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以牌扩业 青岛:努力实现从品牌经济到品牌城市

2011年05月30日 09: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青岛市实施“名牌带动、品牌兴市”战略,遵循“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到品牌经济”和“工业品牌到服务品牌、再到政务品牌、最后到城市文明”两条主线,“十一五”期间,成功实现了由品牌经济到品牌城市的跨越。

  青岛是全国最早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城市之一。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名牌产品创建,90年代实施了新一轮名牌带动战略。通过加快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步伐,支持名牌企业对国内外关联度较大的企业进行改组、联合、兼并,实现优势互补,鼓励企业“走出去”。海尔、海信、青啤、双星等名牌大企业,依托品牌优势,纷纷走出青岛,走向国际,加快战略转型,企业规模和实力快速扩张。目前,青岛市年产值过50亿元的自主品牌工业企业21个,品牌大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在此基础上,青岛市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专家指导和社会参与”的原则,科学制定全市品牌发展规划,深入发掘品牌资源,选择了一批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管理基础和持续创新能力,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和质量标准,具有较好的社会信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组织有关专家帮助企业制定品牌发展的规划和推进计划。高校软控、赛轮、金王、北船、即发、青特、青变、喜盈门、红领、亨达等一批品牌迅速崛起,成为推动全市品牌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遵循“以牌扩业、以牌聚群、以牌成链”的品牌集群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青岛市以品牌为载体,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关键零部件和高水平配套产品,通过品牌加品牌式的发展,丰富品牌产业链,形成了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的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等7大重点产业,汇集了全市80%以上的名牌产品和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85%。目前,青岛市拥有中国名牌68个、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中国驰名商标34件、山东名牌310个、青岛名牌440个。分别比“十五”期间增加119%、209%、187%和132%。“国字号”招牌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名牌工业企业的数量达到303户,品牌经济的规模占到青岛整个工业经济的50%以上。

  近年来,青岛市又遵循“工业品牌到服务品牌、再到政务品牌、最后到城市文明”的品牌扩展路线,把工业企业品牌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有意识地引导和延伸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在全市广泛开展“单位学海尔、个人学许振超”等活动,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品牌、事事争做品牌的良好氛围。农业、商贸、餐饮、会展、旅游、中介等行业积极打造自身品牌。“马家沟芹菜”、“胶州大白菜”等农产品品牌叫响全国,“海滨小金”、“情满旅途”等服务品牌深得人心,家电博览会、啤酒节、海洋节、时装周等会展节庆品牌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特别是青岛在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帆船比赛后,发挥了奥帆赛的效应,打造了“帆船之都”崭新的品牌。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使得青岛企业品牌获得了巨大溢价增值,而企业品牌的发展又为青岛城市品牌增加了丰富内涵。

  “十二五”期间,青岛将致力于从中国品牌之都走向国际品牌之城。他们将以国际化视野审视和谋划青岛的发展,加强青岛城市品牌建设和城市形象塑造。大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打造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把推进产业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着力提高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比重,培育一批标志性产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名牌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抢占产业高端。继续用更广的胸怀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名牌企业到青岛发展,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通过政府的引导,促进品牌自主发展和政府规划有机结合和统一,形成品牌发展的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徐晶慧)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