和研究机构等。

  登岛的人除渔民和上述机构工作人员外,一般以探亲家属和考察人员为主。所有登岛者都要受到严格审查。

  而就在2012年4月19日,国家海洋局《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公布似乎给想要打破这种神秘的人带来了一丝希望。

  西沙爱好者和相关研究者在洋洋洒洒的将近两万字《规划》中找到了最让他们兴奋的一句话——“积极稳妥开放开发西沙群岛旅游产业”。

  积极的信号不止这些。

  在随后(2012年4月25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年-2020年)》中,也同样明确提到在西沙群岛“开展海岛旅游、交通、渔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建设永兴岛——七连屿珊瑚礁旅游区,合理开发海岛旅游资源”。

  “我在2006年就曾登上西沙群岛做调研,调研内容也是西沙旅游开发的一部分。其实开发西沙旅游在海南省提过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一直以来面临的阻力比较大,比如岛上局势还有生态等等。”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员徐芳对新金融记者说。

  如今,各种闪烁不定的传言在政策面前统统落听。

  据徐芳介绍,在其和西沙工委、海南旅游委等部门一起开研讨会的时候得知,目前具体规划还在讨论和论证阶段。但在当地承载能力、旅游方式等基本点上已经达成了共识。

  而在5月11日,正在西沙群岛考察的李元超在打给新金融记者的电话中表示:“今年10月份就正式开始旅游了,规划差不多已经出来了,‘椰香公主’号轮船也已经做了试航,就要通航了。”

  李元超是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中心研究员,他每年都会往返西沙群岛多次做生态考察,足迹遍布西沙群岛大大小小的岛礁。据他介绍,每次去考察都会有个课题,但是以开发旅游业为由头,还是第一次。

  李元超得到的消息恰好和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谭力2012年4月24日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指示基本吻合——“今年西沙旅游必须开通”。

  “现在已经有一些动作了,正在做一个非常大的人工填海;那边还会有一个小的航班,我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定了;通航可能也差不多了。另外,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这边去年成立了一个旅游部门,应该也是为这个做准备的。”李元超说。

  旅游资源

  西沙群岛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个暗礁暗滩。

  在南海诸岛中,位于宣德群岛的永兴岛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为2.1平方公里。永兴岛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茂盛、水量充足(非淡水),还有高大沙堤防风。它原本就作为西沙、南沙、中沙三个群岛的军事、政治中心,因此,在这次旅游开发的猜想中,永兴岛理所应当地成为第一焦点。

  “去西沙不去永兴岛的话,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徐芳说,“首先它最大,另外,它上面有很多人文景观,是西沙群岛文化和历史集中的地方,这些是你不可能把它移到别的地方去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永兴岛曾经历过被日本侵略的历史,而至今,其上还静静伫立着收复西沙的纪念碑。

  但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永兴岛上有驻军,做旅游产业必须要避开驻军区域。

  “这确实是个矛盾所在,这也是这么多年来西沙旅游都没有推进的原因之一。但是其实这个区域是可以划分的,比如将军事禁区划分开,分别进行管理。这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徐芳如是说。

  在此基础上,为了配合生态保护,整个西沙群岛被勾画成一次相对保守的旅游——

  用游轮的方式运送游客,将西沙群岛作为游客整个旅行的一站,生活上的吃喝都在游轮上进行以确保生活垃圾留在游轮中,游客登岛后仅进行简单的参观和游览,在岛上活动所留下的东西越少越好,在短暂的参观后即用大船将游客带回。

  当然,在这个初步形成的意见背后,业界也存在着更为大胆的想象。

  “之前我们就给他们做过建议,永兴岛这块儿是不适合做旅游产业的,主要是因为有驻军,另外,宣德群岛这边岛比较少,游客过来的话玩的空间相对较小,所以建议做用永乐群岛那边。”李元超说。

  永乐群岛泻湖非常之多,环境格外适合开发旅游产业。

  所谓泻湖是指海岸带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是天然的沐场。

  常有人将西沙群岛比喻为中国的马尔代夫,而这个旅游产业相当成熟的国家,有许多岛——诸如马尔代夫假日珊瑚岛——都是以环绕在其周围的泻湖而闻名。

  在此基础上可以展开无限想象,例如在当地开办海边酒店甚至水下酒店、或者设立可以停靠的小飞机、也可以将每个岛做独立的主题,开展不同活动。

  目前,趸船是实现这些宏伟梦想的重要工具之一。据李元超介绍,趸船是水泥结构的船,体积大,可以通过锚固定位置。在趸船上可以建水下房间,也就是海底酒店。趸船的最大好处是并非永久性用海,需要的时候可以将其拖走。

  但李元超也坦率地表示,这仅仅是从旅游开发角度来分析,从生态角度来看,是一定会造成一定影响的。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开发西沙群岛旅游产业首要关注的要点。

  正如《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年-2020年)》中所说:旅游休闲娱乐区开发建设要合理控制规模,优化空间布局,有序利用海岸线、海湾、海岛等重要旅游资源;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海岸自然景观和沙滩资源,避免旅游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此次‘积极稳妥开放开发西沙群岛旅游产业’这句话并非出现在经济发展规划中,而是出现在《全国海岛保护规划》中,本身就是一个信号,说明开发西沙群岛旅游是要服从海岛保护的。‘稳妥’两个字正是表示要多考虑海岛保护问题、生态问题。”徐芳如是解读。

  对于大多数西沙群岛的研究者来说,赚钱并不是开放西沙群岛旅游产业最主要的目标,稳健开发比任何宏伟的经济蓝图都重要。

  每个去过西沙群岛的人都对其二三十米的海水能见度印象深刻。

  然而,西沙群岛本身的生态却是极其脆弱的。

  “像永兴岛虽然说是最大的岛,但你沿着这个岛的外沿转一圈,有40分钟也足够了,而且步行在沙滩上的速度比正常走路速度又慢一点,你就能想象出这个岛的大小。这样一个小岛生态一旦被破坏,不会像其他地方容易恢复,几乎就是不可逆的了。”徐芳说。

  因此,在旅游的规划中,对人数的限制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环。据了解,具体的承载人数还在论证当中。

  而由于岛屿接待能力小,所以定位高端旅游的声音始终比较稳定。

  “西沙群岛补给船琼沙三号每次能带五百个人过去,我认为开放旅游后,五百个人都招待不了,也就能招待两三百人。”李元超说。

  这种接待能力不仅取决于对生态的考量,包括对物资、淡水等硬件的考量也是极为关键和基础的。

  在西沙群岛做过考察的徐芳曾因台风的降临将原本2日的西沙行程无奈扩成一周,而这个突如其来的状况一下子就让淡水问题凸显出来。

  目前,所有生活在西沙群岛上的人食用的淡水以及蔬菜、水果、猪肉等岛上其他稀缺物资都是靠琼沙三号补给船定期运送过来(周期十到十五天)。据闻,船的主要功能并非是运送人,而是运送淡水和物资。

  目前,岛上一般都是采用“计划经济”,上来多少人,就按多少人来安排。

  在当地,会有一些采集雨水的设备,采集来的雨水进行简单加工后,则会用于日常洗浴等非饮用用途。

  但这个方式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因为与马尔代夫年2183.9mm的降雨量(以马累为标准)不同,西沙群岛年降雨量相对较少,为1505mm,且蒸发量大,所以当地人难以指望自然雨水。 

  目前西沙群岛绝大部分岛礁上并没有海水淡化设备和污水处理厂,近日,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工委副书记冯文海公开对媒体表示,2到3年内将在有村委会的岛礁上建成污水处理厂,所有污水可在岛上直接处理。

  然而对于从事生态研究的研究者来说,不管是海水淡化还是其他高超的雨水采集技术,只要是工业行动,就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当地生态。

  渔民安置

  对于开发西沙群岛来说,生态问题和淡水物资问题是公认的两大最难解决的难题,然而除此之外,还有重要一环,就是对渔民捕鱼的影响以及当地居民的安置问题。

  西沙地区历来是海南人民捕鱼的重地。

  许多海南人世世代代都以捕鱼为生,一旦旅游开发对生态产生重大影响,就会直接影响到渔民的生计问题。

  这种开发方式不但要挑战渔民们传统的生存观念,从经济利益上讲,渔民出海捕鱼一次平安回来,其收益比重地要多出很多。因此,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评价,如果开发进展到这种程度,那就相当于以一个产业的发展来牺牲另一个产业的发展。

  相关研究人员至今还记得影响渔民传统生计的严重后果。

  2004年,在北部湾,《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及《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生效后,中越界限被明确划分出来,渔民打渔区域减少,海南省约1.2万渔民不得不弃船上岸,另谋生计。

  补救的工程是异常庞大的。

  扭转渔民的观念以及培养渔民新的技能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心理建设。

  当时,海南省利用中央财政下拨的160万元专项资金(2003年计划)启动了转产转业渔民培训;财政部、农业部2003年下达到海南省首批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专项资金就有2360万元,项目资金将用于能够吸纳转产渔民就业、带动渔区经济发展的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项目建设;当时,海南省财政计划也安排了渔民转产转业配套资金587万元。

  一旦开发西沙群岛的旅游业,包括西沙本地渔民在内的诸多渔民将面临类似的问题。

  西沙群岛现有渔民600多位,据李元超介绍,只有永兴岛和赵述岛上的居民是有户口的,其他的并没有。

  据业内人士向新金融记者描述,在西沙群岛,有不少渔民依然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每天用各种不同方式去捕鱼,能捕多少算多少,甚至还会有颇具毁灭性的炸鱼现象。

  而这种更为看重眼前利益的捕鱼方式已经让当地鱼变得比从前少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发西沙群岛旅游产业对当地居民来说倒像是一件不错的事。

  李元超向新金融记者透露,现在有一些项目是在给渔民做转型,而且渔民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就有动作了。有的人开始盖专门接待游客用的房子,反应十分迅速。

  另外,不只是向旅游产业的转型,还包括“做海参苗养殖”等技术转型。

  “现在海参苗已经弄出来了,已经进入到第二步,就是交到西南中沙群岛渔业公司这边来。只是现在还不确定交到这边来后他们与当地居民以什么形式合作,成立合作社的可能性很大。”李元超表示。

  永兴岛虽然说是最大的岛,但沿着这个岛的外沿转一圈,有40分钟也足够了,你就能想象出这个岛的大小。这样一个小岛生态一旦被破坏,不会像其他地方容易恢复,几乎就是不可逆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