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8日 19:22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此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1%,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0%。据估算,上调将冻结银行体系约3800亿元资金。在此之前,5月3日,央行公布《201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认为,准备金工具并不存在绝对上限。由此,面对通胀压力,必有作为的宏观政策取向,已然越来越清晰。
在导致本轮通胀的各种原因中,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重要外因,其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却会进一步推高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加大新兴经济体的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而在这些新兴经济体中,中国首当其冲。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曾使大量资金流向东南亚地区,成为引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外部因素。中国须谨防历史重演。
任何外因都需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对中国而言,2008年为应对金融海啸而推出的一揽子扩张性经济政策,是本轮通胀的内因。
在其影响下,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年初即拾阶而上,本年度1月至4月,CPI同比上涨从4.9%升至5.3%。虽然,4月CPI环比回落0.1%,但仍属高位运行。
除货币因素外,人口红利的结束和经济转型导致工资水平大幅上升,电、水、气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也普遍上升。这些成为成本型通货膨胀的隐患。而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不仅间接地推动了通胀,并存在引致“滞涨”的风险。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改革开放32年间,CPI的波动幅度整体呈持续缩小趋势,反映了央行控制通胀、维持增长的能力。因此,虽然当前的通胀形势严峻,但仍应保持乐观预期。
当然,从经济转型规律而言,中国的经济结构不会在短时期内发生改变,要素稀缺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剧。中国必须在经济下滑或通胀上升的两个容忍度之间做出平衡,这无疑是在刀锋上行走。
这个意义上,管理通胀应立足于当前,更应放眼于长远。加息、严格收缩银根和“土根”,谨慎采取弹性汇率政策都是必需的措施。与此同时,调整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格局,为经济繁荣进行更多储备,是实现经济稳定和改革拓进的根本。《新产经》编辑部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