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9日 16:41 来源:《新财经》
随着石油价格的高企和气候变暖威胁的上升,人人都在谈通过电动汽车实现绿色城市交通,但商业化应用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是否已经足够先进?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是否已经足够清晰呢?
2011年绿色燃料和电动汽车峰会上,各方面的信息表明,无论从技术发展还是商业模式的角度,我们都正无限接近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的临界点。
日前中国媒体传出即将公布的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在未来十年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带来近1000亿人民币的政府补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的观点颇有代表性,首先,他强调了电动汽车研发的开放性,传统内燃机汽车大部分的研发都由整车生产商自身或者供应商包揽,但电动汽车正处于于试验性阶段,需要结构更平衡的跨行业联盟来主导,甚至需要更多不同电池技术规格的融合,只有更多的合作才能保证新产业链的无缝运作。
其次,对电动汽车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发展都要和智能电网以及信息化紧密结合,因为光节能减排目前还不足以从经济和生活便利的角度说服消费者转向电动汽车,但如果和智能电网结合,电动汽车就可以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交通工具加储能工具。若再加上信息化,则可大大提高车主使用电动车带来的便利(比如在充电前通过联网的信息系统先搞清楚附近哪家充电站目前车最少)。
再者,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是要从容易入手的公交等特种或者大型公共服务车辆着手,这些车辆大都隶属于政府,市场化程度小,容易通过行政手段推进电气化,且每天运行路线固定,充电便利性存在的挑战较小,要发挥在这些车辆应用上所取得的突破,形成电动汽车进一步发展所需的产业规模。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