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寿换帅蝴蝶效应 能人杨超壮志未酬

2011年05月16日 01:00 来源:《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 陈慧颖

  擅长资本运作、诸多抱负未来得及进一步展开,能人杨超就要抱憾离席

  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和总裁杨超,这次迎来了自己的继任者。

  5月6日下午,中国人寿中心27层会议室。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副主席周延礼和办公厅副主任蔡基谱齐齐到场,向中国人寿集团和各子公司总裁室成员宣布:保监会原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袁力接任中国人寿集团总裁。

  至此,61岁的杨超在中国人寿集团的任期画上了句号,党委书记一职也将按照程序卸任。此时,中国人寿内外的焦点,转向了新官袁力上任会如何动作。“新掌门尚不到50岁,必定会想要在未来十年有所作为。”一位资本市场的分析师这样说。

  十年前的杨超,也是同样的情形。

  过去的十年,正是中国保险行业风起云涌的变革阶段。从中保国际开始,杨超便屡次出手,展现资本运作的手腕。于2005年成为坐拥中国寿险业半壁江山的人寿集团掌门人之后,杨超更成为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环顾今日中国保险行业的大格局,可谓多处都与杨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有小的打法”

  杨超1950年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分别主修英语及工商管理并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76年-1979年,任职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1980年,杨超加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并自1981年起留学英国,回国后任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浦东分公司总经理、总公司董事兼营业部总经理等职。1996年3月至2000年2月,任中国保险股份(欧洲)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0年杨超从王宪章手中接过了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大印。其后五年,杨超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令旗下的中保国际(00966.HK)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保险公司,此外还拥有寿险、产险、养老、资产管理等多家子公司,保险集团规模初具。

  杨超回忆说,曾有监管者质疑其大揽牌照的做法,“当时苦在我们没有钱,就要了政策。小有小的打法,以这个政策通过资本市场的操作,把公司做大。”

  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东风,杨超又开始张罗为中保国际旗下的子公司如太平人寿等引入外资股东。在当时的外资保险巨头们看来,能在中资保险公司参股,无异于攻占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尚在襁褓中的太平人寿“炒”了一次牌照,闪电般引入了外资。2001年,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经营财产险的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刚刚在境内恢复经营保险业务。太平人寿的股权出让,最后的竞价在欧洲的银保集团富通、日本的东京海上和汇丰集团三家之间展开。汇丰集团在中国口碑最好,但因出价不高而落败。2001年10月19日,富通以8800万美元的高价取得入股太平人寿24.9%的股权。

  不料,在谈判的最后时刻,双方在仲裁地问题上又现异议,富通选择新加坡,但杨超坚持认为应该是中国内地或者香港。僵持之际,杨超取消了原定要召开的记者会、签字仪式及酒会。翌日,富通让步,酒会重开。

  人寿换帅蝶浪

  2005年5月,杨超接到新的任命,赴中国人寿集团上任,再度接班王宪章,出任集团总裁和党委书记。当时的中国人寿股份公司(601628.SH/02628.HK)已经在香港和美国挂牌。

  2006年末,中国人寿股份公司启动了回归A股的步伐,并于2007年1月9日发行15亿股A股,发行价18.88元/股,融资283.2亿元。相对于中国人寿而言,本次融资规模不大,它的上市意味着A股市场告别没有保险股的尴尬境地,成为A股市场的保险第一股。

  人寿A股IPO,在启动半年之内完成,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就在筹备A股回归的同时,杨超已经带领中国人寿将触角深入中国资本市场。让投资者猛醒,意识到中国人寿已经崛起为国内最大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是中国人寿以46.45亿元独家认购中信证券定向增发。此后,中国人寿连番出手,拿下南方电网、竞购广发银行、投资中国首只官办产业基金。如此多的重量级的交易,均在半年之内发生。杨超携中国人寿在资本市场攻城略地,风头一时无两。

  不过,就在人寿回归A股的当月,杨超也遭遇了其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变故。

  “一场保险业重大人事变动,一周内发生离奇转折。”《东方早报》当年就是以这样的开篇展开对此事的报道。

  当时曾有消息称,杨超将被调任人保财险董事长,时任国寿集团副总裁的吴焰接替杨超的国寿董事长一职。消息之确凿,已经有保险和资本市场的业内人士编发出了“恭喜到任”的短信。但在几天的沉默之后,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吴焰已辞去执行董事职务,自1月26日起生效。中国保监会同日任命吴焰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总经理。

  其中曲折和惊险之处,至今不足为外人道。这一变化,带来了吴焰掌舵中国人保集团、万峰理政中国人寿股份公司的新格局。2007年4月,李良温离开其一手负责筹建起来的国寿财险,转投人保集团旗下的人保寿险,被普遍认为是追随吴焰而去。

  对于人保和国寿两家中国保险行业的豪门而言,这一高层变动引发的蝶浪效应,次第展开,缓慢但深远。

  金融收购福祸

  跳出保险业的小天地,2007年是全球资本市场狂欢的最高点。金融并购交易频发,而当年风尘仆仆才得以上市的中国金融机构,也正在享受资本市场赋予的溢价,并筹划着用这种“并购货币”谋取下一步的战略发展。

  2007年春,杨超率队赴欧洲路演,在巴黎会见了富通团队的代表,其中也包括富通资管的董事长。商谈之下,富通资管与中国人寿和日本东京海上达成协议,引进两家亚洲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

  中国人寿随即报告给保监会,等待审批,但等到的是自2007年10月以来,平安在公开市场陆续买入富通股票的消息。平安与富通随后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交易宣布之时,曾有中国人寿负责投资的员工私下表示,这一结果令他和同事倍感意外。

  外界推测杨超必定也会因此震惊,但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深度发展,富通被国有化之后,杨超才开始对媒体公开谈起投资富通一事。他称,实际上中国保监会曾批准中国人寿投资富通资管,“但中国人寿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放弃”。

  杨超上任之初,为中国人寿确立了“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战略定位,并且对人寿的海外发展抱有宏图。友邦保险(AIA)则是金融危机留给杨超的又一次机会幻影。

  中国人寿未引入战略投资者而上市,在当时看略显另类。杨超到任之后,一直想给公司引入战投,一方面增加资本实力,另一方面引入产品设计和管理经验。金融危机之前的美国国际集团(AIG)显然是行业的榜样。

  曾有包括格林伯格在内的多位AIG高层先后到访,希望人寿能接手他们持有的AIG股票,作为套现的渠道。但杨超始终希望交叉持股,以实现互利。金融危机之后,仅AIA的竞购交易就组织了数次,当时中国人寿的官方表态是,“对这种卖法不感兴趣”,言下之意不难理解,中国人寿实际上是希望整体“拿下”AIA。但随着AIA转而上市,这种机会已经不再。

  盘点杨超执掌中国人寿集团的五年,集团合并保费收入增长了93%,2010年底的总资产是2005年的2.45倍。特别是集团财务状况极大改观,从当初合并亏损、净资产为负的困难境地,到2006年首次扭亏为盈,至2010年集团合并及集团本级已经连续五年实现盈利。2010年集团合并保费收入达到3510亿元,同比增长15.9%;2010年底,集团合并净资产超过600亿元,化解利差损的历史遗留问题亦取得重大突破。

  不过,挑剔的资本市场对中国人寿的现状并不满意。无论是中国人寿或其最大竞争者的中国平安,目前的估值都正处于低谷。中国人寿在金融危机中平稳度过,中国平安则因对富通的投资计提了228亿元的减值准备。不过,中国平安在资本金不算充裕的情况下,仍旧收购了深圳发展银行,搭建起了金融控股的全平台。

  杨超对此自然心知肚明。2010年9月,杨超曾当众表示,中国人寿要全力控股一家商业银行。

  但杨超任内颇受外力牵制,许多收购和雄心都未来得及一一展开,这对能人杨超来说可说是离场前的遗憾。但对于国企色彩浓重的中国人寿而言,正如错过了收购富通,究竟是福是祸当时亦很难评价。未来中国人寿将在袁力任内如何行动,是资本市场下一个阶段的最大看点。

  杨超简历

  1950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1976年-1979年,任职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1980年加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3月至2000年2月,任中国保险股份(欧洲)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0年任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5年6月,杨接到新的任命,赴中国人寿集团上任,担任集团总裁和党委书记;

  2011年5月从中国人寿集团退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