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恩道尔:油价受华尔街随心控制 与供需基本无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3 16:12 来源: 新浪财经

  谁能想到,石油源自生物遗骸是个天大的谎言,石油行将枯竭是个天大的阴谋?地球石油蕴藏很可能取之不竭。为这一颠覆性观点提供有力佐证的,是前苏联科学家花费40年时间,在传统理论认为不可能找到石油的地方找到了石油。他们究竟用什么方法找到了巨量石油?他们又是如何用科学证据来证实传统石油生成有机论是伪科学的?

  北京时间9月13日上午,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石油战争》与《石油大棋局》威廉·恩道尔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详解油价推高的幕后黑手是谁?石油涨跌蕴含的地缘政治经济博弈真相,对中国石油战略的建议。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刘勍儿: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财经的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刘勍儿。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有关石油的话题,石油一直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因为它几乎关系着我们的衣食住行,现在社会上一些大事件,比如海湾战争五、两伊战争,包括现在的利比亚战争都与石油密切相关,石油对国际社会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中国又在整个石油格局中占有怎样的位置?今天我们请来《石油战争》和《石油大棋局》的作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地缘政治学家恩道尔先生,欢迎您。还有云南财经大学顾秀林教授、还有能源专家刘刘克雨刘老师,欢迎您。

左起依次为:能源专家刘克雨,云南财经大学顾秀林教授,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主持人刘勍儿左起依次为:能源专家刘克雨,云南财经大学顾秀林教授,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主持人刘勍儿

  中国石油进口高度依赖令人担忧

  今天三位专家跟我们一起讨论石油的发展格局和中国的石油战略,数据显示中国的石油进口比例已经达到55%,超过了美国,中国石油也是严重依赖着进口,这个局面不能不让人担忧,您作为一位外国学者,能不能为我们分析一下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石油战略中的处境?

  威廉·恩道尔:中国现在在能源安全问题上变得有一点问题了。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和英国在一定程度上是拿石油作为控制世界的工具来使用的。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和独立的国家,这件事件本身就是对控制这种战略的威胁。尽管中国一直在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可是中国保持石油独立的政策本身就已经构成了对美英控制世界这种战略的威胁。

  主持人刘勍儿:您觉得中国怎样做才能避免这种进口和依赖?

  威廉·恩道尔:在这本新书中,我做了很多的讨论,就说中国实际上可能有很多的油还没有被发现,中国也许不必这样依赖石油进口,而可以开发本土上的石油,用这个方式来保持自己的能源安全。

  主持人刘勍儿:刘老师,中国现在的石油局面真得像恩道尔先生说的这样吗?

  刘克雨:你刚才所说的数字,我们对外依存度已经到了55%,这确实是令人很担忧的数字。刚才恩道尔先生讲了中国还有很多石油,不必过多依赖进口,他这个观点对我们是一个鼓励,中国石油行业一直在加快我们的勘探开发,力争发现更多的资源。

  但是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现在每年的石油产量的增产量大概在200到300万吨的规模,我们的消费增长量最些年来在一千八到二千万吨,这样巨大的差,导致我们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虽然我们在加大投入,增加我们的石油勘探开发,但是明显现在的生产增长速度跟不上消费增长速度的趋势,从趋势来讲,对外依存度可能会越来越大。

  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恩道尔先生对我们的鼓励,中国石油行业一定会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但是从整个发现和勘探开发的情况来看,目前看还不并不是说像他说的那么乐观。

  主持人刘勍儿:现在中国石油行业运用怎样的手段去降低对外依存度呢?

  刘克雨:我们降低对外依存度最现实的办法,有几个。第一个要节约,因为中国发展到工业化的阶段,消费量快速增长是绝对量的增长很难避免,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要节约,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用的地方去,要节约,提高使用效率。比如说车,现在百公里搞混合动力车,百公里的油耗从10%降到4%、5%,这样它是节约用油,包括技术的,包括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节能,尽量把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能够降下来,另外一点加大替代,近些年生物制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都对石油是很重大的替代。另外我们现在还在发展煤机石油,就是煤质油等等,都会对石油形成替代。更主要的是要加大生产,增加国内的产量,再有一点,我们要构建多元的,均衡的进口的框架,从国外利用多种方式,使国外的资源到中国来,保证供应。整个应该是很完整的体系。

  “石油枯竭论”有望被推翻

  主持人刘勍儿:我觉得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是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恩道尔先生的石油无机论,如果石油无机论真得有的话,对中国来说是很好的契机,能够解决能源问题,恩道尔先生您觉得中国可能在更多的领土上找到更多的石油吗?

  威廉·恩道尔:我毫不怀疑中国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的油气储藏,不仅在中国,在整个世界,在地球上都是这样的。在传统上认为没有油的地方实际上是油的这是革命性的对地球数据解释,并不是所谓死的恐龙被压在地底下生成石油。相反从地心深处形成碳铅化合物往上升,我们找到往上升的途径就能找到石油。中国有广大的领土,我对中国能找到更多的油气是非常乐观的。

  再讲一下关于生物能源的事情,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由于把大量的粮食变成生物能源去开汽车,所以就造成了粮食价格的暴涨。美国、欧洲等地方把大量的粮食做成燃料烧掉,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不解决问题。

  主持人刘勍儿:刘老师您怎么看石油无机论?

  刘克雨:这是很有意思的提法,我们关注到这个理论已经很长时间了,我本身不是一个石油地质学家,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特别多的发言权,但是我觉得这个理论的提出给我们在更宽的领域,更广的领域找到石油提供理论,使我们思路拓宽,找到更多的石油。但是现在这种理论它的提出,它的验证,到目前为止,大家还在探讨,也不是一个已经大家所公认的东西。就像原来的石油有机论,石油无机论,大家也在争论。即使石油是无机生成的,我个人感觉最起码它从地幔上升有一个生成、运移、聚积、保存,整个过程。

  这里有一个事实不得不去关注到,我们经过了五亿年,石油生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而人类用一百多年的时间,把石油采了大概三分之一,那么后面石油的生成速度是不是供得上我们的开采,如果石油无机论,可以在更多没有发现石油的地方去找到石油,这是一回事,我们希望是这样。但是如果不是的话,我们已经发现的这些地方,确实我们要考虑这石油的生成的速度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即使它从地幔形成,也是相当缓慢的过程。而我们人类开采速度是非常快的速度。

  对于人类开采来讲,那个生成的过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理论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我们可以到原来认为没有油的地方再去找油,而不是我们随采它随生成,这个理论,我个人是石油经济方面的研究者,我对石油地质不太理解,但是我觉得这里必须要考虑,我们现在人类的过度开采已经把我们发现的采的有一点过度在开采,而它的生成速度是相当缓慢的。但是这个理论很有意思,可以到那些认为没有油的地方找找看,如果能找到,是很好的事情。如果地幔油,地幔距离我们一百公里,我们人类现在勘探的深度是10公里,怎么找到石油,对我们是巨大的挑战。

  主持人刘勍儿:石油无机论在一定程度大家不是很接受,很质疑这个问题,您有什么依据来证明石油无机论有可能存在吗?

  威廉·恩道尔:石油无机生成理论是在冷战时期,在前苏联被提出来的,当时苏联的目的要使苏联的能源独立于西方,因为在提出这个理论过程中,这个工作是被定为最高级的机密,所以不太为人知。20年前当苏联解体的时候,这些科学家团队散伙了,他们走到世界各个地方去谋生,所以这些理论更加不为人知。

  后来这些科学家们又互相联系到一起,这个探油方法已经进入商业化使用了,在一些地方打井精确度达到93%,是有显著的效果。他们还分析了世界上现在已有的,已存在的大油田,他们发现大油田都可以自我更新的,你们开采了石油之后,油井充满了油,这个证明石油从地下深处,通过通道压到地表上。这个给人非常乐观的,对于石油开采的前景。要强调这是一个完全新的方法,它已经进入商业化使用,是可以提出验证的证据来的。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可以讨论,讨论没什么不好,可是更应该的是把这些专家请来,在中国实地上实验一下,来看一看,验证一下,用实际的钻探行动来证明它。

  主持人刘勍儿:您觉得预测一下之后的前景,我们以后如果这个石油无机论成立的话,可不可能做到我们石油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

  威廉·恩道尔:中国的领土这么广大,验证这个理论的可能性是非常积极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