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华南快速到历史三峡

2011年05月26日 06:54 来源:时代周报

  本期主持人 韦进潜

  过去一周,媒体对司法焦点案件的关注仍在继续,民众对公平与正义的求索也仍在继续。

  醉驾有风险 入刑须谨慎

  高晓松等京城三桩醉驾案判决后,面对要求明晰“慎重入刑”标准的压力,中国最高司法机关18日作出回应,在宣布各地迄今“醉驾”判决“彰显了刑法修正案(八)的立法本意,也充分表明了人民法院严格依照刑法规定惩处危险驾驶犯罪的态度和决心”后,承认此前“缺乏对这类案件的审判实践经验”,故已通知各省高院将按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的第一、二起案件上报,最高法将在审查后发布醉驾指导性案例作为审判醉驾的参照。

  力主“不能含糊”和倡导“宽严相济”的人们都有各自关切点,他们在各类媒体上指责对方“诡辩”或“民粹”。5月19日出版的《南方周末》以《最高法院的菩萨心肠》为题描述了司法官员们在立法者、执法者映衬下的尴尬。文章开头写道:“5月18日,公安部一句‘醉驾案件一律按刑事立案’,再次点燃了网民们对醉驾入罪的讨论热情。一位网友说,‘公安部比最高法院强多了,建议对醉驾逃逸的鸣枪警告无效后可以直接击毙。’”这份周报将一席话引出争议的张军形容为“众矢之的”,称“司法的审慎显然面临更多压力”,另一位最高法副院长当年的内部会议感慨亦获摘要:“对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难办的是‘宽’,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何以从宽并获得社会的认可,是刑事审判的最大障碍。”

  购华南快速 减收费之痛

  接力央视财经频道从5月9日开始的“物流顽疾”连续报道,19日,新华社以网络上一则有关“路桥费排行榜”的热帖描述为线索,在分派记者获悉情况属实后发稿报道分派记者前往浙江、河南、山东、广东等地四处探访,19日发稿,继续配合央视、《新闻1+1》节目从5月9日就开始连续追击的“物流顽疾”问题。在提供完收费方的收费理由解释后,文章由专家出面进行呼吁,称:“中国路桥收费乱象、物流成本过高已到了不得不出‘重拳’整治的时候,路桥作为公共设施,不应该再成为政府或利益集团的‘摇钱树’。”

  广州媒体则对身边的典型例子—“华南快速”收费问题展开具体讨论。《南方日报》(5月19日)、《南方都市报》(5月19日)、《广州日报》(5月19日)等均以省财厅对政协委员提案答复建议内容为契机,讨论如何解决“收费贵且乱”这一难题,提出“回购华快收费权”等建议。

  5月20日,《广州日报》报道“华南快速”方面对收购建议的回应,称“该负责人坦承,近年来外界对于华快降价或者取消收费的呼声日益高涨,对他们也带来了相当压力,投资方也希望在保障自身权益的前提下,不排斥任何可能的解决方式。”

  央企争民利 伤公平正义

  国家审计署上周五发布17家中央企业2007—2009年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媒体重点展示其间所存在的领导职务消费不清、假发票、违规发薪酬、少缴税收等问题。

  虽是周末,那些对央企颇多“垄断”、“蛮横”、“与民争利”微词的评论员们亦就此出动。《南方都市报》(5月22日)感叹“此次审计报告所呈现出来的‘一箩筐’问题,并不能对公众的不公平观感有实质性的增加或者减损—意料之中的事情,实在无法有太夸张的故作惊诧状”;《生活新报》(5月21日)干脆将南方电网、中石油等直接比作“家贼”;《京华时报》(5月22日)头条评论抨击“这不仅背离了央企的全民属性,也伤害了社会分配的公平正义”;《新京报》(5月21日)则用社论呼吁“必须逐步压缩央企的排他性红利,将其投放到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旱情再加重 与三峡无关?

  本周以来,长江中下游旱情成为媒体焦点。《楚天都市报》头版,5月20日是“国家防总全力支持湖北抗旱”,21日是“武汉遭遇60年最大旱情”,22日是“我省200多万人抗旱保丰收”和“千艘船屋趴湖底,洪湖不见浪打浪”的描述,23日头条则说“一场喜雨,受旱农田面积减三成”,但“久违暴雨只够洪湖‘润嘴唇’”。根据国家防总公布数据,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主要江河累计来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少一至七成。

  上周三,国务院会议通稿中出现三峡工程“不利影响”的公开表述后,为那些长久以来持反对态度的人们带来了激励。他们更加踊跃地利用网络平台宣讲三峡大坝的“祸害”、人定胜天的“虚妄”,痛心于当年政府“强行上马”三峡工程是多么的武断错误。搜狐专题(5月20日)以“公布真相:晚说比不说好”为题,引用“终于有人承认问题了!说句真话真不容易!”的网络留言,称“三峡从从来没有负面报道到现在自曝出现了问题,从网友的留言我们不难看出大家现在对于政府已经是很不信任了”。不过,也有包括方舟子在内的少部分意见领袖,批评“环保主义”过于天真理想、缺乏因果实证,片面夸大不利影响,以及“神化”黄万里的预言。

  5月23日,《东方早报》以“这些灾难真的和三峡有关系吗?”开篇设问,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项目”地质与地震评估课题组副组长卢耀如接受访谈,反对“中国政府承认三峡工程‘存在问题’”的外电评价,否认“5.12”地震与库区有关系,并批评将极端天气全都归因于三峡工程“肯定是欠科学的,也不可能”:“客观上讲,任何一个工程的修建都会对自然界有所影响,只是程度问题......我们要对三峡工程作综合评价。不能把长江中下游现在的很多问题都归结到是因为三峡引起的,难道和当地大量抽水、大量建高层建筑无关?”(5月23日《东方早报》)

  作者系复眼网编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