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30日 09: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北京科博会上展示利用GPS和基站定位设计的儿童手机,该手机可一键拨打家长电话。陈晓根摄(新华社发)
核心提示
一提起北京的知识产权工作,大家自然会想起“三多”,即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多,中介服务机构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举措多。北京正是以中关村为重点,着力推进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的作用,架起知识产权从创造到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桥梁,创造性地推出专利转化实施的多项举措,把富集的科技、人才资源转化为推进首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高地突显
4月25日,“中关村知识产权融资集合资金信托(Ⅰ期)”正式发放,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共获得总规模2000万元的信托贷款支持。
“对于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信托融资带来的是更多的期待和福音。”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局长徐正祥介绍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高科技企业2万多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到90%,由于缺少有形资产的抵押,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实,我们一直在路上,中关村就像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在践行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过程中扮演者先行者和探路者的角色。”
早在2006年,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推动下,交通银行北京分行首推“展业通”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全新金融产品后,北京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纷纷跟进。现已发展壮大的华旗资讯、北京金伟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均受惠于此。
尽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企业融资额度低等不足。为扩大融资主体范围,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担保额度,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继续探索着融资体制机制的创新举措,“中关村知识产权融资集合资金信托”便是这一探索取得的最新成果。
从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到推出知识产权集合资金信托融资,这只是中关村不断创新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在推进中关村知识产权方面,北京市不仅成立了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北京代办处等政府服务机构,率先制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申请国外专利资助办法》等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还联合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启动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实施知识产权“引优扶强”计划、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等多项计划,促进和引导中关村园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和竞争实力的提升。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汪洪在接受采访时说:“知识产权是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实现引领发展的关键要素。做好中关村知识产权工作是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市副市长洪峰在中关村知识产权行动宣言签署仪式上表示,下一步,为了实现将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中关村示范区将进一步发挥机制体制创新的先行优势和引领示范的龙头带头作用,在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激发创新活力。
(责任编辑:徐晶慧)
专利转化实施成效显著
如果说中关村是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区域的话,那么专利的转化实施就是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领域。汪洪告诉记者,近年来,北京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增长较快,特别是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申请量更是急剧上升。“北京聚集了大量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跨国公司研发总部等创新主体,这是北京的优势,也给北京带来了挑战。”他解释说:“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占的比例比较大,由于这些主体缺乏专利转化实施的经验和能力,难以承担起专利商用化的重任。”
为激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加速专利价值流通,提升专利技术对产业结构调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2010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同市财政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专利商用化促进办法》,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具有突出贡献的本市专利权人给予资助,以此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推动专利工作积极融入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
据介绍,北京市专利商用化资助工作将每年评审一次。2010年度北京市专利商用化资助申报项目共计23项,通过专家评审组审议,最终有10个项目获得了资助。
“资助政策对被资助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核心技术实施许可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产业促进处副处长黄显智早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但他同时强调,推进专利的顺利转化实施,涉及到各个方面、多个环节,形成合力非常重要。因此,北京市在推行商用化资助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各种有利于专利转化应用的形式,知识产权联盟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4月20日正式成立的北京智能终端行业知识产权联盟,成员企业中,既有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等优秀的智能终端生产企业,产业化的经验和能力丰富,又有北京邮电大学等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提供技术的研发和供给,还有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跟踪行业发展动态。“这是一个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成员企业是智能终端产业链条上的上下游企业,技术关联度高,可以互通有无,通过联盟之间的联合攻关,既大幅提升了联盟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又有利于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汪洪局长形象地将其称为“抱团作战”。
如今,北京在专利成果转化的路上推陈出新,举措频频,知识产权托管、联盟、拍卖、质押等等不断出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0年,北京市专利技术合同成交839项,实现成交金额134.74亿元,占全国交易金额284.09亿元的47.42%。北京的专利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流转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优势
北京博思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基于视频分析技术的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发、生产和市场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先进的智能算法自主知识产权。但苦于公司规模不大,很难有人专职负责知识产权相关的业务。去年8月18日,“海淀区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启动,博思廷科技成为首批受托企业之一。
像博思廷科技这样的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服务存在着迫切需求,为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应运而生。知识产权托管是将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与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相结合,在严格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受企业委托代办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所有业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一揽子服务模式。
经过半年的努力,作为北京市知识产权托管工程海淀区首家试点单位——中关村软件园孵化服务有限公司为受托企业举办了包括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座谈会、涉外专利申请与保护专项培训等系列活动,并为68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托管平台数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已逐步完善。托管工程启动以来,受托企业新增专利申请12件,较托管工程启动前一年的申请量增长了200%。
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启动了区县知识产权专业支持“牵手计划”,将知识产权专业服务资源引入区县知识产权战略运用实践,开展一个专业服务机构和一个区县“一对一”的专业支持,帮助区县知识产权局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开展工作,以进一步深化区县知识产权工作内涵;实施首都知识产权“百千对接工程”,实现百家专利代理机构与千家企业的对接,提升了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水平;开展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和应急救助,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保驾护航。自2007年以来,多家专利代理机构为34个知识产权海外预警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外向型企业发现和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器,贯穿于知识产权从创造到产业化的全过程。”汪洪强调。他在总结北京“十一五”知识产权工作时说:“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是北京知识产权工作的突出亮点,这得益于充分发挥了中介服务机构的优势。”
(责任编辑:徐晶慧)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