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能源汽车进入私车消费一周年 直面5大问题技术缺失配套滞后 国家电网车企“掐架”

2011年06月02日 12:50 来源:新闻晚报

  记者 王毅鹏 制图 任萍

  去年6月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最高补贴达6万元。此举拉开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的大幕。

  转眼一年已至,尝鲜购买电动车的车主、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的地方政府、排兵布局抢滩市场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蓝图各自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同任何新鲜事物一样,“蹒跚学步”中的新能源汽车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据记者掌握的数据,上海、杭州、深圳等3个城市私人消费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尚不足100辆。嘉定国际汽车城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4月6日,上海市第一批纯电动汽车私家车主共计8人在嘉定车管所顺利为自己的纯电动汽车挂上沪牌。而据杭州市方面透露,目前杭州全市仅有25人购买了纯电动汽车。最早进行新能源汽车试验的深圳,私人购买的数量大约在50辆左右。

  问题一:补贴后售价仍觉昂贵

  虽然有国家补贴“做后盾”新能源技术从研发到规模化市场应用,仍存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与市场配套不足问题。谁能在商业化道路上走得更快,将决定其发展水平与速度。

  而新能源汽车售价太过高昂,直接导致了汽车销售的困难。以比亚迪为例,2009年比亚迪推出了其F3DM双模电动车,在市场被冠以"全球第一款上市的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电动车",虽然有国家和地方政府合计近8万元的补贴力度,不过其销售业绩只可谓“雷声大雨点小”。

  比亚迪近期发布的A股招股书显示,比亚迪分别于2009年2月开始销售F3DM、于2010年3月开始销售E6两款新能源汽车。 F3DM于报告期内共销售365辆,实现销售收入2944万元;E6于报告期内共销售53辆,实现销售收入1337.6万元。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经理丁晓华表示,电动车的一次性成本投入过高是阻碍其普及的重要因素。

  “车价方面有国家和地方的补贴,但上海牌照以及购置税和保险费太贵。 ”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辆22万元的电动车为例,购置税和保险费仍按补贴前的原价22万元计算,购置税近2万元。而一年的保险费用在5000元左右,加上上海45000元的牌照费,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税费支出大约在7万元左右。

  “加上这7万元之后,电动车的购买成本被明显拉高。 ”丁晓华分析,“这对市民购买使用纯电动汽车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

  问题二:新能源零部件配套缺失

  宝马中国电动汽车发展高级经理田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动车的零部件研发仍需大力向前,而这正是中国零部件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他透露,宝马电动车采用三星和博世合资公司SB LiMotive的动力锂电池。而事实上,目前绝大多数车企均使用国外的电池技术。

  “宝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中国零配件供应商。我们正在评估与同济大学合作的‘ECHO项目’中使用的零部件,看看哪些零部件符合我们的标准,总的来说我们非常欢迎国产零部件,希望可以把这些零件用在未来宝马的电动车上。 ”

  而从事电动车电池开发的朝阳立塬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环节在于电动马达、电力转向器和电池。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动力电池性能的竞争。谁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领先技术并将其产业化,谁就会在未来汽车市场占得先机。而事实上,其研发成本仍不容小觑。

  问题三:基础设施滞后造成使用麻烦

  对于电动车使用中的配套缺失,深圳雷天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曾经就有一次新能源汽车展上,公司的纯电动车无法从深圳开往上海。这是因为,虽然深圳和上海都建有配套的充电桩,但是沿途根本没有可使用的充电桩,喝不了汽油的电动车将在中途歇菜。 ”

  这样的小插曲恰恰展示了电动车发展的另一个尴尬——使用设施的缺失。

  “参与中国路试的MINIE项目必须满足一定的车位条件,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负责充电设施的安装。 ”田胜表示,如果这些基础设施不存在,就无法使用电动车,就像没有加油站你没法开车一样。 ”

  而嘉定首批私家车主黄伟芳的车型要用20安培的直流电来充,国际汽车城目前安装的充电桩是用的12安培交流电,两者无法对接的问题则凸显了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矛盾。

  ,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上海今年将在嘉定区域范围内建设800-1000个充电桩,集中在居民小区、公司企业以及轨道交通站点附近,而充电站的建设计划今年仅为5个。未来充电桩的建设将向市区延伸,在虹桥商务区、紫竹科学园区、临港新城以及崇明进行电动车的配套建设。

  问题四:电动车的电池安全吗?

  虽然新能源汽车在成本方面已有所突破,可其安全性却是摆在所有车企面前的一个课题,而这也是其市场化的关键之一。前不久杭州电动车出租车的自然事件再次将这个重要课题摆上台面。

  某车企高层曾对记者表示,电动车目前面临成本和安全两大考题,何时能够量产的关键取决于这两大问题的解决速度。车用电池远比手机电池复杂,汽车使用环境恶劣,还有碰撞振动,因此对电池的安全系数要求非常高。 “没必要在电动车方面炒作概念。”他甚至这样评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不过在通用汽车看来,电动车仅仅是未来汽车前瞻技术发展的一个方面。而汽车的“安全性”也可以通过车联网的技术来实现。“我们最终的宏愿,是实现零油耗,零排放、零拥堵和零事故。 ”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院长告诉记者。

  被喻为同一起跑线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自主品牌和跨国车企显然选择了并非完全一致的道路,孰优孰劣目前还难以研判,不过“安全性”则是唯一的底线

  问题五:核心技术依旧缺失

  “说老实话我们新能源方面,特别是核心零部件上跟国外还是有差别的,但是差距不像传统车这么大。 ”陈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成本比我们传统车明显要高,成本压力很大。

  陈虹透露,电动车的大三电,小三电整个产业链布局已经形成了。 “我们希望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方面上汽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新能源汽车要替代传统车,恐怕还是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强调,与传统汽车领域相比,新能源汽车与国外汽车企业相距甚远。从短期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优势不大,日本电池平均能量密度要高出中国水平的30%-40%,充电次数也能达到中国的几倍。因此中国要想跨越传统汽车技术做好新能源,还需脚踏实地。

  争论:

  电动车真的“环保”吗?

  “从理论上来说,电动车要用电,而目前我国主要是火力发电。如果以后大家都用电动车了,客观上讲肯定是加大煤电用量。 ”一位专家这样向记者表示,“不过电动车的零排放和其电量制造所产生的污染相比,哪一个更环保,现在还没有相关结论。 ”

  紧跟政策东风、争食市场份额

  “未来5年的目标是,上汽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上出成果。 ”上汽总裁陈虹表示,根据上汽的规划,纯电动轿车在明年10月份可以实现批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明年年底可以实现批产。 2015年上汽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希望达到差不多20%。

  用“摩拳擦掌”来形容跃跃欲试的车企显然已不合时宜,当下更多的车企选择了“在短期内推出量产产品”的跳跃式发展之路。据记者统计,预计到2012年,将近有三十余款纯电动车型会在中国市场陆续实现上市,迎来全球范围内纯电动车型最高密度的投放期。

  电动车短期难替代燃油车

  那么,已经进入产业化的电动汽车何时才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对于这个问题,日产汽车全球总裁戈恩则给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答案,“我个人预期到2020年电动汽车市场应当可以占据全球汽车市场的10%”。

  据记者统计,国内的“四大四小”的汽车集团大规模量产上市的时间则不约而同地锁定在2015年。业内人士则认为,5年之后,电动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也许是一个比较乐观的研判。

  “我们觉得电动车在短期内无法替代传统汽油车,仅仅是作为家庭用车的补充。 ”荣文伟表示,“充一次电电动车的行驶里程在100公里左右,因此比较适合上下班代步用。 ”

  电动车供能模式之争 国家电网车企“掐架”

  电池租赁公司或走俏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本来是车企逐鹿的“战场”,国家电网却突然出招。近日,在建设电站方面拥有强势话语权的国家电网高调抛出“换电为主、插充为辅”的发展策略,打乱了车企主推充电模式的全盘计划。

  国家电网的依据是:充电模式不利于错峰管理,瞬间电流将难以负荷。不过,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中心主任、著名锂电池专家黄学杰昨天告诉晚报记者,电网线路改造本身并非难题。

  “我和国家电网内部人士也探讨过,如果现在推行插充,其实多数小区只需要改造很短距离的线路,难度比当年空调线路改造小得多。 ”他对记者表示。

  电网和车企利益较量

  “其实不能简单地说电网在单一推行哪种模式,因为快充、慢充、换电在国际上都是探索阶段,大多数国家几种样式并行,现在电网也不是只推换电模式,充电桩他们也在建,最早推换电模式的也不是国家电网,而是中国普天。 ”黄书杰解释道。

  他对记者分析称,换电模式对电网来说,确实可以较好管理平谷不同时段的分电,但即使推行充电模式,技术改造也较简单,“现在大部分小区电力系统是能够承载的,只需要从小区变电站通向家家户户的最后几百米线路改造,因为现在家用插座是10安培,电动车充电插座可能需要20、30安培。 ”

  不过,尽管现在处于专家所言“探路阶段”,电网公司与车企还是难以撇清“较劲”嫌疑。不仅吉利控股集团等车企相关高层站出来力挺充电模式,中国汽车技术研中心也予以声援。

  国家电网方面却似乎 “吃了秤砣铁了心”,咬定换电为主的方案不松口。“毕竟电动汽车充电肯定会影响配电网的负荷平衡,聚集性充电更可能导致局部地区负荷紧张,要消化电网负担需要成本的支出。”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研究专家高锡威告诉记者。

  各种模式并行

  那么,从第三方角度看,究竟哪种模式会更有利于电动车的长远发展?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多数专家支持多种供能模式并存的方案。“换电模式相对比较适应公交车、环卫车、物流车等,可以在集中的停靠地点统一卸电充电,早上发车的时候再用几分钟换好,充电模式则对普通用户来说更随意自由。”黄学杰对记者表示,“目前换电模式的典型案例包括Batter Place公司与以色列和丹麦政府合作的换电站网络项目。 ”

  高锡威也认为,更换电池模式适合在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使用,对于私家车,可以选择在夜间电价便宜时对汽车慢速充电。他还告诉记者,这种差异也可以体现在充电站建设布局上,“可以考虑把换电站建在新能源发电厂附近,一般远离市区,在市区设立电池收集点把需要充电的电池集中收集起来,通过物流配送,这也可以促进新能源发电的发展。 ”

  国家电网一位高级经济师则对记者分析,供电公司可以采取电动汽车充电优惠政策,来引导充电和换电模式的并存。“比如说对夜间利用‘谷电’充电给予一定优惠,换电的配送费用也可以有折扣方案。 ”

  据上述人士介绍,各种充电方式各有利弊。 “充电桩适宜建在停车场、住宅区,单个成本只有2万元,但管理和维护难度很大;充电站利于管理维护,建设成本大概300-500万元,却难以利用谷电充电;换电站成本高达2000万元,但操作很快,可以利用谷电充电,电池也方便统一养护和回收。 ”

  创新租赁模式

  如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主推换电模式的规划,刘坚认为,一种新的电池租赁及配套盈利模式将会走俏。“换电模式中,电动汽车不再像传统燃油汽车进行整车销售,而出现电池与裸车分离经营的情况,演变为车企、能源企业、电池制造商、充电运营商和消费者5方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

  按他的设想,用户只购买汽车,由专门的电池租赁公司负责电池的购买、租赁、充电、快速更换及管理。 “运营模式是通过各个换电站集中对标准化电池充电,用户到任意一个更换站更换充好的电池。 ”

  “换电站的利润值就是用户电费加上电池租赁费,再加上卖废旧电池所得利润和政府部门补贴。”上述电力公司高级经济师也赞同这一创新模式的运行,“电池租赁利于回收残值,其中约50%的价值可以回收再利用,如电池的外壳、电极等。 ”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