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6日 07:12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周萃
新监管标准主要规定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拨备率、流动性比率等四大类监管指标,事实上,很多具体内容近一两年已充分披露,其中大部分指标目前商业银行都已经达到,即便是目前尚未达到的指标,新监管标准也预留了较长过渡期,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监管新规实施压力不大。
酝酿多时的银行业监管新规终于落地。尽管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指标都较巴塞尔协议III更为严格,总体实施和达标时间也比国际标准提前,但市场各方仍认为,与此前的意见征求稿相比,新监管标准尚属“宽松”。
银监会5月3日公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隔天金融股板块便大跌近3%,拖累大盘跌幅超过2%,在全面提升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后,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日常经营管理、风险防控等将面临怎样的冲击?
监管新规实施压力不大
新监管标准主要规定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拨备率、流动性比率等四大类监管指标,事实上,《指导意见》的很多具体内容近一两年已充分披露,其中大部分指标目前商业银行都已经达到,即便是目前尚未达到的指标,《指导意见》也预留了较长过渡期,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监管新规实施压力不大。
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告诉记者,新监管标准对银行业不会产生“增量”影响。他所说的“增量”影响,是指新监管标准不会额外增加银行负担,或者减少银行利润。
从资本充足率方面看,之前市场曾传言系统重要性银行最高可达到16%,目前《指导意见》改为最高14%;《指导意见》中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而银监会目前对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分别是11.5%和10%,差别不大,仅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略有提高。
“系统重要性银行”若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而论,只有农行11.4%的资本充足率尚未合格,但预计可透过发次级债达标。中小银行中,剔除深发展外,其它上市银行均符合监管要求,因而影响不大,不会引起上市银行整体新一轮大规模融资。
新监管标准将原来的“超额资本要求”拆分为“留存资本”和“逆周期监管资本”,华创证券分析师认为,逆周期超额资本一般是在系统性信贷增速过快的情形下才会使用,在当前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管理下,人民币信贷增速回落到17%的水平,不需要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因此将降低银行的资本压力。
杠杆率标准方面,新监管标准要求不低于4%。华创证券认为,目前国内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在7%~13%之间,加权平均水平达到9.72%,较高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使得国内银行的杠杆率水平也比较高。假设按照表内表外资产5.2∶1的比例测算,上市银行的杠杆率整体水平达到4.6%,各家银行也基本上达标。
市场高度关注的贷款拨备率方面,新监管标准要求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并且按二者孰高的原则确定具体监管标准。目前国内银行主要是贷款拨备率没有达到标准,因此按照孰高原则应该是适用贷款拨备率指标。银监会指出,定量影响测算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平均贷款拨备率接近2.5%,拨备覆盖率高达230%,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已经达标的商业银行占全部银行的比例超过50%和85%;并提出允许部分达标有困难的金融机构最迟在2018年年底前达标。
流动性方面,国内银行目前的标准为存贷比不超过75%,由此导致国内银行持有流动资产的比例高于国外银行,因此,市场分析师认为,在流动性监管方面新增两项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不会对国内银行形成压力。
“靴子”落地有利于明确预期
监管新规尘埃落定,市场分析人士均认为,由于新规此前已被市场较准确预期,负面影响已被消化,监管政策的明朗化非常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新监管标准体系的最终明确,可看做是久悬‘靴子’的落地,降低了行业盈利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利于板块估值修复的进程。”中投证券研究报告认为。
华创证券分析师认为,新规落地意味着监管政策加码的态势将暂告一段落。随着巴塞尔协议III的不断推进,加上各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逐渐好转,风险基本释放,国际社会短时间内推出新的监管框架和指标的可能性较小。国内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没有参与各类高风险的衍生金融产品,传统业务的风险程度可控,因此,再度追加新监管指标的现实需求不足。而且,此次发布的新监管标准已经比国际标准更为严格,在此情况下,国内银行再提高监管标准的空间较小,监管政策停止加码将给国内银行带来自由度。
上市银行今年一季度盈利增长强劲,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33%。未来伴随加息周期的到来,尤其是对称加息,将使银行业存贷利差扩大,有利于提升上市银行的业绩增速。监管政策在此时明确,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