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处于软着陆轨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1 08:48 来源: 半月谈CPI在今年7月份创下37个月新高之后,8月仍保持高位运行。中国经济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能否实现“软着陆”成为近期舆论关注的焦点。
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中国经济正处于“软着陆”轨道上。通胀形势虽然严峻,但利好因素依然存在。未来,防通胀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点,短期内政策不会转向。
经济增速略为放缓是必要的
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2011年亚洲发展展望》的报告,下调了对亚洲经济增幅的预期,同时调降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估至9.3%,并调升中国今年全年通胀率至5.3%。亚行此前预测中国今年GDP增幅为9.6%,通胀率为4.6%。
尽管目前国外经济形势中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国内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仍充满信心地指出,国际国内形势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他指出,经济增速略为放缓,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没有超出预期。
这样的观点得到多位专家认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认为,亚开行降低了亚洲经济增速预期是好事。增速下降是健康的,是政府政策主导逐渐下降的一部分,是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推行稳定政策的结果。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称,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增速逐步放缓的苗头。未来若干年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这个放缓是必要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必然要求,所以“软着陆”实际上正在形成。
近期宏观数据也支持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的判断。虽然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略低于市场预期,但国内的消费和投资增长依然较为强劲。1月~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有所下滑,但剔除原材料价格通胀因素,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应在16%至18%左右,在过去几个月投资增长相当稳定。
李稻葵说,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软着陆”。中国的情况和国外不一样,中国经济是一边发展,一边调整,一边改革。所以,这一轮“软着陆”的一个最大成果就是房地产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积攒了十几年的问题终于开始有力破解了。
通胀形势虽不乐观,但仍存利好因素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有质量的增长应当是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有比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可持续的增长。既不使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又使通货膨胀控制在人民可承受的范围内,这一点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因为我们面临着比较大的通胀压力。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对半月谈记者解读总理讲话认为,今年中国将力争完成年初设定的通胀管理预期目标,全年CPI涨幅可能会在4%多一点。
但近期CPI屡创新高,市场和专家也对当前通胀形势存在普遍担忧。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就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发布报告表示,我国的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受全球流动性宽松局面没有改变,以及国内生产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的影响,再加上自然灾害、舆论炒作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强通胀的预期,增加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难度。
张晓强表示,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依然存在,工资上涨以及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等,也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8月份的CPI同比上涨6.2%,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少从统计数据来看,出现了“拐点”。下一步,物价走势将保持基本稳定,因为稳定物价存在一些有利因素。
一是非食品价格方面,由于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上涨压力有所减小。预计未来几个月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食品价格,非食品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小。二是随着未来几个月翘尾因素的大幅减弱,CPI同比将出现下降趋势。三是猪肉价格年内将不会再创新高。8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5.5%,较7月回落11.2个百分点。预计未来猪肉价格推动CPI快速上涨的压力将有所减轻。此外,考虑到地方政府对流通环节加强管理,通过集市与生产基地对接降低食品供应价格,物价调控成效将逐步显现。
亚开行发布的报告也认为,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中国的通胀形势将有所好转,这将增强消费者信心并提高消费者购买力。
政策“拐点”尚未到来,稳物价仍是首要任务
尽管国内流动性持续收紧,但国际环境仍表现出较强的流动性。受美国8月份失业率持续高位,同时新增就业岗位为零等因素影响,市场普遍认为美国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或于近期成行。而巴西央行宣布降息,更是加重了市场对流动性增加的预期。
朱民指出,金融危机后全世界出现前所未有的低利率高流动性,对去杠杆化存在很大的困难,大量的流动性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对这些国家造成很大压力。同时,过去一段时间新兴国家贷款过度,已产生很大的风险。因此,他建议,新兴国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可能出现的滞胀危机。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再次明确表态,将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考虑到当前通胀形势严峻,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可以判断市场期待的政策“拐点”尚未出现。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认为,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总体仍十分稳定,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渐强,对国际国内复杂因素的应对能力增强,货币政策也将保持稳定,未来更多还是以微调为主。李稻葵也持同样观点,中国将维持目前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以控制通货膨胀。
事实上,今年以来为抗击通胀,我国已在不断加码紧缩政策。央行三度加息,并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久前,温家宝总理还特别撰文表示,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以来,市场对美国和欧洲经济增长下滑的担忧正在加剧。而发达经济体一旦出现经济下滑,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也不可避免将受到影响,全球经济出现整体下行的风险正在加大。
有关专家提醒,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尤其要注意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变化,警惕外部经济下滑和内部经济走弱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如果下半年我国通胀下行速度比经济下行速度快,则意味着“软着陆”初步成功;反之,则可能陷入滞胀格局。两种态势“一线之差”,将给我国宏观调控带来新的考验和挑战。(《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10期,记者 侯雪静 孙彬 蔡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