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资券商欲在港试水练兵

2011年05月07日 05:23 来源:金融时报

  李侠

    记者李侠伴随着中国实业企业大规模的出海投资,中国金融业也紧随其后,开始了“走出去”的进程。继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步伐的稳步推进,中国的证券业也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首选香港市场一样,香港市场同样成为中国券商“走出去”的首选地和“练兵场”。

  4月26日,海通证券公告了其拟赴港融资百亿元的计划。公告称,此次赴港融资H股股票所募集的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通过补充资本金,用于境内外业务投资,其中包括在海外择机设立或收购证券相关机构,发展证券相关业务。据计算,本次发行额约130亿元~150亿元。而在3月底,券商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已拔得国内券商赴港IPO的头筹。根据其发布的赴港上市的公告,其融资规模约在150亿元左右,募集资金将用于海外业务、资本中介业务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据香港业内人士估计,这两家券商很可能会在今年三季度完成在港交所上市的计划。

  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分别是国内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证券经纪公司,目前两家公司的市值分别约为200亿美元、120多亿美元。安邦咨询研究员陈业认为,这两家券商相继赴港上市,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中资券商大规模出海的前奏。

  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不同,虽然最近几年来国内券商行业获得了较为迅猛的发展,但券商业务几乎全部局限于国内资本市场,中国仍然缺少一个拥有绝对影响力的区域性证券公司。通过在港上市,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将获得足够资金用于支付许可证、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费用,实现区域性经营目标。

  香港一间券商研究机构研究员认为,中国两大券商此次在港上市意图非常明确,中国券商不仅要在国内与外资券商竞争,在海外也要一争高下。事实上,从中信证券此番香港上市的承销团为清一色的中资银行,已可看出中资券商的雄心。此次中信证券的保荐人,全数为中资券商,外资行无一入选,非常罕见。有消息分析,在挑选承销投行时,中信证券已有意排除外资行介入,甚至连竞标会都没有邀请外资行参加。投行界人士分析,中信证券作为内地最大券商,近年来锐意发展海外业务,故一直视欧美投行为竞争对手,此次拒绝外资行参与上市计划,一来免得外资行窥探中信证券的商业秘密,二来亦反映中信对自身实力的信心。一位中资投行驻港负责人则认为,中信证券上市以全中资团队承销,并不意外,“中资券商一直说要走出去,这次正好借机锻炼一下各行的操作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国内券商正迎来“走出去”的良好时机。事实上,我国券商国际化的方向正是证监会所提倡和鼓励的。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曾表示,将支持内地券商开拓境外业务,扩大QDII规模,研究推出跨境ETF等。目前,证监会已批准10余家券商到境外设立机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证券都在其中。中国证券业协会黄湘平认为,今后几年都是我国券商“走出去”的黄金机遇期。

  不过,就发展情况看,券商国际化仍只属于初级阶段,在海外设立的机构数量不多,布点地域也很窄,基本集中于香港特区和新加坡。

  陈业认为,在中资券商国际化的初期,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练兵场”。

  事实上,中资券商在香港市场已有所进展。投行业务方面,招商证券(香港)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温天纳表示,近年来,中资券商已全面介入香港IPO项目。“现在香港的IPO项目外资和中资市场占有比例为7∶3或者是8∶2,从趋势发展来讲,我觉得在未来的十年,也可能是未来几年,有机会慢慢变成平分天下的情况。”

  据悉,招商证券(香港)、海通国际等还筹建衍生产品部,加入由外资行主导的香港认股权证及期权的发行大军。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中金公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中信国际、中银国际与英国保诚合资的中银保诚等,均在港发行了公募基金。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的扩大和券商自身经验的积累,未来,中资券商还有望在中国国有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的大型国际交易中抢得一席之地。

  虽然中资券商也在努力开拓国际业务,但与外资大行相较,中资券商目前在国际业务上仍有不小的差距。陈业认为,这也意味着中资券商“走出去”遇到的挑战比商业银行更大,需要的时间可能也更长。“乐观来看,在香港试水练兵之后,中资券商的海外业务有望羽翼渐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