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8日 01:09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独立撰稿人 黄湘源
“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尚福林主席话音刚落,国际板概念股就先跟着创业板“私奔”起来,与此同时,大盘却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史美伦不理解“国际板会成为外企圈钱工具”的说法。史美伦虽然曾担任过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但她对中国股市圈钱本质的了解,看来还是有点问题的。因为在“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错位下,中国股市每一次所谓的市场创新,所带来的常常不是新和谐、新进步的魅力,而是强势利益团体对弱势投资者一轮又一轮的新欺骗和新掠夺。“新兴+转型”的中国股市,至今犹自荣膺“最佳提款机”之称,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我国B股市场的建立,在当时条件下本不失为改革开放的创新之举,结果B股市场最终不仅让绝大多数投资者望而却步,也没有新的企业愿意在B股上市。尤其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B股问题积重难返的情况下,市场当局却一再地装聋作哑,置B股市场广大投资者利益和多层次整体市场发展前景于不顾,放弃了改革和挽救B股的各种机会。B股的不幸,至今让人一提起国际板,就不免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恐惧。
“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现在也已经成了令人扼腕的“破发板”。原因是在“高门槛”的发行审核制度掩护下,以市场化名义对“圈钱寻租”行为的放纵。奇怪的是,明明是通过虚假包装方式虚增净资产,虚构收入和利润,冒充高成长性,却不仅能够顺利地通过发审关,且还可以肆无忌惮地抬价发行,成倍甚至成数十倍地超募资金,然后在上市后立刻变脸,一过禁售期就恶意套现,把一个真正的“空壳”留给投资者,也把损失留给了投资者。
如果说B股是国际板的前车之鉴,那么创业板无疑是更为让人放心不下的心腹大患。因为B股的美元计价或港元计价弊端,对于国际板来说,并非无解难题。一个人民币计价,不但可以轻而易举地满足资本项目管制的某些限制性要求,而且对于那些乐意于赌一把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热钱来说,岂不更是一个名正言顺地挤进中国市场极好机会?
在美国市场,苹果市盈率在16倍左右,但是苹果如果在我们国际板上挂牌交易,按照创业板逻辑,市场给出的价格难道还会只有16倍市盈率吗?如果苹果发行市盈率在50倍以上,或者更高,那么,全世界的“苹果”又有哪一个不挤破头也想到中国国际板来上市?
现在问题是企业融资需求居高不下,而股民投资回报却持续走低。如果不下大决心彻底纠正“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错位,那么,像昔年号称“最赚钱的红筹股”的中石油回归A股,彻底粉碎了国人通过对上市公司投资分享国民经济高成长成果梦想的“杯具”,难免还会在借国际板上市回归内地红筹股身上重演,更何况对于动辄就想融资几百亿的汇丰银行之类的国际资本巨鳄,中国股市巨大的提款机功能,岂不正好成为他们予取予求的家常便饭?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国际板如果跟创业板“私奔”,不啻意味着它难免也将重蹈创业板的覆辙。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