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式通货膨胀本源与真相

2011年05月18日 19:22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何力武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时代的事物,因此我们须追究到货币的本源职能,来探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的用途是协助市场交易和财富累积。就是说货币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一个计算单位(unit of account),不应该牵涉到其他方面。如果出现通胀或通缩情况下的物价变动,那么货币作为计算单位的功能一定会受到影响。货币的存在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通胀或通缩会扰乱货币的运作,使交易费用增加,严重的扰乱可能是灾难。调控货币供应量困难很大。在纸币大肆流通的时代,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困难是非常大,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没有权威的货币供应量计算方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管理实践中,谁都不能保证制定的货币供应量就是最合适,恰能满足经济社会运行和发展需要的。二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汇率的不确定性。全球化时代的贸易联系和跨国企业的快速扩张。一个国家的货币可能大量外流,而且其行踪和用途无法获知,所以也没有人能说清楚合适的汇率是多少,当然对该国物价的影响就更难说清楚;三是货币政策管理部门的权力偏好。纸币时代的不确定性使经济体更加依赖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因此,货币政策的管理部门权力和地位都会相应提高。今天,货币政策在不限于稳定物价,而是涉及经济整体的多方面,从而货币政策再不限于维持货币作为计价单位的用途,而是变成了经济政策。“通货膨胀”这个概念本身就是舶来品,并且这个用语本身带有明确的价值判断,从而给足了当前货币政策“肆意妄为”的合理性。

  总而言之,看中国的通货膨胀,我们还是要基于中国的现实: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来探究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来讨论通货膨胀的影响;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来制定通货膨胀的应对之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