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托老所:如何缓解养老困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1 18:41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北京市通州区来乐福托老服务中心,88岁的赵学良老人在这里生活了一年。摄影/本刊记者 甄宏戈
社区托老所:如何缓解养老困局
社区托老所的通州蓝图
在养老压力日增的当下,社区配套托老所或将成为传统家庭养老和政府福利养老之外的有益尝试
需要护理型照顾的老人,能否在小区内“就近入托”?
6月15日,北京市通州区民政部门提出,将出台一份《新建居住小区配套民政服务设施接收管理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区内规划新建小区人口在3000至7000人规模的,必须提供每千人5张养老床位。
京贸家园的托老所就属于这种社区托老所,作为新建小区的配套设施,该托老所将与小区同时投入使用,以便将来入住小区的老人能“就近养老”。
虽然托老所的两层楼目前仍空着,但不意味着没有老人需要入住。京贸家园物业公司的负责人说。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通州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2.6万。而养老所病床总数4587张,每百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是3.6张。而知情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意见》原本是2006年出台的一项政策,旨在让开发商在修建新楼的时候,考虑到小区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但最终没有落实,目前这项政策是被重新细化,以备执行。
托老所“旱涝不均”
尽管供需关系如此紧张,但并非每所养老机构都满员,由于地域的差异,通州区的一些养老机构门庭若市,有的却门可罗雀。
在通州梨园小稿村,顺着热闹的北京现代音乐学院一路向南,建筑物逐渐稀少。一条泥石路面的尽头,是北京市来乐福托老服务中心,门柱上的铜质铭牌上写着:北京市通州区托老助(残)所,颁发单位是北京市通州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只是这儿大门紧闭,锁头挂在铁门里面。
柴玲是这家服务中心的创办人之一。这是她在这里生活的第12个年头。
12年前,她和几个朋友合股,在小稿村以每年2万元的价格租下7亩地,建设托老服务中心,最初的设计是60张床位。
但十几年里,因为选址偏僻,这家民营托老服务中心的经营并不太好。目前只有十几个老人。“现在,我们每年都会有十万左右的亏损,虽说照顾老人善终是积德的事,但最后,我们却陷入了前后近百万的亏损之中。”柴玲说。
亏损的大头是护工工资、平时开销和冬季取暖费上。柴玲说,目前的用电,也是以商业用电的价格缴费。“虽然民政部门平均每月对每个老人有200元的补助,但和日益增加的开销比起来,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现在托老所的情况是没有收入,没有投资,处在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在柴玲的托老所,曾经住过105岁的老人,柴玲对此非常骄傲,“来过我们这里的老人和老人家属,都觉得我们这服务还不错。但由于地里位置靠近农村,所以每个月1500元至2500元的费用,对当地人来说还是难以承受的。”
在养老机构服务费调查中,76.6%的人能承受每月1500元以下的养老标准,而能承受1500元至3000元的只有20.7%。
相比之下,政府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境况要好得多。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截至今年3月,通州养老机构有20所,总床位数4587张,其中有14所政府办的养老院,10所实行了“公办民营”。
尽管如此,在地理位置稍好的区域,养老床位仍然紧俏。通州区老龄办公室主任张连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相对而言,公办养老院大部分地理位置优越,资金和经营也有优势。
目前,通州的每个街道乡镇都有一两家养老院,但是分配不均,偏远地区、靠近农村的,当地人住不起,城里人又觉得太偏,因此城里养老院床位又紧张。以通州区八里桥的光荣院为例,目前床位非常紧张,即便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难以入住。
养老困局
除了托老所、养老院的分布不均外,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也给托老所养老院带来另一压力。
根据中国民政部发布的《2010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2956万人,占总人口的9.3%,比2009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8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报告提出,中国已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
在北京,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的户籍老年人口为226.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8.2%,按照比例,“十二五”期间,北京将有47万名老人需要护理型照顾。
与汹涌而至的老龄化浪潮成为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通州区养老所病床总数4587张,每百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是3.6张,而在整个北京市,每百名老人的养老床位还不足3张。
张连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了应对床位不足同时分配不均的难题,通州正试图规定大规模的楼盘建设开发时,养老院要作为配套设施共同出现。
这一点得到了通州区民政局社教科科长孔刚的证实。他是《意见》的起草人之一。
根据孔刚介绍,《意见》的前身,是2006年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该指标规定,7000人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要求配备相应的托老所或者敬老院。
“这样布局会相对合理,毕竟距离家里比较近,但作为一项政策,行政上能赋予其多少力量,还不得而知。” 张连芹说。
谁来托底
京杭运河起点贯穿通州城区,运河以东,京贸家园已经交楼,工人在做最后的绿化修整。
该楼盘物业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按照楼盘的设计规划,京贸家园已经在小区内建造了配套的养老所,但何时开放,目前仍未有时间表。
“其实从2006年以后,我们就有这个规定,但后来开发商建成了以后,托老所和敬老院没人接手,所以我们现在只是把这个文件细化了一下,比如我们要求3000到7000人的小区,必须每千人配备5张床位的托老所。”孔刚说。
据孔刚介绍,以往,老人较少的敬老院称为托老所,较多的称为敬老院。敬老院通常都由政府出资。但通州目前没有由区政府统一规划的敬老院。
“在中国,养老体系为‘9046’,就是说90%的老人是居家养老,4%是福利机构养老,6%是社区养老,按照这种发展思路,公办敬老院成立以前,先将社区养老规划好,也有利于缓解养老带来的压力,而且这将成为小区竣工验收的标准之一。”孔刚说。
孔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意见》不仅涉及民政一家,需要各部门达成共识。“上周,我们把文件发到了区规划局、区建委和区财政局,现在正在等他们的答复,如果都通过了,还必须由区政府的名义发文,才具备行政力量。”
令孔刚担心的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意见》规定新建小区内的托老所和敬老院最终将由区级财政进行接收和拨款。这意味着,开发商在对一个楼盘进行规划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小区内托老所所占床位的比例,小区建成后,托老所将由第三方接手,由区级财政拨款负责运营。“一旦到了掏钱的时候,往往受到的阻力就会比较大,所以《意见》通否最终通过,我并没有太大把握。”孔刚说。
《意见》尚未通过,但有一个好消息让他感觉到安慰,通州区政府计划先投资1.9亿元建设一个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可设养老床位600张的大型敬老院,“项目已确定选址,年内将完成前期申报手续。”孔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