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陈祥恩:借力央企做强做优

2011年05月31日 00:54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少华张金磊/文

  河南煤化集团已形成实业、贸易、金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格局,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物流贸易、金融、建筑七大产业之间互为原料或市场,纵向关联度高,交易成本低,产业间相互耦合,产业链完整闭合,市场抗风险能力强,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支柱产业增长强劲、新兴产业快速成长,资产平均1天增加1亿元,有望成为中原大地上第一个“河南造”世界企业500强企业。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陈祥恩

  备受关注的“2011年河南省与中央企业合作重点项目推介签约启动仪式”6月3日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报记者就这一活动专访了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陈祥恩。

  加强与央企合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引擎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加强央企合作对河南企业发展壮大有何重要意义?  陈祥恩: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对外开放。这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河南的企业通过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加强与世界企业500强和大型央企的合作联姻,嫁接先进技术、对标管理经验、引进高端人才,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把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合资合作、优势互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紧紧抓住精深高效、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三个关键环节,打造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就能够不断增强自身发展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报》:河南煤化集团现在的发展态势如何?  陈祥恩:河南煤化目前企业整体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集团资产收入双双突破1400亿元,有望成为中原大地上第一个“河南造”世界企业500强。发展速度大幅提升,资产平均1天增加1亿元。截至2010年底,河南煤化集团资产总额达1406亿元,同比增长26.8%,较重组之初的733亿元相比翻了将近一番,创造了资产日均增加1亿元的发展速度,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煤化。发展质量持续向好,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营业收入利税率分别达115.91%、10.14%。煤炭产销量显著增加,率先在全省突破7000万吨。继续保持世界先进的安全水平。河南煤化这一品牌效应日渐凸显,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今年以来,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将实现煤炭产量突破8000万吨,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利税突破200亿元,利润突破100亿元,再创河南工业经济历史新高。  集团实业、贸易、金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做大做强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四大产业,物流贸易、金融、建筑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集团七大产业之间互为原料或市场,纵向关联度高,交易成本低,市场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支柱产业增长强劲、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产业间相互耦合、产业链完整闭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集团健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坚持“煤炭开采高效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碳排放减量化、生产废料无害化”的“四化”理念,积极推行高碳资源低碳利用,实行强制性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及产品制度,煤炭回采率超过92%,较全国大型矿井平均水平高出20%以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煤炭资源。推广应用河南煤化航天炉、五环炉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洁净煤气化技术,碳转化率达96%,较传统技术提高30%以上,有效气含量提高20%以上。大力发展粉煤灰制超细纤维纸浆、制砖、水泥及煤矸石发电,努力做到“吃干榨净”。河南煤化集团2010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75吨标煤,同比下降4%,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加强与央企合作提升企业品牌和管理水平

  《中国企业报》:河南煤化集团目前与央企合作的情况如何?  陈祥恩:近几年来,河南煤化集团坚持以“市场推动、规范运作、互利共赢”为原则,积极谋求与央企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对接,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通过借助央企品牌、技术和管理优势,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声誉,取得显著成效。在河南煤化重组前,我们永煤、焦煤等下属企业就开展了与央企的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永煤与上海宝钢、巴西CVRD公司合作,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资股份制煤炭企业———河南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焦煤与上海宝钢在煤矿、电厂、合金冶炼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其中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赵固二矿已经投产。  目前,河南煤化集团已经与中石化、宝钢、国电电力、中电投、首钢、中国铝业等央企在煤炭开发、煤化工、电力、物流贸易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合作项目资产已超1000亿元,拟合作项目投资额约600亿元。其中比较大的有与中石化共同投资25亿元建设洛阳90万吨PTA/年项目,经营PTA及其上下游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共同投资150亿元,按照“一体化、规模化、基地化”的要求在豫北地区建设1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与中石化在鹤壁、焦作等矿区共同开发约21亿吨煤炭资源,在新疆开发准东40亿方煤制天然气及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与中电投合作开发贵州煤炭资源,开发电力产品;与国电电力合作开发电厂项目;与中铝合作开发煤矿项目等。  《中国企业报》:河南煤化集团在与央企合作中如何实现互利共赢,你们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陈祥恩:与央企加强合作,对于提升地方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品牌形象、国际视野、拓宽生存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央企合作,可以在资源、人才、管理、技术、市场等实现优势互补、优势集聚、互利共赢。  河南煤化集团是集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建筑矿建、金融服务等产业相关多元发展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目前,控制和拥有煤炭资源超过400亿吨,掌握煤化工的世界高端技术,拥有国内外铝矿资源16亿吨、钼金属储量150万吨,是全国拥有钼资源量最大的企业。为此,河南煤化集团充分依托煤炭及其它矿产资源优势,实施与央企的高端对接,培育市场的核心竞争优势,确保行业领先、国际一流,掌握市场的话语权。  河南煤化集团牢固树立“先人一步,遍地黄金”的发展理念,努力掌握前沿技术,引领市场潮流。通过与央企的对接合作,引进央企强大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发展下游高端产品,推动自身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了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目前,河南煤化集团是亚洲最大的煤制气企业和华中地区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将在河南建成国内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聚甲醛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正在全力打造煤炭综合利用最完善、产业链最完整的现代新型煤化工企业。  河南煤化集团在与央企合作中突出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方面的合作,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拓展产业升级空间,构建自主管理创新体系。通过与央企的技术研发、管理创新对接合作,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集中力量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有效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拥有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洛阳LYC轴承是中国轴承行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之一,开封空分是中国自行设计与制造大、中型空气分离设备的重点骨干企业,分别拥有全国惟一的轴承研究院和空分研究所。  围绕产业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与央企实现项目、资本、技术、管理等全方位的合作。随着与央企合作范围不断拓宽,一批有规模实力、有自主品牌、有很高知名度、有较强竞争力的央企在河南煤化落地生根,培育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河南煤化集团与央企对接逐步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企业报》:河南煤化集团今后将在哪些领域和项目加强与央企合作?  陈祥恩:“十二五”期间,河南煤化集团将与央企开展的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项目合作,加大战略合作力度。重点领域在能源(主要是煤炭)、化工(重点是煤化工)、物流、贸易、装备制造方面。目的是通过与央企的深度合作,利用央企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河南煤化集团打造成为一个股权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管理模式科学、企业文化先进、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行业一流、国际知名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第一支柱作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