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入世贸十年的全球化成长: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3 17:26 来源: 瞭望
瞭望201137期封面 瞭望201137期封面

  中国全球化成长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十年来,中国不断深化国际贸易合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决定加速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党中央、国务院在谈判关键时刻的重大决策确保了 中国的基本权利和利益。这一重大决策使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获得所有世贸组织成员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开放市场承诺,为中国适应全球化趋 势、赢得发展机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与机遇,中国深入研究、积极应对,充分利用加入世贸组织所创造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有关规则,相关产业成功化解压力取得长足 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全国各行各业积极主动学习研究世贸组织规则,修改完善贸易救济立法,构建贸易救济和维护产业安全工作机制,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积极 应对国外针对我国产品滥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全面运用世贸组织贸易救济措施维护产业安全,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还利用世贸组织谈判、例会和审议等 场合,敦促欧盟、美国等成员改变对我国产品出口限制、歧视等不公平待遇,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全面享受世贸组织成员各项权利,获得稳定、透明、可预见、非歧视的多边贸易机制保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营造了更加 开放的外部市场环境。这十年,中国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受益者,更加有效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参与并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内经 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中国适时推出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这包括:进一步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开放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实现不同区域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和互动发展。在这十年,中国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机制保障,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经济体系改革,增强开放型经济条件下驾驭宏 观经济的能力。

  同时,中国认真履行承诺、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承担与中国权利和义务相匹配的国际责任。例如,逐步扩大货物服务市场准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程度显著提高;开展大规模法律法规清理修改工作,将世贸组织规则转化为国内法;进一步理顺政府在对外贸易管理中的职责,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和完 善,构建一个符合国际多边贸易规则、适应实际国情的商务运行体系等。再如,中国致力于扩大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 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建设公正、合理、开放、共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加入世贸组织这十年,中国内地与台港澳地区经贸交流更加紧密,“两岸四地”经济进一步融合。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和世贸组织规则,内地与香港、 澳门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促进了内地与香港、澳门更加自由顺畅的贸易往来,大大拓展了双向投资与经贸合作的发展空间,为港澳地区保 持繁荣稳定和持续协调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实现历史性“三通”的基础上,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密切海峡两岸贸易往来 与投资合作关系,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经济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观点

  中国驻WTO大使易小准:中国愿为多哈回合作出贡献

  中国入世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贸易增长,为入世作出了大量的努力,修改了大量法律。当前是WTO的关键时期,中国愿为多哈回合作出自己的贡献。

  发达国家也应该学学如何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双方都有很多功课要做。

  巴西驻WTO大使阿兹维多:中巴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中国在入世后经济和贸易快速增长,值得敬佩和祝贺。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巴目前的贸易结构是,巴西出口原材料和大宗商品,进口工业品。 这在巴西国内有争议,认为自中国进口增长太快,而且巴西不能出口高附加值的商品。中国在巴西矿业和农业的投资也引起不安。巴西对中国的反倾销也在增多。但 是有问题才需要合作,中巴之间可以通过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南非驻WTO大使伊斯梅尔:中国在非洲面临的挑战

  中非贸易在2000~2008年间增长了10倍,非洲得益于中国的增长。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南非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非贸易结构也是出口大 宗商品,进口工业品。非洲希望中国帮助非洲增强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能力,欢迎中国投资。中国在非洲面临的挑战:一是投资不能局限于资源性产品,而是要增强 非洲的工业能力;二是如何调整中非贸易结构。

  中国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发展中国家没有在工业品关税上作出让步,主要不是因为担心中国的竞争,而是因为发达国家没有在农业问题上作出让步。中国和南非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是相互支持的。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研究跨国公司新一轮布局调整

  跨国公司推动的这一轮全球化已经走到尽头,WTO目前所做的工作和跨国公司的要求不一致,因此无法获得关注和支持。目前推动全球化遇到很大困难,即使是很多从全球化中获益的公司也不支持。跨国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布局调整,但方向仍待研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明晰对外投资的方向

  经济发展的第一步是吸引外来投资,促进贸易发展,在此基础上,才有实力进行海外投资。海外投资不是一窝蜂地走出去,也不是简单的资金流出,在此之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看清自己的比较优势,明晰投资的方向。

  符合中国当前历史条件的对外投资有四个方向,一是资源权益;二是市场;三是技术;四是产能转移。企业要看自己有无获取资源的能力,能否真正开拓和构建市场,是否掌握技术信息来源,以及向外转移的产业是否是国内即将或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

  新加坡管理大学教授高树超:中国参与争端解决机制的三个阶段

  中国参与争端解决机制经历了三个阶段:规则接受者(入世至2006年3月),规则震撼者(2006年3月~2008年9月),规则制定者 (2008年9月至今)。第一阶段主要是学习,2003年8月~2006年,参与了每个案件的第三方。第二阶段则是尽量利用现有规则服务于自己的利益。第 三阶段开始对规则提出自己的解释,如国有企业是否是公共实体、双重救济。未来的热点议题包括,防守利益方面主要是产业政策,进攻利益方面主要是外国市场上 的贸易壁垒。□

  (以上观点部分来自“中国与全球贸易治理的意义”国际论坛,《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皇甫平丽采访整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