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粮价不会大起大落

2011年06月03日 09:32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粮价不会大起大落
勾特/漫画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基本都能自给自足,对外依存度较低,库存充裕,供应有保障。

  干旱对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夏粮影响不大,旱情对农业的减产预期主要体现在水稻上,只要抗旱措施得力,水稻生产仍有回旋余地。

  粮

  今年夏粮将丰收

  去年以来,受全球恶劣气候、投机资金炒作、生物燃料争夺粮食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呈现不断攀升态势,4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232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6%。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此轮国际粮价上涨尽管会给国内市场带来巨大的输入性压力,但并不会改变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国内粮价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除大豆外,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基本都能自给自足,粮食对外依存度较低,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直接冲击具有可控性,影响相对有限。

  其次,目前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库存充裕,如小麦库存消费比在50%以上,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安全线水平,供应有保障。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的方针不动摇,特别是近几年,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下,我国粮食连续7年丰收,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另外,近年来,国家先后实行了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储备轮换、进出口调节等政策措施,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在国家政策调控下,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的机制已初步形成,粮价难以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

  三省旱情基本解除

  近期旱区降雨有效增加了土壤墒情,三省旱田作物和早稻旱情基本解除。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受降水明显偏少影响,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旱情严重,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这让民众对于因旱导致粮价上涨忧心忡忡,部分炒家更是大肆渲染,增加紧张气氛。

  旱情对粮食生产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表示,干旱对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夏粮影响不大。“眼下旱情对农业的减产预期主要体现在水稻上。”梅旭荣说,尽管旱情严峻,但是只要抗旱得力,水稻生产仍有回旋余地。“目前就得出今年水稻将减产的说法为时尚早。”

  农业部种植业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近期旱区的降雨有效增加了土壤墒情,补充了田间沟渠堰塘蓄水。这对受灾早稻及时补种改种,中稻出苗以及加快中稻育秧栽插进度,确保中稻适期栽插十分有利。

  另外,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已全面开镰,有望再获好收成。西南地区夏粮收获已过八成,黄淮海麦区小麦已进入成熟收获期。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测产分析,今年夏粮将喜获丰收,冬小麦可望实现连续第八年增产。夏收油菜籽将实现恢复性增产。专家认为,夏粮连续8年丰收,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缓解旱情带来的紧张气氛,将起到重要作用。

  种植成本上升 粮价有上涨压力

  尽管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粮食生产形势向好,但是未来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压力犹存。一方面,人工、化肥、农药、种子等综合种植成本逐年上升,推动粮价刚性上涨。另一方面,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加速增长,同时,国家托市收购价格提升,一些种粮大户看涨惜售,部分企业抢粮,客观上减少了供应量,推动了价格上涨。

  面对不断上涨的粮价,程国强指出,社会应有宽容心态、理性面对。“如果苛求粮食价格长期保持低位运行,就会使种粮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得不到保护,这将在根本上危及今后的粮食生产,动摇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据《人民日报》

  油

  限价令到期 食用油涨价或解禁

  晶报讯 随着6月的到来,国家相关部门针对食用油行业制定的二度限价政策即将到期,目前食用油行业仍没有接到相关部门的继续限价通知。有专家预计,一旦限价令有所放松,终端食用油销售市场或将进行一次价格调整。

  2010年12月,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和九三粮油四家小包装食用油企业被“打招呼”或“约谈”,要求在2011年“两节”及“两会”期间维稳价格,不得涨价。“限价令”原定在3月底解禁,但2011年4月,发改委又再次约谈上述四家企业,并要求两个月内仍不能涨价。

  进入6月,两个月的期限已到,限价令是“逐渐放松”还是“继续延长”至今仍是一个谜。

  记者昨日向益海嘉里方面求证,对方答复称“并不清楚”。而《中华油脂网》主编郭清保则表示,由于此前的限价采取的是约谈方式,并非正规的政策颁布,因此,限价令的解除也不会有正式的通知。“但市场仍有传言称,相关部门有意将限价令延续至中秋之前”。

  “就算是继续限价,恐怕企业也很难执行了。”郭清保说。

  据他透露,食用油价格倒挂现象很明显,导致食用油企业利润下降。一旦限价令放松,企业必定会申请调价,将小包装食用油价格调整到合理的价位。

  不过,据商务部6月1日消息,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发布本期商务预报:上周(5月23日至29日)国内食用油零售价格比前一周(下同)上涨0.1%,其中菜籽油、花生油零售价格均上涨0.1%,豆油零售价格与前一周持平。

  (羊晚)

  蛋

  鸡蛋一个月

  涨价近10%

  晶报讯 与4月20日相比5月28日全国鸡蛋均价上涨9.8%。是什么“推手”导致本轮涨价?对此,商家有的归咎于油费高,有的归咎于鸡种接不上,有的甚至归咎于天气热。

  不过业内均排除供应不足,认为是饲料成本推动了蛋价的上升。而专家则预计端午后鸡蛋上涨动力将不足。

  日前,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也表明,与4月20日相比5月28日全国鸡蛋均价上涨9.8%。

  对于涨价原因,商家众说纷纭。在广州东旺农贸批发市场,一位槎头天兴蛋品批发部档口的老板告诉记者,鸡蛋多来自东北、石家庄和山东。“最近的拉货价格一直在涨,加上运输成本支出,我们也不得不提高批发价。”

  “现在天气较热,鸡蛋产量比较少,另外老鸡卖掉了,新的鸡种还小,接不上。”惠州市三天鲜蛋鸡在广州的负责人谢先生则这样解释。

  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2011年中国鸡蛋产量可望和去年大体持平,达2770万吨。报告表示,虽然去年中国鸡蛋售价上涨8%,但上涨的饲料费将对养鸡户带来考验。玉米在蛋鸡饲料中占比达55%~60%,而玉米价格早前创下了4年来的新高,同时中国蛋鸡饲料价格也达到1.35元/斤的高水平。预计2011年高生产成本将持续。

  昨天,中国畜牧业协会一位联系人告诉本报,由于蛋鸡本身过剩,“祖代蛋种鸡”补贴的取消不会影响供应大局,因此这轮涨价并非因供应不足,而是受成本影响较大。(广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