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凤凰花开彩云之南—— 徐绍史云南调研侧记

2011年05月17日 10:40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5月12日~16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一行在云南参加全国地质找矿整装勘查经验交流会,进行调研考察。4天的调研时间里,徐绍史一行驱车从昆明一路向南,翻山越岭,行程近千公里,几乎纵贯云南省中部。在矿山,在地灾防治点,在土地整治现场,在基层单位,徐绍史详细了解了云南省地质找矿、地灾防治、土地整治等国土资源工作情况。云南的5月,是凤凰花开放的季节。一路上,到处可见火红的凤凰花开满枝头,一棵棵凤凰树,犹如一把把传递希望的火炬燃烧在彩云之南。

  “地灾防治最高准则是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参加完全国地质找矿整装勘查经验交流会后,5月13日下午,徐绍史一行离开昆明前往玉溪市澄江县。汽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行驶,路旁树木葱郁,远处山间笼罩着乳白色薄雾,全国第二深水的内陆淡水湖——抚仙湖,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秀美的群山。让澄江扬名中外的是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

  澄江磷矿资源丰富,品位高,易开采,帽天山就曾有磷矿露天采矿场。为保护古生物化石,2004年,帽天山上所有采矿场全部关停,并于当年启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如今项目已通过验收。

  徐绍史走到一处路边,向下望去,看到一个个矿坑都已覆盖上植被,几乎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倍感欣慰。随后,他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地质公园内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一边走一边说,地质公园的建设要注意保持好自然景观的原始魅力,要组织编写生动有趣的故事,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要加强与中国地质博物馆的沟通和协作,发挥好地质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从澄江县向西南行进,山势愈发挺拔和陡峭,山路也愈发崎岖。车辆行驶四个多小时,来到坐落在群山之间的新平县戛洒镇。新平县是云南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近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县地灾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称号。

  汛期将至,徐绍史十分关心地灾隐患点的监测情况。5月13日下午,徐绍史一行专程来到新平县大青树滑坡监测点。沿着陡峭的小路,徐绍史登上位于半山腰的监测站,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当地滑坡隐患和监测仪器运转情况。他说,在安装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时,首先要选择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区,利用好有限的资源。下山途中,徐绍史反复强调,地质灾害防治的最高准则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牢记这一点。

  “把优良资源交给懂技术、懂管理、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开采”

  5月14日上午,徐绍史一行前往位于戛洒镇的大红山铁铜矿调研。

  大红山铁铜矿的发现,凝聚了一批地质人辛勤的汗水。1966年,云南地质局第九地质队来到这里,克服重重困难,经过15年的艰苦奋战,探明了一处大型铁铜矿,同时书写下著名的“大红山精神”。昆明钢铁集团和云南铜业(集团)公司先后入驻这里,建成了现在的大红山铁矿和铜矿。

  徐绍史首先参观了大红山铁矿先进的采矿调度室,随后乘车沿坡道进入矿井。下降300余米后,徐绍史下车和昆明钢铁集团董事长王长勇在矿道里边走边聊。王长勇说,如今国际铁矿石市场被国外三大巨头控制,中国的钢铁公司渴望尽快打破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徐绍史说:“对,我们要立足国内解决资源保障问题,国土资源部酝酿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经在全国划定了47个整装勘查区,我们有信心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希望像昆钢这样的国内优秀企业都积极参与进来。”

  矿井下闷热潮湿,不多久,一行人全都汗流浃背,徐绍史依然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矿石运载和矿石破碎等过程。

  随后,徐绍史来到选矿厂,参观了先进的选矿设备。产出的铁精矿浆沿着 171 公里长的管道,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昆钢本部。在管道一号泵站的中央控制室内,徐绍史通过视频通话系统,和沿途其他泵站的工作人员通话,向他们表示慰问。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徐绍史对大红山铁矿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大红山铁矿体现出了两个“快”:设计建设快,投产达产快,四个“先进”:管理理念先进,设计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先进,四个“好”: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好,环境保护好,技术效应好,这些都让人深感振奋。他说:“要把优良的矿产资源交给懂技术、懂管理、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开采。”他还对大红山铁矿和铜矿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做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二是进一步探边摸底,增加资源储量;三是继续进行技术改造。

  “农村土地整治具有综合性效益”

  5月14日下午,徐绍史一行前往普洱市。汽车沿着一条峡谷向南行驶,路边的芭蕉和香蕉渐渐多了起来。沿途所见,几乎每一块平整的土地都种上了庄稼,一块块绿油油的稻田随风起舞。

  下午5时左右,徐绍史一行来到宁洱县宁洱镇国土资源所。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已在那里与宁洱县国土资源局全体职工和各国土资源所所长欢迎部长的到来。

  2007年,宁洱县曾发生6.4级地震,民房受损严重,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国土资源部门作出了巨大贡献。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徐绍史对他们说:“当前国土资源工作面临‘保发展’和‘保资源’的双重压力。你们处在第一线,任务繁重,工作十分辛苦,做出了很大成绩,我代表部党组向你们表示感谢。”徐绍史还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二是要依法依规管好土地,法律法规和耕地的红线坚决不能碰;三是要加强地质工作,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群测群防、预警监测和临灾避险;四是要把班子建好,把队伍带好。

  3月15日下午,徐绍史一行前往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考察曼洪村的土地整治项目。勐海县地处祖国西南边境,和缅甸仅一山之隔。在曼洪村村口,傣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群众都穿上了最鲜艳的服装,有的敲锣打鼓,有的跳起舞蹈,淳朴而热情的少数民族群众以特有的礼节欢迎徐绍史一行的到来。

  曼洪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8000余亩,投资1700万元,完工后新增了耕地近300亩。在这里,连片的农田向远处延伸,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田间道路和水利设施完备。在稻田周边稍宽一些的田埂上,还栽种着辣椒。工作人员告诉徐绍史,等水稻收割了,田里还能养鱼,一亩地能养70尾,产量150多斤,实现了稻、鱼、蔬共生。徐绍史询问当地鱼的价格,计算着农民的收益。得知养鱼和种植蔬菜能为给农民带来近2000元的收益后,徐绍史十分高兴。他说,土地整治具有综合性效益,不只是增加了耕地,还为农民增加了收益,建设了道路和水利等设施,是件大好事。正因为如此,农民才发自内心的拥护。

  2009年,在国土资源部支持下,云南省“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得到批准,惠及8个州(市)25个边境县,建设总规模323万亩,预计新增耕地23万亩。工程于今年正式启动,第一批56个项目已全面动工。勐海县勐满镇城子村土地整治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在城子村,徐绍史详细了解了项目的施工情况。他问城子村村委会主任岩轰,新增的耕地打算怎么用?岩轰说,打算以村集体的名义发包出去。徐绍史说,这样也好,村集体可以获得收益,能多为农民做点好事。徐绍史沿着田埂走进农田,一位名叫衣儿迪的傣族妇女正在拿着铁锨平整土地。徐绍史走上前去,关心地询问她家里的耕地情况,并问她干这个活能获得多少收入?衣儿迪说她是自愿来平整耕地的,没有任何报酬。徐绍史说,一路上看到这么大规模的土地整治项目,还有很多农民在田里平整耕地,感到很振奋。希望项目能做好,让农民切实得到好处。旁边的人告诉衣儿迪,站在他面前的就是国土资源部的徐部长,她激动地连说了几声“谢谢”。

  离开勐满镇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徐绍史一行冒雨来到位于景洪市的西双版纳州国土资源局,看望干部职工。他说,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国土资源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这里面包含着国土资源局干部职工的辛劳。今后在依法依规管好用好土地的同时,也要维护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重视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保护好西双版纳的美丽。即将进入汛期,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做好地灾监测工作。

  “为云南的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提供支持”

  5月16日上午,徐绍史一行在昆明与云南省政府领导就调研的情况进行座谈。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副省长刘平参加座谈会。

  徐绍史说,这次在云南,一路走来,给他留下三点深刻的印象。一是云南省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很好,都在积极地努力,谋求发展,让人看到希望;二是云南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十一五”期间全省GDP翻了一番,经济增长的质量也逐步提高;三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支持国土资源工作,主要表现在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土地执法、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地质找矿突破、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

  就部省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徐绍史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努力开展“双保行动”。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注重流量,为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做好用地保障。要保护好耕地,通过培训、签订责任状等方式让各地党政“一把手”更加重视耕地保护。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47号文件”精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和“兴地睦边”项目结合起来。开展这项工作时,最重要的是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三是扎实推进找矿突破,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评价进度,及时投产开发,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努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地灾易发区开展临灾避险实战演练。五是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徐绍史表示,国土资源部将一如既往的支持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支持云南的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和旅游建设。

  云南省副省长刘平,云南省国土资源厅,部办公厅、财务司、地质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全程陪同调研考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