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官高管入围院士增选

2011年05月27日 05:21 来源:深圳商报

  据《京华时报》报道,25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了2011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其中,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如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对此,网上出现不少批评质疑之声。工程院人员表示,企业高管、政府官员以前从事过科学技术工作,不能因职务身份就将这些人拒之门外。

  盖茨当得,中国高管就当不得?

  吴江:既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那么院士的评选也不应该设置什么条条框框,假如仅仅因为人家已经有了别的头衔,便不能再顶院士的头衔,这样的候选标准恐怕也涉嫌身份歧视,难言公正。高管荣膺院士头衔的,不乏国际惯例。例如,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都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对于那些确实在工程领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们,不要说进入院士候选人的名单,就算是正式加冕院士,只要评选过程公正公平,其实完全无可挑剔。

  不过,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的44名院士候选人中,居然近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就值得玩味了。院士候选人中高管和高官占据了高比例,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学术之路有越走越窄的趋势。一言以蔽之,院士候选人固然不必有门户之见,但政府高官与央企高管这类政商名流在院士圈里反客为主,这背后无论是“学而优则仕”,还是“仕而优则学”,恐怕都不能被视作正常。

  用严格筛选祛除“院仕”质疑

  张贵峰:回顾10年来“工程管理学部”的历次院士增选情况,“高官高管过多”现象其实一直存在。除了“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政学政企不分等因素外,不能不说,这也是“工程管理学部”这样一个特殊的学部设置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工程管理”不是一个很纯粹的工程科学技术门类——虽然以“工程”为对象,但更主要的其实还是应归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管理学。据一位老院士回忆,在两次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就是否成立工程管理学部投票,结果均未通过,直到2000年的院士大会上,此提议才以赞成票比反对票多27票的微弱优势通过。

  从这些年来的院士增选情况来看,当年许多院士的担心已成现实。改变这种情况最彻底的办法当然是将“工程管理学部”这一属性含混的学部彻底取消。如果暂时无法做到,退而求其次,只能是设置相比其他学部更为严格的准入门槛。比如,更为严格的学术门槛——“工程管理”的学术成果;更为严格的道德门槛——除了学术本身之外,其治下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同时也应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评价。在时下中国,院士不再是单纯的学术称号,还意味着掌握更大的学术话语权和资源支配权。原本就占有大量社会资源的高官高管再要当选院士,必须慎之又慎、严格把关。

  一分钱处方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市民胡先生在陪朋友到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看急诊时,顺便咨询便秘的原因。医生在详细了解症状后,给他开了酚酞片,只要一分多钱。最后,医院四舍五入“舍掉了”这一分钱。“一分钱处方”感动了不少患者。

  热炒低价处方将误导用药原则

  吴帅:以前媒体也报道过“两毛钱处方”事件。两毛钱处方开出的阿托品,虽然能够调解心率,但也仅仅是能够稍微缓解症症,但对那些心率失常的病人而言,要真正治好病,依然需要更多的药物或手术治疗。能治病和治好病,一字之差,悬殊巨大。这样的事例被媒体大范围传播后,很容易产生误导:很多病其实几分钱就能治好,但却因为医生缺乏医德,开大处方、乱用药,所以造成了看病贵居高不下。我碰到过这样的病例:一位青年人,明明具备肺炎的症状体征,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输液治疗,但他却坚持认为,医生是出于回扣目的,才给他开出这些检查和治疗,最后愤而离去。

  媒体为什么要一次次热炒低价处方?原因在于,当下公众对药价虚高、医生滥用高价药,开大处方的现象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而这种痛恨与敏感也被当成一种注意力来开发,很多评论者也迎合这种炒作,不断地推波助澜。迷醉于这样的医疗神话,不足以改变现实,我们应该明白这样的一个事实:用药的原则并非越便宜越好,合理、有效、安全才是判断处方的重要标准,处方价格甚至连次要标准也算不上。

  公众更需要“实打实处方”

  李辉:在看个感冒动辄就要数百元钱的时候,“一分钱处方”的确是个异类。其实,这种感动仔细想却“有些站不住脚”:如果一分钱能治病,说明这个医生只是按正常规律办事,没有小病大治而已。为什么人们会因此感动?这说明医疗行业按正常规律开药的太稀缺了。市民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分钱处方”,只希望自己不要被“黑”,需要的是一张“实打实处方”。该花的,大家不会叫屈;不该掏的,就算是一分钱也不甘心。

  但是,“一分钱处方”只是偶然性出现,而病人不被宰,只能靠制度保障。公立医院应该一心为公,不能只图效益、政绩以及自身福利,把病人当作渔利的工具;医生要做的是救死扶伤,而不该将自己的技艺作为替医院或自己牟利的工具。医疗系统乃至医院、医护人员,都需要来一次医德医风的净化,而这种净化不能依赖个体或局部的自省,只能是依靠制度廓清乱象、还公共卫生事业的公益本源。

  “热点”栏目征稿:欢迎就广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发表意见,文章务求观点新颖、短小精悍。如对本版评论观点有不同意见或补充意见,也欢迎投稿商榷与争鸣。如被刊用,将付薄酬。投稿邮箱sby@szed.com。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深圳商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