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内蒙古煤改升温

2011年05月09日 06:45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文 戴军

  内蒙古煤炭的大部分权益都掌握在央企和民企手中,自治区政府需要协调多方利益。

  4月22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能源经济形势及走势,在谈到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时,特别提到了要稳步推进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继山西、河南和山东的煤改之后,重点提到了中国最大的产煤省区——内蒙古的煤改,指出至2013年,内蒙古全区地方煤炭企业将由现有的353家减少到80~100家,在规模上,地方企业中将形成1~2家亿吨级、5~6家五千万吨级、15~16家千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其中20家营业收入要超百亿元。

  近两年来,内蒙古煤炭产量迅猛增长,并一举超过此前的“煤老大”山西,连续两年坐上煤炭产量头把交椅。2009年内蒙古煤炭产量达到6.37亿吨,增长37%,超过山西的6.15亿吨,位居全国第一;2010年内蒙古则继续领跑,全区煤炭产量达到7.87亿吨,成为全国第一个煤炭产量突破7亿吨的省区。山西省紧随其后,2010年全年完成煤炭产量7.41亿吨,继续位列第二。

  3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文件,这份重组方案也被认为是内蒙古连续几年加强煤炭企业重组的再度“升级”。

  

  又三年

  事实上,从2005年3月至今,内蒙古的煤炭资源整合从未中断。其中,2005年至2007年底被称为“三年攻坚战”阶段,2008年至2010年,则被视为产业升级改造阶段。

  重组方案称,通过整合和技改,全区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1378处减少到2010年的551处,平均单井产能由2005年不足14万吨提高到140万吨,资源回收率由2005年的不足20%提高到60%,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升到90%以上,30万吨以下矿井退出市场,原煤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5稳定在目前的0.05左右,原煤产量由2005年的2.6亿吨增至2010年的7.87亿吨。

  如果说淘汰落后产能和关闭小煤矿是三年攻坚战,加快煤炭产业升级改造的两年是升级改造年的话,接下来的三年就是“兼并重组年”。3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赵双连在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会议上说:“兼并重组的时间为三年,2011年是关键的一年。”  

  重组方案还进一步指出,到“十二五”末期,内蒙古全区原煤产量将控制在10亿吨,其中120万吨及以上井工矿、300万吨及以上露天矿产能占总产能70%。

  此前,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兼并重组将煤炭企业由当前的1.1万家减少到4000家,煤炭企业平均产量达到80万吨以上,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到40%。到2015年,国内年产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达到6~8个,年产5000万吨至1亿吨的企业达10个以上。”

  比较内蒙古和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可以发现,未来,煤炭在内蒙古的地位不可小觑,亿吨级的企业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5000万吨级的占全国一半左右。

  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邱希哲认为,内蒙古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对于保障煤炭行业安全意义非凡,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构建大型煤炭集团,对于提高煤炭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兼并重组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煤炭开采水平,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开采,避免掠夺式开采的出现。

  谁主沉浮

  一位了解内蒙古煤炭产业的人士认为,根据4月25日自治区煤炭局发布的44家煤炭骨干企业名单,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就有6家企业入围,电力巨头国电和华能各有2家;如果按地区划分,44家企业中有24家位于鄂尔多斯市,乌海市有6家,呼伦贝尔市有4家。44家的身份也比较复杂,有央企,也有股份合作制企业,也有刚刚上市的民营企业;按照这个名单的备注,这44家企业划分为重点企业、重点煤炭企业、培育百亿元企业等四个类别。无论如何划分,这44家企业无疑将是这次兼并重组的主角。

  根据重组方案,兼并重组的对象是自治区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煤炭企业,重点是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无疑区内有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将担任兼并重组的重要角色。

  前述人士说,内蒙古兼并重组方案之所以看起来不是那么明确,是因为内蒙古的煤炭格局与山西不同:地方政府独资、控股、参股企业少,大部分权益都掌握在央企和民营企业手中,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需要协调多方利益。

  甚至可以说,在内蒙古,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煤炭资源占有率上势均力敌,两个阵营的对峙局面也长期存在,兼并过程中的资金重组问题、被整合对象的债务问题等都是需要长时间协商解决的。

  根据重组方案,2011年上半年是兼并重组的筹备阶段,兼并主体与被兼并对象也都将在今年上半年予以确认,2011年下半年至2013年将为兼并重组的实施阶段,凡被确定为兼并主体的企业在两年内没有实质性兼并重组工作的,按程序应取消其兼并主体资格。

  “相比前两次的整合工作,这一轮兼并重组可以说是打造区域大集团阶段,如果整改方案顺利完成,今后内蒙古煤炭工业的基本格局也就基本定型,可能在产业结构上还会有细微调整,但大动作的整合应该不会再出现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重组浪潮

  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兼并重组成为全球普遍现象。全球最大的煤炭企业皮博迪通过一系列兼并重组,2010年产量达到2.46亿吨,销售额达到68.6亿美元。1995年成立的神华集团通过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煤炭产业的领军企业。

  各个产煤大省更是通过兼并重组,逐渐演进到省内寡头垄断时代。山西煤炭产业经过兼并重组,形成省内6家煤炭企业主宰的寡头局面;山东以6家煤炭企业为基础,组建了山东能源集团,全省煤炭工业形成了以山东能源集团和兖矿集团为主的新格局;河南基本形成四分天下的形势;河北也形成了南北双巨头的格局。

  然而,根据国家的规划,到2015年,国内年产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达到6~8个,年产5000万吨至1亿吨企业达10个以上,这意味着组建大型煤炭集团将是未来几年内煤炭产业的重要战略。在兼并重组的背景之下,在整合政策相对开放的内蒙古,各大企业也纷纷跨区域跑马圈地。

  2月18日,毗邻内蒙古的辽宁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内蒙古成立内蒙古力拓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兖矿集团也在今年2月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有限公司通过竞标方式取得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煤田转龙湾井田采矿权,项目投资金额78亿元。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煤炭行业兼并重组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省市,而是要从更宏观的角度进行整合。内蒙古进行煤炭兼并重组固然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更要加强区域间的煤炭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内蒙古可以与宁夏、山西等周边省份加强煤炭合作,实现煤炭跨区整合。

  实际上,兖矿集团还和皮博迪合作,开发新疆五彩湾地区的煤炭资源,而皮博迪也投资了锡林浩特的褐煤资源。同时,以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为代表的央企阵营也早已向煤炭资源聚集地渗透,神华集团在宁夏、内蒙古、新疆等资源产地都设有控股子公司。

  另外,在国家对煤电一体化的政策指引下,五大发电集团纷纷兼并重组煤炭企业,进行跨行业整合。如大唐集团在2009年就成立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华能、中电投等也纷纷重组煤炭企业,打造煤电一体化联合体企业。(作者为投资业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