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4日 23:22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刘翔
创业板的高估值泡沫,已被渐渐刺破。而上市公司高管们,也在不遗余力地为创业板估值重塑“贡献力量”。
经济导报记者从深交所了解到,截至20日,共有65家创业板公司遭到105名高管减持,共套现12.6亿元。而相对争先恐后的减持操作,高管增持则显得寥寥无几。截至20日,今年有40家公司被增持53次,总计金额775万元。由此,减持金额约为增持金额的163倍。
随着去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披露的结束,创业板高管们的减持冲动更是抑制不住。统计显示,5月至今,创业板高管至少已减持2353.6989万股。按照股份数量计算,5月份的减持量已经创出了今年单月新高。
与高管减持冲动相对应的,则是创业板整体表现的欠佳。导报记者注意到,上一周,创业板综合指数连续五跌,24日盘中更是创下了828.50的年内最低点。同时,截至24日收盘,创业板218家公司,平均市盈率为44.72,较1月4日80.01的年内最高,跌幅达44.11%。
频现群体性套现
对照高管减持数量和创业板走势,导报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使股票暴跌了,高管也忙着“跑路”。
今年前两个月,创业板综指基本在1000点以上,高管净减持的股份数量为374.5747万股和46.183万股,减持金额分别为1.052亿元和1.035亿元。
然而,随着一季报披露的临近,3月下旬创业板股价开始跳水,而当月高管净减持股份数陡增至2041.0584万股,套现金额达到惊人的6.24亿元,是前两个月总额的3倍。
步入4月份,创业板综指继续围绕1000点震荡,当月高管净减持量仅有79.857万股。而5月尚未结束,创业板指数已跌破900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管们的净减持量也创下了年内新高。
“高价高市盈率发行,导致限售股东(包括创投和财务投资者)解禁后争相减持。”深圳哲灵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泽林表示,高市盈率带来的丰厚收益,使得高管们可以忽略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高管减持还具有一定的“集体性”特征。
华谊兄弟(300027)在5月份被减持了1915.02亿股。其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的减持股份数量达到了1109.16亿股,套现3.064亿元。同时,华谊兄弟监事虞锋抛售445.86万股,套现7134万元;王育莲(虞锋之母)抛售360万股,套现5760万元。大禹节水(300021)自去年11月解禁以来,有9名“董监高”累计30次减持,其中,最多减持150万股,最少减持700股,除不持股的独董以及尚在禁售期的实际控制人外,几乎人人都参与到抛售行列中。
集体抛股的行为,也让许多投资者产生了一个疑问,是否其不看好公司前景?
股价“跌跌”不休
今年以来,创业板成为股价下跌的重灾区。如果以年内表现计算,创业板指数较年初下跌22.81%,相比之下,中小板跌幅为1.85%,沪综指则上涨1.79%。
“跌跌”不休成为创业板整体表现的关键词。今年以来,在持续调整过程中,超过半数创业板个股跌破发行价,大批创业板个股股价创上市新低,创业板股票二级市场的表现惨不忍睹。
截至目前,创业板有115只股票价格年内跌幅超过20%,有9只跌幅超过40%。其中,遭遇主业危机的康芝药业(300086)跌幅最大,股价已经惨遭“腰斩”。
与此同时,创业板公司业绩也出现了明显分化。
WIND数据显示,可统计的215家创业板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有48家,占比达22%,其中有10家公司同比降幅超过50%,同比降幅超过30%的达18家。真正实现净利润增幅30%以上的创业板公司只有106家。今年上市的56家创业板公司中,有12家一季度净利下滑。
实际上,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且这一现象有可能在今年被放大。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上市公司业绩报告中,新上市公司的募资利息收入普遍较上市前大幅增长,并对公司当年利润贡献较大。在2010年上半年创业板54家新上市公司中,有相关数据可供分析的公司共计42家。统计结果显示,这42家公司2010年度平均实现利息收入994万元,远高于上市前的56万元。
惨淡并非偶然
创业板上市企业大多属于国家政策扶持的新兴产业,为何表现如此惨淡?
“面对通胀压力,中小型企业将面临渡关能力的严重考验。最近创业板指数屡创新低,除了创业板自身制度原因导致的问题外,其抗风险能力较差也是原因之一。”国际财务管理师协会山东中心主任王陈认为,创业板的本质是吸纳那些具备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但是由于规模限制,创业板企业产品相对单一,一旦受到调控政策、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业绩就容易出现下滑。此外,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低于预期,这与部分公司上市前过度包装有很大关系。“虽然创业板去年底已开始估值回归,但目前下跌趋势并没有改变,受关注度下降或将是小盘股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则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新兴行业,也许本身已是行业中的龙头,但是地位往往并不稳固,其行业领先地位,多半还没有经受时间考验。如果所处的行业很一般,或者正在走下坡路,抑或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受到后来者的挑战,那业绩就会出现较大变化。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