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对接日韩高端产业链 三国投资协定有望达成

2011年05月24日 23:22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赵婷 济南报道

  22日,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在会议宣言中,三方宣布将努力促使三国投资协定谈判尽早达成实质性共识,同时还决定加快三国自贸区联合研究,以便研究能在今年内完成并采取后续步骤。

  24日,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日韩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晓宁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国投资协定有益于中国企业减少在日韩投资、并购的难度。济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导报特约评论员解传喜同日向导报记者表示,山东要抓住机遇。

  漫长的谈判过程

  据刘晓宁介绍,投资协定的核心问题是投资保护和投资自由化,具体包括投资待遇、征收与补偿、投资争端解决等。三国希望通过签署三边投资协定来促进和保护本国的对外投资。“中日韩三国之前已分别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但其中如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并未明确规定,随着直接投资行为日益活跃,三国希望进一步放宽对外国企业的管制,改善相互投资环境。而新签署的三边投资协定包括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发生纠纷时可提交国际组织解决。”据了解,签署投资协定的门槛相对较低,这将是中日韩首次签署三边投资协定。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已经提出了很久,但由于三国各方面利益存在分歧,FTA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提到中日韩三国投资协定谈判的问题,刘晓宁表示担忧。他认为,尽管这次会议三方达成协议,在年内完成三国自由贸易区官产学的联合研究,但明年能否启动正式谈判仍然不容乐观,即使启动谈判,也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数据显示,中日韩的经济总量均位于世界前10位,但相互间的贸易额仅占三国对外贸易的11%左右,而相互间的投资额也仅是三国对外投资的10%。据了解,中日韩投资协定自2005年开始商谈,2007年正式启动以来,历经十多次谈判。而之前的一个说法是,中日韩三国投资协定于2012年内正式生效。但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努力在今年完成三国投资协定,并于明年启动自贸区投资协定谈判。

  “这意味着中日韩投资协定谈判提速,自贸区建设进程将会加快。提速协定谈判主要缘于我国自身的需求,”解传喜表示,我国正面临产业升级挑战,而日韩的产业结构正好符合我国的需求。据他介绍,日本的投资呈“雁行模式”,研发放在日本本土,差一点的产业放在韩国、中国台湾,再差的产业放在东南亚。“投资协定的签订能促使日韩将更多好的产业放在中国。这也是我国对保护外国投资作出的承诺。”他说。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刘晓宁看来,山东与日韩地缘相近、产业互补、文化相通,日本是山东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地,韩国是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来源国,韩国在山东的投资占其对华总投资的一半左右。投资协定的签订对山东影响很大。

  “投资协定的签署一方面意味着山东企业走出去,到日韩投资和并购的困难会小很多;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能引入日韩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山东企业的成长非常有益。”刘晓宁说。

  同时,刘晓宁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协定签署带来的投资自由化,无疑对技术更先进、竞争力更强的日韩企业更加有利,”他认为,投资准入限制的减少可能会使得日韩外资企业占领我国的高端产业,进而使我们对外资产生依赖。相反,山东的企业去日韩投资并无多大优势。对于高科技投资,山东企业的能力有限,相比较来说并无优势。而对低端产业投资,日韩国内劳动力成本高于国内,直接投资甚至还不如直接把这类商品出口到日韩。“总的来说,三方投资协定的签订,既会给山东企业带来机遇,同时也会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山东沿海地区有条件的企业,应利用这一机遇努力走出去,到日韩投资或者实施并购。”刘晓宁说。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困难,但可投资参股国外大企业,通过参股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利益。针对企业投资实力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国家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解传喜建议,“虽然在青岛和威海等沿海城市有不少日资和韩资企业,但是大多是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小企业。就中国沿海省份来看,山东的外资企业较少,产业程度较低。”解传喜认为,签订中日韩投资协议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投资,对此,山东应当抓住机遇,政府要提高服务意识,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端产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