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宗商品价格依赖中国远期需求

2011年05月30日 17:12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5月暴跌,不过是大幅增长积累后的正常回调,因为中国在保障房、医保、环境、新能源等领域的长远投资需求未改

  李晶

  2010年,不少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猛进,个别商品价格甚至超越2008年牛市水平。铜期货上涨了30%,黄金价格涨幅接近30%,农产品市场中,包括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涨幅均超过50%。

  但是自2011年5月以来,商品价格尤其是矿产和原油经历了比较大幅回调。例如,原油价格从每桶125美元以上下滑至110美元左右,铜从每吨9300美元左右下降至8800美元,大部分主要商品价格回落的幅度在8%~15%左右。这次商品价格回调, 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市场预期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会如期在6月结束,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从5月至今上升了3%,减少了大宗商品的投资需求。

  第二,前期由于中东以及非洲产油国的政治局势不稳定而引发的油价上涨对消费者信心造成打击。日本地震对高端产品生产链造成负面影响,全球制造业扩张步伐放缓。

  第三,食品及原油价格增加通胀预期,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纷纷上调利率,引致经济增长放慢,商品进口量下滑。

  尽管近期的商品刚性及投资需求放缓,但是我们认为目前市场情况只是属于商品价格累积了大幅增长后的正常回调。中国长远的需求依然不变。

  中国的飞速发展导致商品交易的模式发生巨大变化。

  自中国1996年成为原油的净进口国以来,其原油的净进口量已经增加了50倍,即从47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362亿吨。由煤炭净出口国到净进口国的转变发生于2009年,该年的总进口量为前一年净出口量的22倍,对国际煤炭市场引起了巨大影响。从那以后,煤炭的进口量一直增长强劲,2010年的进口数量增加了41%。在软性商品领域,2010年的大豆净进口量为10年前水平的4倍。去年,中国首度成为玉米的少量净进口国。

  “十二五”规划将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作为重点,同时关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领域。在这方面最值得注意的举措是增加保障房的建设,这样就必须同时建设道路交通网络和市政设施,以使这些保障房与社会结构融为一体。

  除此之外,政府还将重点改进多方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金的覆盖范围、医疗保健、教育以及能源保障。

  这些措施中许多带有商品密集性特征。例如,在2009~2011年的8500亿元医疗投资计划中,建筑领域投资就包括了建设2000个县一级医院、29000个乡镇级医院以及成千上万个诊所。

  为了完善能源保障并降低污染,中国也正全力提升国家的再生能源使用率及环保科技的应用。再生能源行业中将大量使用铜、铝、锌、钼、以及稀土金属作为关键的系统材料与部件。

  例如,风力发电所使用的铜的数量比火力发电用铜量高12倍;此外,太阳能电厂需要的铜导线的数量是风力发电厂的4~5倍;传统汽车内有8千克~33千克的铜,而电力汽车的含铜量大约是前者的两倍。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对商品需求也有莫大的关联性。尽管自年初以来,大城市的住房销量大幅下降,但在全国范围内,4月出售房屋面积实际只下降了10%。市场的目光往往只是关注中国大城市的销售量,而常常忽略了全国范围内的需求。再者,由于国内一半的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因此持续的城市化必定会产生不可遏止的对更多住房的巨大需求。

  美国和日本都曾在其对应的城市化阶段经历过住房建设活动的大幅增加(尽管美国的浪潮被经济大萧条所打断,那一次大萧条使得该国的经济停滞了10年)。这两个浪潮以后﹐日本的住房建设量增加了大约8倍,而美国是5倍。尽管难以确定中国现在处于其城市化轨迹上的哪一点,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日本在经历房屋建设快速增长时期之后,建筑量一直保持在近巅峰水平震荡。

  除了住宅﹐中国对于城市基建的需求也会持续。中国的城市化比率还在50%以下,远低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和美国70%~80%的城市化比率。基于经济仍然有庞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对金属、能源等商品依然保持长期增长的趋势。

  ( 作者为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财经国家周刊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