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品牌企业因山寨产品侵蚀 每年损失上百亿元

2011年05月16日 22:50 来源:中国企业报

  电动车“傍名牌”样本调查

  作者:顾红芳本报记者刘凌林/文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傍名牌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但目前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傍名牌行为的处罚力度非常有限。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傍名牌”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使得商标侵权人的违法成本与其所得利益不成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商标侵权人为获取高额利润“前赴后继”。

  上百个模仿“新日”的电动车“品牌”在各地相继被发现,令江苏新日电动车公司(以下简称“新日电动车”)品牌部经理陈开亚“很不爽”。“我们公司每年的品牌、市场推广费用都上亿元,而假冒者根本不用花什么投入,通过傍我们的牌子可以轻易获得市场‘认可’。”陈开亚5月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陈开亚介绍,由于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诚信缺失以及地方保护等原因,打假难度大,很多山寨品牌至今仍然“逍遥法外”。虽然新日电动车专门聘请了两家律师事务所来处理各种侵权案件,但仍然“应接不暇”,新日电动车每年用在市场监控和维权打假的费用都在100万元以上。“再不打假,就会出现‘假新日’满街跑,‘真新日’已经没有了的结果。”陈开亚告诉记者,“更让我们担心的是,消费者买了傍名牌产品后一旦出问题,很容易认为是真品牌的问题,造成对真品牌信誉度的伤害。”

  本报记者通过在江苏省无锡市采访发现,在电动车这个新兴行业,“傍名牌”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山寨电动车:自抬身价两三成

  “小品牌卖不出好价钱。”一位吴姓店老板告诉记者,而这些跟知名品牌“沾光”的电动车,比其他牌子的电动车销量要好不少。记者还注意到,傍了“名牌”的电动车普遍叫价也要比普通电动车高出20%—30%。

  5月初的无锡,大小街道的非机动车道上,各种型号、品牌的电动车自由穿梭。在无锡,电动车不仅成百姓喜欢的出行工具,也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

  在无锡市内总共有大大小小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300余家,其中80%企业都集中在锡山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本报记者从无锡市锡山区了解到,目前该区拥有500多家电动车企业,其中整车企业250多家,配套企业300多家,年产量达到500多万辆,占到全国电动车产量的1/4。

  电动车是个新兴产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年产量不足5万辆,到2010年发展到年产量近3000万辆。主要生产地集中在天津、无锡、浙江等三地。

  这些电动车企业规模不一,有的是年产值几十个亿的集团公司,有的只是作坊式的小工厂。无锡市锡山区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查桥镇一条叫吼山的道路拓宽,就让很多电动车厂不得不停产或改行。

  有些企业小到只有自己的生产许可证等证照,没有固定的生产厂房,被称为“口袋”企业,锡山区工商局监督科孙科长告诉本报记者,在锡山区有不少这样的“口袋”电动车企业。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当地电动车企业发展两极分化明显,龙头骨干企业持续发展,中型企业维持现状、略有增长,小规模企业困难重重、难以为继。一些小电动车企业由于业务、质量、市场、信誉等各方面因素,很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一些小企业铤而走险,偷偷生产,希望通过傍名牌、“抱大腿”方式获得市场份额。“傍名牌”成为很多小企业快速打开市场而采用的一个常用手段。

  实际上,大多“山寨电动车”都是拼装的,到了经销商那里才贴上那些仿冒的标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动车经销商告诉本报记者,由于电动车行业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已经很小,而且电动车的配件价格非常透明,每辆电动车的成本基本相当,要想卖得好,就靠牌子硬不硬了。“不出锡山区就可采购到组装一辆整车所需的所有零部件。”孙科长说。

  在无锡永乐路上,在不到300米长的街道两边就有5家电动车专卖店。本报记者走进几家店面发现,有的品牌名称与一些知名的汽车品牌联系在一起。“小品牌卖不出好价钱。”一位吴姓店老板告诉记者,而这些跟知名品牌“沾光”的电动车,比其他牌子的电动车销量要好不少。记者还注意到,傍了“名牌”的电动车普遍叫价也要比普通电动车高出20%—30%。

  其实,不是所有的“傍名牌”都是假冒的,本报记者了解到,有些已经过注册成为合法的商标。“几年前,确实有些注册商标巧妙地傍上了名牌,现在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注册下来的。”孙科长说。

  波及上下游:从轮胎到轿车全部被“傍”

  不容忽视的是,“傍名牌”的现象在电动车行业渐成气候后,开始向产业上下游迅速蔓延。仅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本田、正新轮胎、晋亿螺丝、多乐士油漆、LV皮具、芝华士洋酒等知名品牌先后向工商部门投诉,抱怨自己的品牌被人“借用”。

  锡山工商局公平交易科华科长告诉本报记者,在近年来该局查处的相关案件中,“被傍”的名牌主要是汽车、摩托车领域的驰名商标。

  据了解,“傍名牌”花样繁多、手法也“高明”。有的是给在某著名商标加上一个不起眼的前缀或后缀,有的是将著名品牌名称中的一个字稍作改动,还有的干脆就在自己的公司名称中“嵌入”知名品牌的名称,让人产生错觉。

  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擅做“移花接木”游戏的生产厂家不是简单使用与他人完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标识,而是来用打“擦边球”的方法,对他人的品牌进行“变形”后使用,如“铃木之星”傍“铃木”,“嘉陵本田”傍“本田”和“嘉陵”等。

  实际上,由于“傍名牌”的产品往往与伪劣产品划等号,不仅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售后服务更是无从谈起。消费者往往是“傍名牌”的直接受害者,而被“傍”的品牌企业也要承受市场萎缩和品牌信誉度损害的冲击。

  华科长说,还有一些企业是“傍地名”,如在境外或香港先注册一个企业名称,然后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突出地名字样,借此提高产品的“信誉度”。

  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对真假名牌的识别能力有限,使得一些假冒商品大行其道,而消费者有追求名牌的消费心理,也助长了“傍名牌”的泛滥。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动车行业本身,一些知名品牌被“傍”的现象也很严重。而目前假冒现象严重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电动车消费大省。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山寨”产品对正规品牌的市场产生很大的冲击,估计每年因“山寨”产品的侵蚀造成的损失在上百亿元。

  不容忽视的是,“傍名牌”的现象在电动车行业渐成气候后,开始向产业上下游迅速蔓延。仅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本田、正新轮胎、晋亿螺丝、多乐士油漆、LV皮具、芝华士洋酒等知名品牌先后向工商部门投诉,抱怨自己的品牌被人“借用”。

  来到无锡,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发现自己的产品“满街都是”。

  接到该企业投诉后,锡山工商局前后3次进行专项检查,在东亭、查桥、安镇的电动车配件经营单位和经营市场“拉网”,共检查了35家电动车轮胎经营户,使用“正新”轮胎的电动车生产企业27家。

  在上述行动中,锡山工商局共查处5起傍名牌的违法行为,查获侵权电动车轮胎2400多套,使用侵权轮胎的电动车200辆,涉案金额36万元。

  此外,锡山工商局今年先后为雅迪电动车、爱玛电动车、红豆集团等辖区内的大型企业外出打假9次,涉及区域包括北京、武汉、徐州、常州及山东、东北各省市,查获假冒的电动车和服装价值150余万元。

  “山寨”横行:磨灭企业创新精神

  李光斗表示,在当今的世界竞争中,创新和品牌才是制胜之道。“山寨版”的剽窃、模仿不是正路。“山寨”无法帮助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相反会使企业的创新和研发精神在安于模仿中被逐渐磨灭。

  “傍名牌”现象由来已久,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VCD、服装行业已经蔓延到了众多领域,特别在一些新兴产业,更是屡见不鲜。

  所谓“傍名牌”,是指将他人著名企业字号或商标做相同或类似使用,注册为自己企业的字号或商标,并在其产品的外包装或产品上故意突出使用,以此误导消费者,牟取非法利益。

  电动车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太快,各项技术指标还不是很成熟,相应的国家规定也暂时性缺位,行业品牌正处于确定阶段,但大量仿冒品牌的出现,使原本就不够规范的电动车市场更加无序。

  要培育一个知名品牌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些小企业没有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但不甘心贴牌生产的微薄利润,于是采取了“傍名牌”的手段来完成原始积累。当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电动车生产厂商当初通过‘傍名牌’赚取第一桶金后开始走向正轨,开始代理或者打造自己的品牌。毕竟‘傍名牌’不是长久之计。”

  知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指出,“傍名牌”的“山寨”产品,多由一些生产技术低、质量不稳定的“草莽”厂家生产,傍名牌,搭便车。如果任由其在“类剽窃”的羊肠小道上继续狂奔下去,必将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

  李光斗表示,在当今的世界竞争中,创新和品牌才是制胜之道。“山寨版”的剽窃、模仿不是正路。“山寨”无法帮助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相反会使企业的创新和研发精神在安于模仿中被逐渐磨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傍名牌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但目前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傍名牌行为的处罚力度非常有限。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傍名牌”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使得商标侵权人的违法成本与其所得利益不成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商标侵权人为获取高额利润“前赴后继”。

  本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正在修订中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引入商业标识的概念,并将商标、企业字号等统一纳入商业标识的框架予以保护。

  任何一个成功的品牌都不是单纯靠“傍”别人发展起来的。锡山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傍名牌”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误导消费者,苦果最终还是由侵权者自己吞。随着中国市场机制越来越健全,消费者品牌意识不断加强,这些不合规矩的“傍名牌”厂家将很难在市场中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甚至很难立足。

  锡山工商局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针对辖区内电动车企业,特别是知名电动车企业的商标品牌经常在外地被仿冒仿制的情况,工商部门不断加大“打假维权”的执法力度,抽调专人帮助企业外出打假,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