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业内称温家宝表态或预示人民币汇率升值进入观察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09:20 来源: 《财经网》

  10月1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针对人民币的货币汇率改革法案,一场中美汇率战再度打响。 该法案能否最终成为法律,还需要过美国众议院和美国总统这两关。研究美国国内政治多年,并至国会山多次考察的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征对本刊记者表示,“这种法案难以通过,这只是美国国会议员的政治游戏,无需过分担心。”

  中国政府也对美国此举表示了不满,在美国参议院通过货币汇率改革法案后,人民币即出现报复性贬值,从6.3483一度贬值到6.37以上,10月13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3737,人民币确实“有点生气”了。

  生气归生气,最终汇率的变化还要充分考虑经济形势的走向。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连走访了浙江、广东两个出口大省,出口企业声称,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速度已经给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温家宝总理也明确指出,当前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避免给外贸企业造成过大冲击”。

  外需形势正在急剧恶化,近期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都大幅贬值,人民币逆势升值的风险在不断增加。温家宝总理的这一表态在分析人士看来,或许预示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将进入观察期。

  美国政治戏弄人民币

  人民币争端一直是中美博弈的热门话题,打打闹闹都很正常,但这次美国国会好像过分了。以往关于人民币问题大都限于谈判桌上,此番美国国会要用立法来施压人民币。

  在参议院通过的法案是舒默-格雷厄姆法案的改良版,它允许使用美国贸易法对抗所谓的货币操纵国,并可以向那些未能校准汇率的国家施加影响。

  该法案要求美国商务部在调查出口补贴时考虑货币低估。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该法案将货币低估与IMF治理改革、市场经济地位、GPA(政府采购组织)、海外投资等联系在一起。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矛头直指中国。

  法案最终在美国能否通过?袁征向本刊记者表示,“无需过分担心,这样的法案影响越大,通过的可能性反而越小。”

  上世纪90年代关于中国的最惠国待遇问题,本来只是个经济问题,但美国国会都将限制最惠国待遇的议案当成“垃圾车”一样,把人权问题、武器出口管制等全部加上去。袁征指出,“由于各种附加条件五花八门,最后各方都不满意,这个议案也就胎死腹中了。”

  袁征认为,议员们并不是不清楚人民币升值问题在美国经济与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对于他们而言,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向选民们表明姿态和立场,对还是错其实并不重要。即使错了,但选民们高兴,下回才会继续投票支持自己,这对国会议员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我早年去国会山走访,论及最惠国待遇时,曾有众议员当面对我说,'我很重视和中国的贸易关系,今年最惠国待遇应该不是问题,克林顿政府肯定要批准,但我要投反对票,反对给中国最惠国待遇,因为我的选民有这种要求。'至于结果其实他并不关心,反正还有总统在把关。”

  目前,上述法案虽然在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但是,还要经美国众议院讨论,接下来又有三种可能性:其一,共和党议员居多数的众议院认为该法案没有讨论必要,就会搁置该法案;其二,众议院讨论此法案,但表决没有通过;第三,众议院通过相关法案。这里又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两院法案内容一致,则可直接提交总统奥巴马签署;如果两个版本不一致,参众两院就需要成立联合委员会进行磋商,以便就议案内容达成一致,然后再重新拿到两院分别投票表决。

  袁征指出,“国会议员可以不考虑国际上的反映,他只要把这个游戏玩下去就行了,但是总统就得平衡国内和国际的压力,需要考虑国际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华关系。奥巴马不会签署上述法案,将中国定位为汇率操纵国。”原因很简单:一者解决不了美国的经济和就业问题,包括贸易逆差问题。二者在中国方面又讨不着便宜。相反,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国更需要中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合作。

  市场率先看破玄机

  就在人民币问题在美国国会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市场对人民币却少有地出现了看空势头。人民币中间价略低于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远低于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如10月18日,人民币中间价为6.3749,略低于在岸市场即期汇率的6.3813,大大低于香港离岸即期汇率的6.4373。

  市场对未来人民币升值似乎也并不看好,10月18日,美元兑人民币远期1月汇率为6.3807、2月为6.3808、3月为6.3751、4月为6.3778,都高于当日中间价6.3749。此后,伴随期限的延长,美元兑人民币远期汇率亦在下降,期限为6个月的远期合约突破6.37的区间,1年期为6.3483。

  市场提前看破玄机?或者赌定中国政府会进行一定的报复性贬值,或者看淡中国经济,中国不得不暂时放弃现有的升值步伐?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向本刊记者表示,近期境外投资者对中国有些担心,通胀、不太理想的出口预期、地方债务规模和中小企业融资等的问题都可能影响到人民币,因此投资者转向了流动性最强的美元。

  时移世易,市场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反应,汇率政策也应重新斟酌既定的升值节奏,毕竟前期快速升值的累加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最突出的是,外需的减弱已经明显。中国9月出口环比下降2.1%,虽然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增速仍在上升,但远未能弥补其他国家和地区减少的部分。

  安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对欧盟出口出现了明显回落,影响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品,9月服装和鞋类的出口增速较之前出现30%以上的下降。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全球经济的抑制,全球工业增速和价格压力都将逐渐回落,这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增速将逐渐回落到较低的平台。

  中国的出口竞争力更多来自于与新兴市场国家的比较。随着美元的反弹,近期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一旦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和货币汇率出现大幅贬值,金融市场上的传染效应会使人民币汇率难以独善其身,不得不承受与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一样的贬值压力。

  今年前9个月,俄罗斯卢布贬值 4.06%,巴西雷亚尔贬值8.01%,印度卢比贬值8.50%,南非兰特贬值15.70%。

  在其他货币对美元贬值的同时,人民币却持续对美元升值,相形之下,中国出口商品受到的冲击无疑将更大。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