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铁路带动一个城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0-12-14 01:0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说,一般的经济发达城市、区域和经济带是沿基础设施通道建设的。
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均不占优势的西宁,千载以来,就是一处没有被充分开发的净土。过去很长的时期内,兰州成了西部的交通枢纽,而西宁则是一条死胡同,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盲肠”。而青藏铁路改变了这一切。
投资262亿元、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给青海西藏两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使青藏高原有了打造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相媲美的青藏经济带的坚实基础。作为青藏铁路起点的西宁,在西部、在全国的定位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西宁在理论上已经具备了高速发展的基础。
交通枢纽网络逐步形成
历史上西宁就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海藏咽喉”、“天河锁钥”之称。青藏铁路使西宁的这一地理优势更加显现出来,使西宁成为全国重要关节点和交通枢纽。
青藏铁路开行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5条线路。今后还将依托拉萨火车站,向东建设拉萨至林芝、向西建设拉萨至日喀则、向南建设日喀则至亚东等3条青藏铁路的支线,敦煌铁路也即将与青藏铁路对接。中国正在谋划西南部的南亚陆路大通道,由青藏铁路向南延伸经亚东出境,与印度铁路网连接,形成一条通向南亚次大陆的战略通道,成为中国通往南亚乃至南亚国家出印度洋走向世界的一条南亚大动脉。
西宁作为进出西藏的必经要道之一,具有公路、航空、铁路三大立体交通优势,其中青藏铁路更是连接内地和西藏的“黄金通道”。
青藏铁路建成将青、藏两省区从交通上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与西部地区联结起来,与广大内陆沿海地区连接起来;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矿藏等自然基础要素的空间格局造就了经济腾飞的基础;青藏高原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大部分集中在交通沿线,现有的主要物流、人流、信息流等的通道方向基本是东西向的,而这起点就是西宁。
西宁在青藏高原地理位置上的起始性,经济发展的辐射性,社会进步的带动性,使西宁的城市定位有了新的变化。随着交通枢纽网络的逐步形成,西宁市作为青藏高原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明显。
中心城市地位更加明显
过去说到城市的定位,西宁人多少有些尴尬,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相对于内地是边疆、相对于边疆是内地,西宁就是这样一个内陆城市。而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运营,西宁的城市功能和地位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从内陆城市一跃成为中心城市。
从全国看,西宁处于我国近西部和远西部的结合部,位于陇海兰新经济带的西部,是东部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二传手”,可以发挥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作用。从青藏高原看,西宁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农区和牧区、汉藏文化的交汇点,是联接青藏高原和内陆地区的通衢,是进入青藏高原的门户,是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可以成为青藏高原开发开放的先导示范区,对辐射带动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作为西宁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青藏高原发挥交通通讯中心、商贸流通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经济与技术开发中心、资源精深加工中心和商住休闲中心的作用,成为青藏经济带对外开放重要的生态、旅游、休闲、消费和生产要素快速流动的城市。
创新窗口作用更加显现
作为起点城市、中心城市,西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青海的形象,代表着青藏高原的形象。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宁市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保持12%以上的增长,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2%,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日趋现代化,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不仅改变了自身的面貌,而且为全省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发挥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在西部,西宁可以辐射整个青藏高原乃至甘肃西部、四川北部约230万平方公里、14座城市、140个建制镇、近1000万人口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西宁是最大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是这个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和辐射源。
跳出西宁看西宁,为全省提供服务,为青藏经济带发展提供“试验田”,为青藏经济带发展创新机制、创造经验、提供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全国东中西互动加剧,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特别是随着交通、信息、物流、人流的发达,极大地提升了西宁的“窗口”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