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商务部首提扩进口政策需要国内制度改革

2011年05月17日 20:16 来源:一财网

  第一财讯 5月17日,在商务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姚坚首次提到,除了外部环境,扩进口政策需要国内制度改革。他在发布会间隙对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媒体指出,各个部门已经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在政策操作层面,实际上已经悄悄地开始了,这是最重要的。

  姚坚说,“前一阶段,商务部已经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政策制定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进出口口岸部门,共同研究、提出、执行促进进口的措施,我想在今年,以至在‘十二五’时期这都是一个长期的政策。”

  知情人士则进一步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关于扩大进口的细则已经成文,并上报国务院待批准。而细则的主要内容就是做到各个部委之间能够做到更好的协调,为进口企业提供一站式便利化服务。

  首提扩进口政策需要国内制度改革

  在回答如何进一步加强“扩进口”工作时,姚坚首次提到,国内贸易的便利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涉及到体制的改革。

  他指出,现在进口许可证所占的比重仍然偏高。我国贸易进出口过程中海关检验检疫、银行服务、税务服务这些环节仍有较大的改革余地,这也是国务院最近抓扩大进口的重要内容。

  “大家都开一个玩笑,说我们现在出口是可以(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报关,但是你问问企业,如果做进口是这个情况吗?可能就不一定了,这方面还有大量进口便利化的改革余地。”姚坚说。

  而本报记者通过核心人士了解到,中国目前进口的通关是每周五天,每天7小时,此前虽然经过多次协调,但是此种进口便利化的措施,仍然不能推进。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对记者解释说,在过去积累外汇的时期,中国在进口审核方面比较严格,实际隐含的进口限制比较多,“举例来说,目前在所有可贸易的产品中,虽然程度不同,中国受进口限制,需要进口许可证的产品大概占了50%以上,这个比例还是非常高的。”

  此外,中国过去对一些产品有进口配额制度,后虽然配额逐步取消,但是本已无用的许可证却依然保留下来,在海关通关查验的过程中间,导致环节过多,在码头、仓库积压的时间过长,非常影响通关效率。

  目前的进口环节中,商务部负责发放许可证;海关负责监管报关货品是否与实际进口货品一致,防止一些进口商为了逃避较高的关税,虚报关税低的货品;外管局负责批汇,为了防止热钱通过虚假合同流入,只要超过5000美元的单据都要逐一审一遍。赵忠秀表示,造成目前进口效率低下的核心原因是,各个部委都在强调自主性,追求自身权利最大化,导致分头管理、环节延长,进口效率低下。

  “真正要促进进口,最理想的状况就是要供像吸引外资那样的一站式服务。”他说。

  此外,姚坚还暗示,目前国内还需优化商业形态。他指出,商务部注意到民营企业的进口很少,比例很低,占到15%左右,但是出口比例很高,占到33%。

  在赵忠秀看来,此话的言外之意是,由于国内的渠道对于民营企业存在隐含的壁垒,也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口。

  “目前国内纯民营的企业,在中国市场建立销售市场网络方面还存在壁垒,导致这些民企更愿意通过出口的方式来经营,直接进口国外产品在国内销售的情况较少。”他说。

  扩进口政策还需打造良好国际环境

  除了呼吁国内改革,姚坚再次提到了国际因素。

  他强调,扩进口还是取决于市场因素,中国企业怎样进一步利用国际市场,主动性在企业。

  而从政府层面来看,要积极扩大进口,中国应加强与其它国家制定双边经贸投资协定,促进国际双边贸易投资环境便利化,进一步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进口关税减免,敦促美欧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等。

  “大家知道美国对于中国的出口管制是一个影响到美国对中国出口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它对于20大类、将近3000个物项的出口,认为是军民两用品的出口,可能会涉及到军事,完全是冷战思维框架下制定的政策。不仅如此,还把中国排在倒数第二组,也就是D组,实施极为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我想这些都是我们扩大进口中要解决的问题。”他说。

  姚坚表示,扩大进口首当其冲的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和有关国家的贸易、投资协定谈判。商务部最近正在加强与韩国、日本自贸、双边贸易的谈判。国际贸易活动的便利化,也是最近在美国召开的APEC部长会议上的重要内容。双边的贸易便利化,是对中国下一步扩大进口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中国已经对联合国确认的41个最不发达国家,采取了优惠关税和零关税的制度。中国还会进一步加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促进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