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天下大同”汽车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4 23:36 来源: 华夏时报吉利:“天下大同”汽车梦
刘俊晶/文
正如同其掌门人李书福一样,吉利充满着大无畏的冒险精神和想到就做的执行力。精神上和执行上高度契合的吉利做出了不少惊人之举,“蛇吞象”式的收购沃尔沃就是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例子。
不愿过多提及其过往的成绩,现在的李书福更愿意讲一些文化、价值观层面的“论题”。“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看似难懂的话里蕴藏的正是李书福的汽车梦。在引领企业与行业发展史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吉利,正在追逐其梦想的路上大步向前。
“放养”沃尔沃
2010年8月2日,吉利与福特正式完成资产交割。自此,一个拥有86年历史的“洋公主”,被一个做汽车仅13年的中国小子娶回了家。收购沃尔沃后,李书福便一再强调:“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他承诺收购后沃尔沃仍将保持独立运营。“先做强后做大”,李书福逆潮而行的一句话,或许可以作为其为沃尔沃所开“药方”的一个诠释。
2010年9月,沃尔沃在瑞典召开收购后的第一次董事会。在这个列出11名全新董事的名单中,除了李书福和负责谈判收购沃尔沃的沈晖之外,其余9名董事会成员都是拥有着多元化背景以及丰富的跨国公司从业经验。2011年1月25日,沃尔沃中国区总部正式成立,并于2月25日发布了为期五年的中国战略。这一战略包括,沃尔沃将在成都和大庆建立生产基地,2015年达到20万辆车销量和20%中国豪华车市场份额的目标,交割完成3个月后,“沃尔沃-吉利对话与合作委员会”成立,李书福任主席,吉利与沃尔沃各派4名代表,并确定了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沟通机制。这不仅打通了沃尔沃的中外沟通渠道,同时为日后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战略合作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有了以上的充分准备,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沃尔沃开始在中国的市场大展拳脚。2010年,沃尔沃全球销量止跌回升,实现扭亏为盈。2011年,沃尔沃业绩进一步提升,销量增长20%,增至44万辆,营业收入增长11%,净利2.4亿美元,在中国市场也实现了54%的增长。
沃尔沃在中国的成功也为吉利的发展加注了动力。2012年3月9日,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和沃尔沃汽车全球CEO雅各布签下沃尔沃汽车向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公司转让技术的协议。“放养”的沃尔沃不仅自身强大起来,更是与其“兄弟公司”吉利一起在中国的市场上并肩而战。李书福的“先做强后做大”正在逐步实现中。
打造新格局
尽管成功收购沃尔沃使得李书福多年的梦想变成现实,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看到的是吉利在规模和自主上和国际汽车业水平之间的差距,因此他不断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鞭策自己和吉利人。签下沃尔沃汽车向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公司转让技术的协议,对于吉利来说意义非凡。利用沃尔沃授权的技术打造一个新品牌,这正是李书福的设想。
在目前吉利的品牌体系中,曾一度计划主推全球鹰、帝豪和英伦三大子品牌,而弱化作为集团品牌的“吉利”品牌。时间已经过去三年,全球鹰、帝豪和英伦三大子品牌的市场表现却各不相同。帝豪表现最为出色,另外两个品牌则表现平平。“未来,这三个品牌会仅作为吉利品牌下的产品品牌存在。”吉利内部人士透露,按照李书福的设想,沃尔沃将成为吉利控股集团的“雷克萨斯”;吉利则成为“丰田”品牌,而现有的三个子品牌将成为“吉利”品牌下的三个产品品牌。“董事长(李书福)的设想是,最终(吉利控股)集团形成吉利、沃尔沃及根据这次签署的协议打造的一个全新品牌的三大品牌齐发的格局。”该吉利内部人士透露。
为了迎接日后由沃尔沃平台诞生的新品牌,吉利正在重构营销框架。此前的深圳车展上,吉利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向外界传达了吉利营销体系“由纵至横”转变的消息。由此前执行近两年的帝豪、英伦、全球鹰三大品牌事业部调整为北区、中区和南区三大区域营销总部,而管理职能也随之调整。
创立新格局对于吉利来说冒的风险远比收购一个国外企业要大得多。为了品牌上行,为了加重“吉利”这两个字的含金量,为了实现吉利的汽车梦,李书福和他的团队执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