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爆红网络的哈佛教授桑德尔谈公正:美好的社会不能只有市场经济

2011年05月26日 06:58 来源: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韩玮 发自上海

  涨价,公平吗?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似乎是把着中国的经济脉搏提出了一个中国听众很感兴趣的话题。5月22日,在复旦大学一处连过道和窗台都挤满人的报告厅里,以“公正课程”走红网络的哈佛教授桑德尔举行了一场与新书同名的讲座“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并以“涨价”开题。

  如果一场大雪不期而至,灵敏的杂货店老板趁机上提雪铲售价;如果日本地震后,瓶装矿泉水被零售摊点大幅抬价;如果Lady Gaga举办个唱,黄牛借此涨价卖票;如果大学招生,捐助多者获得入学资格;如果医生看病,出价高者购得就诊机会,那么,“it’s fair or unfair?”(这公平吗?),每讲述一个案例,桑德尔就“刺激”听众反思同一个问题。

  而新书中,这位政治哲学家并不深奥,从征兵制、同性婚姻、器官买卖到为钱代孕,大量篇幅的故事与案例记录了桑德尔的思考,比如,在公正、美好的社会中,市场经济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以批评罗尔斯蜚声学术界

  1975年,桑德尔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布兰迪斯大学,随后进入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深造,师从著名哲学家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1980年起,他开始担任哈佛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公正”的主讲。

  作为学者,桑德尔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评蜚声学术界,成为西方社群主义最著名的理论代表人物,其作品《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自由主义及其批评者》(1984年)、《民主及其不足》(1996年)、《公共哲学》(2005年)等被翻译成德、法、中、日等十多种文字。

  不过,桑德尔的全球走红更多源于他的前一种角色。30年来,“公正”课程在哈佛大学广受欢迎,至今已有超过140万名学生修读,其中,2007年秋季,多达1115名学生选修此课,创下该校的历史纪录。

  2010年,这部课程被搬上网络,成为最受追捧的视频之一,从美国到中国,均不例外。今年1月,这本脱胎于“公正”课程的同名中文图书出版,同时,桑德尔又受英国BBC电视四台邀请,开讲《正义:公民指南》。

  即便在家,桑德尔还有两个小听众。“平日的饭桌上,我也和两个儿子探讨公正,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小时,我们讲伙伴间以及与老师相处的故事,稍大后,我们讨论伊拉克战争、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方案等。”

  桑德尔的伦理案例无处不在,不管与儿子交谈,或者读书阅报,他总会发现可以激发多种维度思考“公正”议题的哲学素材,“在复旦大学讲座时,一位女生就提到了春运难买票的问题。”在桑德尔看来,这又是一个有关正义的绝佳案例。

  “公正”课程视频网络爆红

  总共12集的“公正”课程视频上网后,桑德尔被诸多网友大加赞赏。影像中,千余名学生挤满了著名的桑德斯剧场,舞台中间,桑德尔总是一边踱步一边提问,而每个问题,他很少给出标准答案,而是以“苏格拉底的方式”启发回答者打破思维定势、重新体会道德的标准与价值。

  “早在19世纪,为纪念美国内战期间死去的哈佛学子,桑德斯剧场得以修建,而在这里讲授‘公正’凸显了讨论这一公共及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的重要问题的价值。”他说。

  实际上,桑德尔开设此课的初衷之一是为探究美好社会的构成。在他看来,市场化的社会拥有一套自己的规则,所谓美好意味着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经济上的成功。但市场经济只是有助于提高生活水平的一种手段,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以及社会的凝聚力才是人们的最终追求。因此,除了物质外,美好的社会还需要什么?

  公正是他对答案的一种提法。“比如,如何做到相互尊重,真诚待人;如何能够救济穷人,承担社会责任;如何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而非由少数人享受多数的财富,种种情形都指向何以公正的问题。”桑德尔说。

  而30年后,桑德尔也有受宠若惊之感,一门哲学课竟在中国大受欢迎。“在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学生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热切渴望参与对每一个问题的讨论,探讨关于正义、伦理、公平、价值的问题。”而桑德尔另一个未经论证的观察是,比起哈佛,这里的学生似乎更倾向于运用功利主义的观点理解公正。

  《公正》一书中,桑德尔探讨了公正的三种取向:实用主义者讲求利益最大化,自由主义者强调选择自由,而第三种是指获取正当利益、尊重自由选择的同时,关注并促进公众德性以及社会的共同善(common good)。

  “对于公正,我的基本立场从始至终并未改变(即赞成第三种观点),但关注的重点已逐渐集中于一个方面—市场与公正,或者说金钱与公正的关系。这或许将成为我下一本书的主题。”桑德尔说。

  市场经济中的正义本质

  “相较大力推动市场经济建设的中国,如今的美国似乎更热衷探讨市场化社会的不利一面。”对此,桑德尔如此解释,市场化尽管有利于经济繁荣,但其本身无法定义何为公正,无法自主地创造共同善。它能拉动GDP,也能制造并加剧贫富差距,而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思想更会伤害其他重要的社会价值观。

  比如,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化价值观可能致使教育、医疗等非市场领域滋生腐败;而在高度流动化的社会,家庭成员四处谋生逐利,传统的家庭生活被迫瓦解,社群组织面临解散。在桑德尔看来,意识到市场的力量固然重要,而它的弱点不容忽视,“所以,我们要辅之以市场所无法形成的有关道德伦理、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念。”

  “对我而言,动力在于邀请人们思考生活中的伦理问题,探讨如何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至于民众参与这个过程的动力,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对于正确与错误、正义与不公的观念,有时,他们感觉自己遭受了不公的对待,这就能成为一种动机,促使其进行反思。”桑德尔说。

  此外,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桑德尔还向时代周报记者谈到了追求社会公正过程中的政府角色:“首要职能是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覆盖商业、金融监督、医疗保障、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重要方面。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一直在反思,以求更好地管理华尔街以及金融业,而民众也开始意识到监管的重要性,如果政府不能有效承担这一职能,那么,公司、企业等利益个体绝不会实行有效的自我监管。”

  “另一方面则事关财富的不均衡分配,几乎每一个市场经济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类似的问题。事实上,如果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这不仅对贫者不公,而且将妨碍社会凝聚力的形成以及公众德行的培养。因此,政府必须发挥作用,通过建立有效的税收体系,让市场经济的既得利益者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桑德尔看来,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最重要并且不失公正的方法,就是对市场化社会中的获益者征税,政府利用这部分收入确保贫者食可果腹,居有其所,并能够享受医疗保障以及接受教育的权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