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6日 01:01 来源:《新世纪》周刊
PE们逐利而来,看中的是高铁巨大投资带来的高成长市场,各种外力介入垄断行业的利润分包,在反腐风云后伺机重新洗牌。本期长达14页的封面报道在篇幅有限、几经删节后,鲜活的故事依然一个连着一个。正如本刊学术顾问汪丁丁所云,记者的价值,在于捕捉细节以呈现重要性。
铁道部落马部长刘志军当年可谓“智者千虑”,不仅认定高铁是发展方向,而且要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来建设高铁。从各种招标条件来看,刘志军一要价格最低;二要自主技术,哪怕是加了引号的“自主技术”;三要速度;四也强调不能出事。这都是保政绩、平民愤、万无一失的必要条件。尤其是价格最低,你还能有什么意见?
原来,奥妙在拿到项目之后的预算修改和追加。当然,前提要铁道部批准,猫腻随之而来。一位非常有背景的承包商在分包高铁项目时,前提也是“价格最低”,这当然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垄断利润。两头最低挤压的是谁?要么是食物链最底端的生产者,要么就是短期不易发现的质量问题。
记者于宁和编辑王晓冰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原本只是要做一篇刘志军和关系商人丁书苗的后续报道,却顺藤摸瓜,意外进入了一个错综复杂的高铁建设王国。虽然“铁老大”铁板一块不易突破,但记者在地毯式地采访后,摸出了一堆垄断加腐败生出的蛋。
这样的蛋还有不少。从高铁到中移动,从产业到金融,我们将为读者持续报道此类故事。
本期值班主编 凌华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