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增值税扩围终试点国地税合并或成改革方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9 07:37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吴丽华 王海春 北京、上海报道

  讨论多年的增值税扩围改革,终于以试点的方式取得进展。

  政策出台后的第一时间,多名专家拍手叫好,称政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随即表示,这是一项已定重大减税改革拉开序幕的表现,意在减少重复征税等。“此举在于降低第三产业税负以利其更好发展、放手专业化细分和升级换代,进而提振消费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他说。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增值税扩围试点将首先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进行,理论上测算上海将因此减少税收收入110多亿。

  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首先在上海试点是因为上海“讲政治”,上海表示试点造成的减收自行承担,不需中央补贴。据悉,目前上海与财政部在试点问题上达成一致,试点只在交通运输业推行。

  事实上,更重要的原因或许是上海财税系统机构设置上的优势。上海作为财政特区,国税、地税和财政系统是一套班子,不存在征管权限分配等机构改革问题。而上海的试点经验如果在全国推广,国地税合并很可能是以后机构改革的方向。

  避免重复征税

  增值税扩围改革指增值税替代营业税,成为覆盖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税种,作为长期研究的减税改革政策,增值税扩围取代营业税的最显著优势就是避免重复征税。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对企业购买机械、原料等成本进行进项抵扣。营业税则是对营业额全额征税,不存在抵扣,也就不可避免会产生重复征税问题。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允许抵扣,将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此次试点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指出,试点税率比以前有所降低,这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减税。

  上述知情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减收只是理论上的静态测算,由于之前征收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不需要发票进行抵扣,上游行业可以通过不开发票的方式实现漏税,增值税扩围这一渠道将因此受到限制,税务部门也许因此实现堵漏增收。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告诉记者,在他为增值税扩围的减税后果而欢欣鼓舞的时候,一些小企业主则告诉他,由于服务业大多没有太多的进项可以抵扣,实施增值税扩围后说不定他们的税收负担会增加。

  为什么是上海

  这项1994年税改以来就在讨论的财税体制改革,之所以无法实施是因为存在很多难以解决问题。

  增值税作为第一大税种,为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地方按75∶25分成,营业税是地方税,除特殊规定外税收全部归地方财政。由于涉及到财政分成的原因,地方政府在增值税扩围特别是试点工作上并不积极。

  此次上海之所以率先试点,是因为作为仅有的财政特区,上海的国地税和财政系统是一套班子,不存在征管权限分配的问题。而上海之所以积极试点,和其本地服务业比较发达,而且是全国的交通运输的枢纽和中心,同时正在建国际航运中心要尽快出台针对交通运输业的优惠政策不无关系。

  正如前述人士所言,减收只是静态测算,加上改革实施后堵漏增收和交通运输业发展后税基增加,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可能是增收。

  试点政策出台前,地方政府担心的因中央和地方分成因素造成的减收因素也得以解决,按照规定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

  事实上,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方案设定解决,更深层的体制问题则不是那么好解决。记者也曾从国税总局人士处了解到,有关增值税扩围,不减少地方财政收入一开始就是既定的原则。

  体制的问题则没有这么容易解决,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是共享税和营业税,由国税和地税分别征收,改革后如果营业税全部取消,显示增值税扩围,则地税系统将失去最大税种的征管权限。

  对此,甚至有地税系统人士认为,如此一来将失去地税系统存在的意义。由此可见,增值税扩围改革除了涉及央、地税收分成,更重要的问题则是机构改革问题。增值税扩围后,机构如何设置、征管权限如何分配成为绕不开的问题。

  现实的问题则是,即便增值税扩围改革在上海取得进展,其它地区也很难推广上海的经验。于是,机构改革成为增值税扩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前述知情人士则表示,据他了解,机构改革、国地税合并应该已经是既定的改革目标。以后税务部门将更侧重于纳税服务方面的工作。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