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3日 00:59 来源:一财网
●成都模式
2008年,成都市开始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第一步是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市县财政每年拿出26亿元设耕地保护基金,打到农民“耕保卡”上。第二步是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成都温江区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对农民“双放弃”(即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后的宅基地和耕地两类土地实施整理,推进土地跨区域流转。第二种是以农业产业化项目规模化经营为依托推进土地集中流转。另外,是将集体资产、集体土地股份化后进行统一流转。
●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土地转包模式的代表,主要内容为农户把承包田有偿转包给大户集中经营,方式包括“招投标式转包”、“中转站式转包”和“中介机构合同转包”等三种。
除了种粮大户转包这种主要模式外,村集体代耕代种也逐渐成为温州粮食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有些地区,种粮农户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便有专业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粮食专业合作社对粮食生产实行“统一翻耕、统一育秧、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的“一条龙”有偿服务,实现土地耕作社会化服务。
●南海模式
1992年,广东南海市开始试行土地股份制,即以行政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将集体财产及集体土地折成股份集中起来组建股份合作组织,然后由股份合作组织直接出租土地或修建厂房再出租,由本村农民分享土地非农化的增值收益。
这样,集体土地不经过征地就直接转为建设用地。相对于国有土地,外来企业租用集体土地的手续简捷,且集体建设用地出租年期有长有短,适应不同的用地需求。到2002年,南海全市工业用地共15万亩,其中保持集体所有的达7.3万亩。这种手续简捷、价格低廉且租期较有弹性的供地方式引来了大量企业在南海落户生根,促进了南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枣庄模式
2008年9月14日,山东枣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所。枣庄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发放土地使用产权证。持证人在产权期限内,可依法使用、经营、流转、转让土地,也可作价、折股作为资本从事股份经营、合作经营或抵押担保。其次,建立市、区、乡镇三级有形的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市场,解决市场缺位问题。再次,发展农村土地合作社。
在土地确权和建立产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政府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经营的道路,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土地合作社,形成以土地为纽带的紧密经济联合体。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