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快言热议阳光财政面临诸多难关

2011年05月07日 05:23 来源:金融时报

  庞东梅

  记者庞东梅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我国财政预算公开工作,明确了细化公开内容、推进预决算公开以及公开“三公”经费等一系列力度空前的举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财政预算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我国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获得积极推进,“晒账本”成为了一股潮流。去年75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地方财政预算公开工作稳步推进。

  然而,近年来百姓对部委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晒账本”的举动从高度关注到漠然,每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对中央预算草案讨论的冷场,都反映出预算的公开透明、让百姓满意尚需走很长的路。

  此前,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科技部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4018.72万元,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科技部的勇气获得了百姓的拍手叫好,但是也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单单科技部“三公”经费就达4000多万元,其他部委尤其是重要部委的“三公”经费又会是多少?虽然科技部首次曝光了“三公”经费,但其中哪些是必需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划分的,人们仍难以从中看出端倪。

  此次国务院会议把“三公”经费的公开列入日程,意味着其他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曝光指日可待。不少人表示,也许我们看不懂太多的术语,但是毕竟对外公开,总有人看的懂,是件好事。但是人们最担心的是地方政府的“三公”经费何时能看到?

  从最初人们对相关预算公布的热衷,到目前热情减弱,难以真正发挥公众的监督职能,主要原因就在于账本的晦涩难懂。今年中央预算报告中出现了让社会公众对于财政收支安排一目了然的圆盘图(饼图),整个全景结构一目了然,标明“蛋糕”切分的具体情况。这一改变让预算报告朝通俗易懂的目标前行了一大步。

  虽然在预算公开的道路上我们迈出了重要步伐,但是人们并没有忽略那些游离于预算外的资金。“土地财政”的存在,使越来越多的土地收入成为百姓们最为关注的一笔账单。这些资金如何曝光,成为各方关心的一大焦点。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