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IMF新总裁遴选程序启动 遴选声明特别强调去除地区偏好

2011年05月24日 07:07 来源:金融时报

  陶冶

  记者陶冶5月23日,在前任总裁卡恩递交辞呈并获批仅4天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24人执董会即启动了新总裁的遴选程序。该组织在上周五发布的声明中公布了遴选时间表,强调整个过程将本着公开、透明、任人唯贤的原则,计划在6月30日以前决定新总裁的最终人选。对于IMF来说,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通常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新总裁遴选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然而更加不同于以往的是,这一次争夺新总裁位置的人选很有可能来自于欧洲以外,这更是IMF自1947年成立以来首次。

  北师大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贺立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IMF围绕新总裁遴选发布的声明让人们看到了至少三个层次的变化。第一层变化是首次公开遴选程序,而这些程序在以前通常是很模糊的,这是向透明和公开迈出的一大步。第二层变化是去除了以往由欧洲人担任IMF总裁的不成文传统,在声明中明确提出去除地域限制。“以落实在纸面上的文字去推翻不成文的规定,这的确是有重大意义的突破”,他说。第三层变化是对新总裁的资格和能力要求做了合理说明,为任人唯贤界定了明确的标准。

  根据IMF的声明,新总裁的遴选标准主要有四条。首先,总裁职位的合适候选人应具有高层经济决策的卓著经历,出色的专业背景,已证明具备领导一个全球性机构所需的管理和外交技巧,“可以是基金组织成员国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其次,作为基金组织工作人员的最高领导和执董会主席,新总裁应有能力为高素质、多样化和富有敬业精神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战略设想,并应坚定地致力于就关键的政策和体制问题建立共识,包括通过与执董会密切协作,推进实现基金组织的各项目标。第三,新总裁应理解基金组织,并理解其多样化的遍及全球的成员国所面临的政策挑战。应坚定推动多边合作,理解这种合作的重要性,并有能力做到客观和公正。最后,新总裁还应是一位能够有效沟通的人。

  声明指出,新总裁候选人提名期自2011年5月23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如果候选人超过3人,在得出3个入围人选之前(考虑人选时没有任何地区偏好),执董会将对所有提名保密。”声明说。入围人选的决定过程将基于谁获得最多执董的支持,考虑到基金组织的加权投票体系,目标是在向执董会披露候选人之后的7天内完成入围人选的决定过程。虽然执董会可通过多数投票方法决定入围人选,但目标是在共识的基础上采纳入围人选。

  综观整个声明,有几句话特别引人注目。比如,“(候选人)可以是IMF成员国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候选人)应理解其多样化的遍及全球的成员国所面临的政策挑战”以及在遴选程序中特别用括号注明的“考虑人选时没有任何地区偏好”。透过这些措辞,不难看出IMF正在努力维持某种平衡,来应对这一次发生变化了的国际环境中的新总裁遴选。

  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在多数投票权仍掌握在美欧手里的情况下,最终入围的候选人很难真正不受任何地域因素影响,但在新总裁遴选声明中特别强调去除地区偏好,且遵照在G20平台内围绕IMF改革提出的“任人唯贤”原则,这本身应被视为对新兴经济体要求在IMF中有代表担任高级职位的强烈呼声。此前,包括巴西、俄罗斯、土耳其、泰国、菲律宾、韩国等在内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已经表示,考虑到欧元区的主权债务风波以及许多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历时65年由欧洲人垄断IMF总裁的传统已经过时。这些国家希望坐在IMF新总裁位置上的是新兴经济体的代表。

  到目前为止,在IMF中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仍然出言谨慎。美财长盖特纳在20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称,美国正在与新兴市场及发达经济体的官员就该职位候选人问题进行协商。“美国希望这个过程能够公开且快速完成。”他说。“我们愿意支持一位具有深厚经验和领导素质且能够得到IMF各成员国广泛支持的候选人。”作为一个事实上掌握着最终决定权而又没有争夺IMF新总裁职位动机的美国来说,在遴选之初发表如此完全没有倾向性的表态是十分讨巧的。相比之下,地位正在遭遇空前挑战的欧洲人却坐不住了。

  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多位欧洲国家领导人已反复表示,IMF总裁由欧洲人担任的传统确实可以改变,但是不应该是在眼下欧债危机仍然风险高企的时候。更有欧洲高级官员几天前即开始说“软话”,认为考虑到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威胁,欧洲国家相信“非欧洲成员国政府可能会容许欧洲人至少把这个传统再延续一届”。目前,法国财长拉加德得到了欧洲各国的广泛支持,被认为是IMF新总裁职位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相比之下,新兴经济体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成共识推举一位候选人,目前来看难度很大。巴西财长吉多·曼特加2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已表示,该国对于IMF新总裁是否来自欧洲持开放态度,新总裁人选不应受国籍限制。中国的立场也是强调任人唯贤,依据“德能勤绩”选拔候选人。而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20日也表示,IMF总裁不必一定是欧洲人,候选人的能力和经验比国籍更重要。

  贺立平认为,此次IMF前总裁卡恩是在受到严重指控的背景下辞职的,因此IMF的新总裁必须具备能够挽回IMF损失及其领导人声誉的条件。这从客观上以及感情上都要求新总裁在背景上与卡恩有明显差别,对于欧洲人来说,这显然是其继续把持IMF总裁一职的一大不利条件。相反,这次特殊事件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确实是一个有利条件。即便其最终因为欧债危机等种种顾虑无法在此次达成目的,其未来谋求在IMF等国际机构担任领导位置的阻力也有望大大减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