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安徽“倍增计划”让百姓坐上“富民快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0:12 来源: 中国财经报

  5年内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将突破万元

   本报讯 记者丁莉娅 通讯员韩晓峰报道 到2015年,安徽省农民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10000元。这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实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指导意见》中,对农民收入倍增规划的目标。

   据了解,《意见》为今后5年安徽省居民收入倍增规划了两方面的目标任务:一是总量实现翻番,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3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二是结构更加均衡,使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尽快得到扭转。

   意见要求,成立省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负责联络协调、监测评估和督促检查等日常运转工作。

   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下,目前安徽省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有序推进,财政部门积极履行牵头职责,围绕目标任务,搭建平台,打好基础,从有基础、有条件的事做起,推进规划任务一项一项落实。芜湖市制定创业扶持政策,培育和壮大创业主体,完善和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措施,加大财政金融投入力度,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1亿元,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制定《创业富民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合肥市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加大就业资金投入,稳步提高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亳州市建立21个农民创业园区,带动农业人口就业3450人。宿州市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政策衔接,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淮北市开展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1万亩。

   安徽省还以实施“四大工程”作为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支点。

   实施就业提升工程,着力增加工资性收入。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研究制定促进就业的倾斜性产业政策,大力培育和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容量;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皖江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三是实施面向重点群体的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培训实效;四是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实施创业富民工程,着力增加经营性收入。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和降低创业成本,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营造良好创业氛围等,优化创业环境;二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全省青年创业基金规模,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技创业,强化创业孵化功能等,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三是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等,拓展农业创业领域。

   实施民生普惠工程,着力增加转移性收入。一是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和巩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做实个人账户,并尽快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职工群体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力争2012年底实现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全覆盖。二是着力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推进并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降低大病、重病患者的个人负担,提高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待遇。三是完善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扩大覆盖面。四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把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就业人员的住房问题。

   实施财富增值工程,着力增加财产性收入。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健全资本市场,发展更多适合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产品,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加快发展专业理财服务等,进一步拓宽居民投资理财渠道。二是保障群众土地、房产等财产权益不受侵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加大财产权益保护力度。三是进一步明晰农村土地财产权属,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积极稳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建立宅基地抵押、有偿流转和有偿退出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权交易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