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卷首:国企兴 人才出

2011年05月10日 16:30 来源:《国企》杂志

  本刊评论员

  4月上旬,中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迎来新一轮人事大调整。1962年出生的中石化总经理苏树林调任福建省委常委、副书记、代省长。在苏树林离职中石化之后,中海油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傅成玉转任中石化集团党组书记和董事长,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王宜林升任中海油总公司党组书记和董事长。

  此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中外媒体的关注。观察家评论分析,此举既体现了中央支持推进央企董事会管理制度的改革,也再一次体现了中央对国企高管培养选拔的重视。

  其实,选拔国企高管到政府任职此非个例。此前石油行业里就先后有李毅中、卫留成转任政府要员。至于在国企其他行业转任到政府任职的就更不乏其例,特别是近几年,选拔担任地方大员的“60后”中不乏“国企高管”。如,1962年出生的陈川平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上被选为山西省副省长,1961年出生的竺延风从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任上调任吉林省副省长,1961年出生的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肇雄曾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等等。

  国企兴,人才出。国有经济是我国政权的基础,没有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执政的强大物质手段。要保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有竞争力,就必须在决定国家经济命运的领域有强大的国企,增强国家控制力。正是因为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社会中所处的重要位置,中央一直重视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配备与建设,不断给国企输送人才新鲜血液。国企成了历练干部的熔炉,是有作为干部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近年来,通过国企这个实践平台的锻炼和培养,造就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懂经济、善管理的国企干部。他们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当然,国有企业中也曾出现过像陈同海那样的落马者,但毕竟只占少数,国有企业干部队伍总的来说是好的,是不负众望的。

  有言:“良才美器,宜在尽用。”(见《南史?萧思话传》)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在时隔三十多年的今天仍不过时。我们党和政府今天制定政策和方针的落脚点仍然是发展经济,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带领人民早日实现小康目标。刚刚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省市区以至中央的党政领导高层,自然需要吸纳一批年轻且富有活力、品德好且有才华、懂经济且具有战略眼光的干部。国企高管步入政坛,或党政干部充实国企,这种常规性的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与国有企业干部交流任职,是继续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略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变革时代的需要。

  而今,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期不远。目前,全国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换届选举。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包括国有企业领导班子中不断涌现的新人面孔,成为中外人士关注的一道“风景线”。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国企》杂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