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转变发展方式关键是制度创新

2011年06月01日 00:5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转变发展方式已经确立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能否顺利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我们许多理念很先进、政策措施很得力,可就是难以落到实处,实施效果与战略部署大打折扣,结症在于制度的障碍。不在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上取得重要突破,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难以实现。

  1、纠正急功近利的“政绩观”

  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尽管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但经济发展行政主导色彩依旧较浓。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匡正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对领导行为进行约束和导向。发挥后发优势,关键是引导各级领导更加重视打基础,谋长远,统筹大局,关注民生,重视生态环境改善,重视增强创新力,重视文化建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要重用科学发展观念强、具有世界视野和时代意识、勇于开拓创新、善于统筹兼顾驾驭全局、务实且执行力强的干部。

  2、激励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和创新主体

  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比成为市场主体还要困难和紧迫。成为创新主体是成为市场主体的更高要求,没有创新能力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立足,创新需要企业更加注重追求长远利益,更善于战略设计。当前低水平、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企业虽是实施主体,但主要责任在政府的政策导向。在此导向性下,企业更加追求短期利润,强化短期行为,以低价和数量取胜,没有开发新技术、加强创新能力的动力,淡化环保和改善职工待遇的社会责任。这也从另一角度旁证了各类企业虽然名义上是市场主体,但是对政府依附性很强,关联度很高。

  要鼓励更多企业发展成为像华为、联想、振华港机、吉利这样的创新型、国际型的现代企业,凭着强大的自主创新力,拼搏于国际市场,成为全球行业中的明星企业。在使企业有更多经营自主权的同时,要通过考核指标体系引导激励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担负起带动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跨越发展的责任。

  3、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我国的政府职能虽然有了很大转变,但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痕迹依然较重,政府部门过多、政出多门、权力过于集中和资源配置分散并存、公共资源配置政府直接干预过多、权力运行透明度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已经阻碍了科学发展、制约着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力的提升。

  其实,党的十七大已经明确了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确立了改革的目标和战略重点,关键是下决心推进落实。坚定不移地推进“大部制”的改革,改变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导致资源分散重复浪费的弊端。要加大机构精简整合力度,更大步伐地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大部制改革主要目的不是简单的精简机构,而是利于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