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0日 01: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方正证券宏观策略部总监王宇琼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上行的催化剂和观测指标在三方面:一是通胀回落速度,大宗商品价格、C PI指数是主要指标,预计二季度见顶,三季度缓慢回落;二是地产博弈演变,保障房建设、商品房量价、地方财政是主要指标,预计未来1-2个季度各种因素将趋于明朗,市场有望走出“房价趋稳———调控趋稳”的第三条中间道路;三是增长下滑幅度,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性行业量价是主要指标,预计“十二五”下半年投资高峰和10月底保障房密集开工将推动增长三季度企稳回升。
王宇琼表示,4月经济数据出炉,最明显的特征是中国宏观经济显现出供需失衡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演变将对未来市场的走向影响重大。从G D P的核算来看,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是需求端,工业生产是供给端。从需求端看,三驾马车的需求是惯性增长的。2011年2-4月3个月,投资环比增长分别为1 .66%,2.09%与3.08%,加速上行;消费为1.27%,1 .31%与1 .35%;出口为-23%,27 .40%与12.30%;进口为-7.00%,4.9%与7.40%。除了出口的环比增速有些下降外,其他的需求均保持了上升的态势。很显然,需求端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增长是相对乐观的。而生产端的数据则大相径庭,工业增加值与发电量是供给端最重要的指标,两者从环比来看均显现明显的下滑态势:2- 4月工业增加值的环比分别为0 .95%,1.15%与0.93%;发电量的数据更是低于4年来的平均值,如今电荒已蔓延全国。相对于需求来看,供给的环比增速虽然没有为负值,但幅度相对较低。因而供给端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增长是相对不乐观的。在似乎有些相互矛盾的数据里,指数也在上下两难,很难突破目前的盘整格局。
王宇琼判断,未来经济走向或出现三种情况。第一是供给增加以适应需求,上位平衡;第二是需求减少以适应供给,下位平衡;第三则是供给需求各退一步,中位平衡。第三种可能性最大:首先,目前的供给下降是决策层主动调控的结果,考虑到通胀仍然在高位,紧缩政策会维持当前的紧缩力度,供给大幅增加可能性不大;第二,需求大幅减少的可能性亦不大,这中间的逻辑是经济不会硬着陆。需求的韧性体现在:周期行业供给仍偏紧,比如电力、煤炭、钢铁;部分盈利上升的制造及服务业投资增长具有可持续性,比如装备业、交通设备。综合来看,最有可能的是供给需求各退一步,也就是经济目前呈现的“类滞涨”状态。从经济周期来看,这种类滞涨格局在上一轮经济周期出现过两次,一次是2004年4月至8月,一次是2010年4月至7月,按历史规律,这次亦有可能重复3至4个月的小滞涨周期,也就是说市场的上行驱动因素可能会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出现。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