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吉峰农机再遭“补贴依赖”诟病

2011年05月18日 00:58 来源:一财网

  在公告两名下属子公司高管行贿案之后,曾头顶“创业板第一牛股”光环的吉峰农机(300022.SZ)昨天再跌9.74%。

  吉峰农机董秘刁海雷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案件处于侦查阶段,尚未最终定性,公安机关采取的措施是针对个人,公司的经营正常。

  据媒体报道,两起案件可能与农机购置补贴有关,并可能牵连到两地农机局。虽然这一说法尚待证实,但再度触发了外界对于这家“补贴大户”的质疑。

  事实上,吉峰农机在其2010年年报中即坦言,补贴类机具为公司主营业务板块之一。

  而按照其当年登陆创业板的招股书即介绍,有三成收入来源于政府补贴。2010年年报显示,吉峰农机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36.52亿元,其中农业机械收入30.27亿元。

  照此推算,该公司2010年政府补贴的收入在10亿元左右,占营收近三成。也有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了10亿元左右的数字。

  经营效益要看政策?

  吉峰农机近日发布公告称,下属子公司吉林省吉峰金桥农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刘波(兼任公司董事)因涉嫌对单位行贿罪,已被公安机关执行逮捕;下属子公司重庆吉峰农机有限公司董事赖寒因涉嫌单位行贿罪,已被公安机关执行逮捕。

  公告没有披露两起行贿案件的更多细节。

  刁海雷表示,目前受贿单位主体没有界定。

  对于记者询问两起案件是个人行为还是吉林吉峰和重庆吉峰的公司行为,刁海雷表示,目前还没有最终的定性结论,司法机关没有做出最终判断。

  吉峰农机的公告称,将根据事态的进展采取所有合理和必要的措施保证吉林公司和重庆公司经营管理的稳定和业务的正常开展。同时,做好下一步工作的相应部署和安排,将对公司总体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

  由于受贿单位等案情细节尚不明确,因此,这是否与农机购置补贴有关还有待查证。

  但上述案件之外的一个话题再度引发了外界关注,即吉峰农机曾遭诟病的经营模式。

  事实上,就在该公司2009年底登陆创业板不久,记者即探访过其位于成都市郫县的集团总部以及位于成都市彭州的唯一直营店等地。

  吉峰农机招股书即介绍,有三成收入来源于政府补贴。而当时彭州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彭州店的60%收入来自财政补贴。

  而在此前网上路演的过程中,“吉峰农机‘财政补贴依赖症’”的说法就频频见诸媒体。

  对此,吉峰农机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其也普遍推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持续时间达到20至30年,“考虑到中国农村幅员辽阔和南北差异,这一进程应该会更长。”

  2010年年报中的说明更是明确展现了该公司对于补贴的看重度。

  年报称,虽然公司经过战略调整,均衡发展传统农机、工程机械、农用汽车、通用机电产品等四大业务板块,努力逐步改善对补贴类业务在公司总业务收入的占比,但由于补贴类机具为公司主营业务板块之一,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连锁直营门店数量众多,销售的补贴类产品业务占比仍然较高,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生负向变化,将可能影响到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有效提升。

  针对外界“收入主要来自政府补贴,亏本卖农机”的观点,刁海雷表示,政府的补贴收入是企业销售价款的一部分,不是销售一台政府补贴一台多少钱。经销商怎么可能亏本卖?

  他称,农民可以和经销商讨价还价之后,利润是降低了,但他们有规模化效应。

  企业行贿、骗补不乏案例

  据农业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4年~2010年共安排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54.7亿元,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规模为175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

  昨天,农业部网站发布一篇关于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规范实施的文章,其中明确,年初农业部制定了《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方案》,严打各种违法乱纪行为。

  成都一位区县农机局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2010年三四月份吉峰农机曾经因前一年购机补贴的问题引发了成都当地检察机关的调查,不过,他不清楚最后的结果如何。

  刁海雷则向记者表示,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件。

  农机销售补贴实行差额付款,农户购买时只需支付销售价款扣除补贴额外的价款。一年有两次补贴时间,分别是上半年的三四月份,以及下半年的九十月份。

  来自上海的农机经销商杨某表示,目前国家及地方给予不同的农机产品,其补贴比例并不一样,但会在15%~40%。

  每年,当国家宣布要下放农机补贴时,很多农民的积极性都很高,“如果按照我现在销售的拖拉机、插秧机来看,可能有70%~80%的份额,都是通过补贴方式销售给农民的。”他说,农业机械补贴启动了整个市场,有些农民今年如果不能获得补贴,他就会再等上一年,“明年再申请农机补贴并购买产品,也来得及。”

  对于农民如何申请补贴,杨某告诉记者,政府每年都会公布“农机补贴目录”,农民按照目录里的内容,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然后再向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申报,随后政府根据情况发一张确认单,农民会拿着这张确认单到公司来购买农机。

  “比如一台5000元的农机,政府贴1000元,那么农民只要给我4000元,就能取走产品。我们自己会垫付这1000元补贴,随后按规定的时间,再去当地财政部门取补贴。”他说。

  照上述流程,农机厂商就需要先使自己的产品进入到这份“目录”里,这其中需要经过当地农机局等部门,并等待回复。

  多位经销商告诉记者,尽管目录环节必不可少,但更关键的步骤在于如何将产品卖出去,而这就涉及到了每个省的农机补贴发放环节。

  重庆一经销商刘某告诉记者,部分省市的操作方式是,农机部门有可能会把有限的补贴额,给指定的几个经销商(或指定某个农机产品),这就要看谁能搞定农机部门了。

  杨某则结合他了解的情况称:“有些农机部门就直接向经销商索要费用。”

  这种费用在行业内部被称之为“推广费”或者“宣传费”。

  “假设政府给予某台农机1500元到1800元的补贴,但实际上农民并没有获得这么多的优惠幅度,一部分经销商因要支付一些不能公开的中间环节费用,可能会抬高价格。”他说。

  《人民日报》3月曾刊文曝光过一些案例,直指一些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相“勾结”,骗取农民信息后冒领补贴,并称一些企业为获补贴竞相行贿,推广费转嫁给农民。(实习记者罗茜、刘晓景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