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水务行业发展需兼顾公益性商业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8 09:02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风投”加码

  水务行业新商机乍现

  公益性和商业性如何兼顾?

  本报记者 武文静报道

  向来嗅觉灵敏的风投已悄然潜进水务行业这片“蓝海”。

  随着国家对环保产业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不少VC/PE (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 已闻风而动,纷纷加码水务行业。专家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内水务行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应同时兼顾社会公益性与产品经济性的双重属性。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看,提高水务行业的竞争度,提升行业的效率和服务将是改革的重点。

  来自清科数据库统计显示,2011年,水务领域的VC/PE投资案例达17起,投资金额达2.92亿元,相比于2010年1.18亿元的投资增长1倍多。2006年-2011年中国水务行业披露的VC/PE投资案例达54起,其中48起披露了金额的案例共涉及投资金额7.08亿美元。

  “随着整体环保领域受到政策关注,并且各地水价及污水处理费普遍呈现上涨趋势, 2010年以后水务行业的投资热度显著提升。”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肖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事实上,随着市场门槛的降低以及产业化发展的推进,作为节能环保产业领域重头戏的水务行业,正受到各路资本越来越多的青睐。“‘十二五’期间国内水务行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在薛胜文看来,首先,未来几年内国内部分已建污水处理设施需要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对主要污染物的削减能力;其次,再生水、污泥处理等衍生行业发展迅速;最后,“十二五”期间管网建设将迈入新的阶段,这也将刺激水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水务行业产业密集度过于分散,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升产业密集度。据了解,水务产业服务链包括7个领域,分别为原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污泥处理处置和海水淡化。目前,水务企业运用的多是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

  “BOT模式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进入水务行业,从而弥补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无奈,减轻财政负担。弊端主要在于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薛胜文说。

  不可否认,目前BOT模式在水务项目上的实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薛胜文指出,BOT项目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众多,需要协调各方利益,而我国目前尚缺乏系统的项目实施管理体制。

  “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确实导致投资水务项目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很显然,完全没有风险的项目是几乎不存在。水务项目存在风险,但也存在机遇。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机遇大于风险,故而投资水务项目是值得的。”薛胜文说。

  一方面,水务产业化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巨额资金显然也并非政府一己之力所能解决;一方面,资本是逐利性的,投资的加大自然是寄希望于获得更大的回报,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政府上调水价。那么,作为同时具有社会公益与产品经济双重性的水务行业,又该如何兼顾两者之间的利益呢?

  薛胜文认为,一方面,水务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应适当调控水价,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另一方面,水务的市场性要求政府应当放松对行业的控制,鼓励水务企业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从而带动水务行业的整体发展。国外的水务政策差异极大,但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看,提高水务行业的竞争度,提升行业的效率和服务将是改革重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