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18年超标配车仍泛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8 07:38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今年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中央部门要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从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至今,公车改革探索已走过18个年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上涨势头却难以遏止。因此,进一步深化公车改革,成为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公车改革到底难在何处?破解困局有何良方?
购置费年增长20%
“屁股底下一座楼”,这是群众对公车的形象比喻。据财政部2011年初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
经调查显示,一辆公车每年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5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随着油价的上调,人工成本的提高,现在一辆公车的运行成本可能更高,至少在6万元以上。”课题组组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估算说。
与此同时,公车私用、超编配备公车等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很好解决。“在许多国家,一般只有内阁部长才配备专车;而在我国,只要是一方‘领导’,就会占一部车且绝大部分是专用,各地超编和超标配车已呈泛滥趋势。”全国政协委员庄威说。庄威认为,公车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干部头脑中的特权思想。
各地探索车改模式
200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出台车改方案,其核心内容是: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实行货币补贴,大部分公车向社会公开拍卖。经过几年实践,杭州的公车改革获得较好的社会评价。然而,各地的情况不同,杭州的改革并不一定适合其他地区。
各地公车改革试点,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模式:一是货币化改革,发放车贴补助;二是集中化改革,即把各单位分散管理的车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三是规范化改革,即通过单车核算、节假日封存、安装GPS等方式加强监控与管理。“应该说,这三种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都不是十全十美。”沈荣华说,货币化改革的关键是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车贴标准;集中化改革的局限在于它更适合中小型城市;规范化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治标不治本。
尽管至今尚未找到一个尽善尽美的改革方案,但沈荣华认为,各地公车改革试点积累了经验、探索了模式,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了路数。
如何推进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坚持市场化、社会化,采取适度、公平的货币化手段,改变传统的公务用车运行机制和提供方式”——— 在近期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尚晓汀说。
沈荣华透露,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全国公务用车改革指导意见,目前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在此基础上,待时机成熟时,将出台具体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方案。沈荣华认为,公车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具体来说就是大规模压缩公务用车的总量,除了核准的领导专车、必要的工作用车、机要通信用车之外,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必要的公务用车可通过公交、出租车、公车服务中心租车、私车公用等社会化途径解决。
在此基础上,公车改革和管理还应坚持“透明化”方向。同时,强化日常管理至关重要。(据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崔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