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精雕细刻传技艺 妙手成画赢美誉

2011年05月29日 07:45 来源:经济日报

  东昌葫芦雕刻是流行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的一种葫芦雕刻技艺。这里的葫芦雕刻以刀为笔,在各式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且刀法流畅,图案内容丰富,记载了丰富的民间故事,反映着浓郁的鲁西风情,深受人们喜爱。2008年,东昌葫芦雕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老技艺一脉传

  在去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上,一个展厅里的葫芦雕刻现场展示及葫芦工艺品陈列,吸引了众多游人观看。展示此项技艺的男子名叫李玉成,来自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5月,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来到了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办事处西街的玉成雕刻葫芦艺术有限公司。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公司的办公场所就是一个普通二层楼房,上下8间房,简单而实用。当记者走进位于二层的葫芦雕刻工作室时,李玉成和老伴儿,还有两个徒弟正在聚精会神地雕刻葫芦。

  谈起葫芦雕刻,憨厚朴实的李玉成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聊城市东昌府区地处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这里水源充足、土壤独特,特别适合葫芦生长。这里出产的葫芦表面光洁润滑,色泽优雅,肉质肥厚,非常适合雕刻加工。东昌葫芦雕刻的历史十分悠久。相传在宋代,有一个宫廷艺人告老还乡,回到了现在的东昌府区闫寺一带,因为这个艺人特别擅长绘画和雕刻,而且还特别喜欢养蝈蝈,于是他就在养蝈蝈葫芦上刻出图案。一时间,当地人纷纷效仿,并不断追求雕刻图案的精美,葫芦雕刻的工艺也就越来越考究,东昌葫芦雕刻渐渐在当地成为一种技艺。

  李玉成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闫寺街道办事处的李什庄就是东昌葫芦雕刻的主要传承地之一。明朝初年,一李姓人家从外地迁至聊城东昌府,将葫芦雕刻带到了这里。最让李玉成佩服的是李什庄的第二十世祖李道立,他是李氏葫芦雕刻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在此之前,李氏葫芦雕刻多以单一片花、单幅画为主,而继承父业的李道立则在一个葫芦的4面雕刻出戏剧人物或花鸟鱼虫,而且线条流畅、构图传神,雕刻出的鸟儿几欲飞出,雕刻出的戏剧人物身法步眼、行走坐卧及相关景物摆设仿佛真的一般,让人爱不释手。在李道立的带领下,李什庄的雕刻葫芦卖到了北京、天津、南京、西安等地,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1919年出生的李尚贤,是李道立的长孙,受祖父熏陶,9岁学艺,16岁出道。他不仅可以在一只葫芦上刻出4出戏、“八仙人”、“武松打虎”等当地传统图案,还创造了“范制(模制)葫芦”、“镂空雕刻葫芦”等雕刻技艺,把东昌葫芦雕刻技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后来,李尚贤被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并有8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谈及家族的葫芦雕刻史,今年56岁的李玉成充满自豪。从小就在家族雕刻葫芦的浓厚氛围里长大的他特别喜欢美术和雕刻,而且他还有幸成为了李尚贤的学生。从学期间,他反复观察、揣摩李尚贤的每一件作品,并精心收集绘有各种图案的葫芦样本,不断加以练习。在5年的学习时间里,李玉成画了3000张素描,刻坏了5大麻袋葫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精雕细琢的锻炼,他渐渐成为东昌葫芦雕刻领域的佼佼者。

  2009年,李玉成被批准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让他久久不能平静。“祖辈们把葫芦雕刻这项技艺传到我这一辈,很不容易,现在国家又这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一定发挥好传承人的作用,把东昌葫芦雕刻技艺传承好,保护好。”李玉成说。

  精雕细琢显功力

  东昌葫芦雕刻并不是将葫芦采摘下来晒干就能进行雕刻,而是有一整套的工序和技巧。首先,采摘葫芦要把握好准确的时机,葫芦太老皮质容易发皱,太嫩则不利于雕刻线描。摘下的葫芦,先放在锅里煮,然后堆在一起发酵,以去掉表层青皮,使其颜色变黄。另外,传统雕刻选用的葫芦一定要是陈年的,因为当年的葫芦往往外部干燥而内部潮湿,不宜使用。不过,现在有了去青皮和干燥的专门设备,采摘后的葫芦很快就能派上用场。

  东昌葫芦的雕刻方法一般是“片”和“刻”。所谓“片”,就是根据草图,将染过颜色或上过有色漆料的部分葫芦表皮用刀削掉,现出葫芦底色,并通过颜色的对比进行构图。“刻”是传统东昌葫芦雕刻的正宗方法,就是用雕刻刀在葫芦表面刻出线条形成图案。一般来讲,在雕刻之前,通常会在葫芦表面画出图形,或者通过复印纸将相关图形印到葫芦上,进而按照图形的线条来雕刻。不过对于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往往会将葫芦仔细凝神把玩,根据葫芦的具体形状在脑海里构图,之后再进行雕刻,下刀时紧时慢、时深时浅,少则半日,多则数天,一件佳作便可完成。

  不管是“片”还是“刻”,二者都是在葫芦的表面做文章。然而东昌葫芦雕刻在技法上最具特点之处就在于借鉴了雕刻工艺中的镂雕技法。

  在聊城福禄缘葫芦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总经理于风刚向记者介绍了一款牧童牵牛图案的镂空雕刻葫芦工艺品。葫芦上画着一个身着古装的牧童右手牵着一头黄牛正从山坡上缓步走来,在画面之外的葫芦壳则被全部镂空。

  于风刚告诉记者,镂空雕刻是东昌葫芦雕刻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特点,自李尚贤老先生创立此法以来,东昌葫芦雕刻者们一直传承着这种技法。通过镂空,或者再配以折线纹、花卉纹、古钱纹等各式花纹,改善了葫芦的透气传声性能,提升了审美效果,使其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更高。

  完成葫芦雕刻后,要对线条进行“上色”。依照传统制作方法,人们将锅底灰或麦秸灰同棉油或豆油搅拌均匀,加入色料,涂抹在刻有图案的葫芦上,再用布把葫芦表面擦拭干净。留在线条凹槽里的油灰能使图案更加清晰逼真,还不易褪色。现在,填充线条的方法改进了很多,色料不仅黑色一种,雕刻技法里也增添了“电烙”技法。

  在福禄缘葫芦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二楼制作室,工人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制作葫芦制品。记者看到,有的工人正在往葫芦上贴印有图案的复印纸;有的工人左手拿着描有线条的葫芦抵住桌面,右手握电烙铁,用烙头在葫芦表面进行熨烫。不一会儿,原本黄颜色的葫芦表皮渐渐变成褐色,有的部位则继续加热烫至黑色。由于用力深浅的不同,葫芦表面所熨烫出来的图案渐渐分出层次,逐步清晰起来,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于风刚说,这种烙画葫芦的方法是从外地传到东昌府区的,由于它比原来的铁笔雕刻容易很多,制作时间短,且电烙出的图案颇有绘画的特点,在价格上也比雕刻或半雕刻的工艺葫芦低不少,所以这几年烙画葫芦也受到群众欢迎。虽然于风刚的公司也生产雕刻葫芦,但是烙画葫芦的销量却远远超过了雕刻葫芦。

  尽管如此,于风刚也没有停止对雕刻技法的研习。在他的办公桌上,除了葫芦制作工具以外,还放着几本关于葫芦雕刻和美术欣赏方面的书。“东昌葫芦雕刻之所以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于它本初的手工雕刻技法,那是需要好几年的学习才可出师的真功夫。”于风刚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向雕刻、镂空、烙画综合为一体的方向努力,以更好地传承东昌葫芦雕刻技艺。

  技艺传承前景阔

  今年4月份,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发生了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李玉成收徒了!当记者来到李玉成雕刻工作室旁的小教室时,看到教室前方的黑板上贴着“李玉成先生收徒典礼”几个大字。当地同志告诉记者,李玉成已经非正式带过近20名徒弟,但他对正式收徒十分谨慎,要求徒弟除了热爱葫芦雕刻外,还要有很好的悟性。加上这次收的一名徒弟,现在,李玉成名下已经有2名正式徒弟,都是中学毕业且有过社会实践的经历。

  李玉成的大女儿是一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儿子则在读大学本科,只有小女儿在家开了门市部,她偶尔也会回家向父亲请教葫芦雕刻的问题。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玉成越来越感到有必要正式收几名徒弟,以保证手中的葫芦雕刻技艺顺利传承。

  “前几年,想找学生也找不到啊,年轻人都想去外面打工赚钱闯一闯。这几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重视了,雕刻葫芦的市场好起来了,年轻人的想法也改变了。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李玉成说。

  除了收徒,在东昌府区的大力支持下,李玉成的这间小教室还成了区里重要的葫芦雕刻艺术传习所,开办了初级班和高级班,面向东昌府区免费为立志学习葫芦雕刻技艺的学员提供技术传习。同时,结业的高级班学员可与玉成葫芦雕刻艺术有限公司签订聘用合同,并办理医疗、养老保险等,月薪不低于3000元。

  现在,李玉成还担任了聊城大学美术系的兼职教师,他所讲的葫芦雕刻技艺成为学生们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玉成葫芦雕刻艺术有限公司还成了这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们则用自己的美术作品,为李玉成老师雕刻葫芦提供创作思路。

  这一切,使周围群众对东昌葫芦雕刻的市场前景越来越有信心。聊城市东昌府区每年的葫芦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就连以休闲游玩为主的聊城市区南郊的姜堤乐园也投入上百万元种了100亩的葫芦,建成了“葫芦大观园”。

  聊城市姜堤乐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士恩告诉记者,除了东昌雕刻葫芦常用的“扁圆葫芦”、“大葫芦”、“亚腰葫芦”和“长柄葫芦”,他们还从国外引进了多个新品种,并已开始加工制作雕刻葫芦和烙画葫芦,以供游客欣赏选购。“姜堤乐园进军葫芦产业就是看好这一产业的发展潜力,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实现葫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李士恩说。

  据东昌府区文化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炳泉介绍,目前东昌府区年生产、加工及销售葫芦超5000万个,从业人员已近3000人,年销售额近3亿元,产品远销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产业。

  截至目前,东昌府区已经连续举办了4届葫芦文化艺术节,并成立了东昌葫芦文化协会,加强了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他们还多次参加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的展演活动和文化部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成为聊城市和东昌府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李炳泉告诉记者,聊城市和东昌府区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一批雕刻葫芦的企业做大做强,并积极规划“东昌葫芦一条街”,建好相关专业村,以地方特色文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图1:福禄缘葫芦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用电烙铁给葫芦烙画。

  图2:玉成葫芦展览室里展示的李玉成和徒弟们的葫芦雕刻作品。

  图3:李玉成以儿童为题材制作的葫芦雕刻作品。

  图4:李玉成正在工作室雕刻葫芦。

  图5:李玉成徒弟王树峰的雕刻作品《五牛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