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3日 10:59 来源:《首席财务官》
——2011年度中国CFO春季高峰论坛特别报道
文/本刊编辑部
近代史大师、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以其蜚声全球的《十九世纪三部曲》(《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和《极端的年代》),描绘了一幅“漫长的19世纪”(大约1776~1914年)里横空出世的资本主义如何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影响和重新塑造的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其中,《资本的年代》的核心主题便是“资本重塑一切社会关系”。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这部描述19世纪下半叶欧洲大陆资产阶级历史的名著,对于把握当下国内的经济格局以及社会走势可以提供极其重要的启示。
首先,19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财富增长惊人,资本主义在不到200年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比此前全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而国内改革开放30余年所创造的生产力,同样远远超过了自洋务运动起近百年来国内社会生产力的总和。
其次,蒸气机革命带来的交通革命(主要是铁路),使整个欧洲大陆史无前例地连成一片;电报业的发展,使全球结为一体。交通手段的改良迅速引发了史无前例的移民浪潮,1846~1875年间,约有9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大部分到了美国。这个数字是1851年伦敦人口的4倍,而在此之前,离开欧洲的总人口还不超过100万人。同样国内迅猛的高铁建设浪潮,和早已浩浩荡荡20多年的人口大迁徙,正在持续地、极大地改变国内传统的经济格局和社会格局。
第三,19世纪是一部清除欧洲乡下人的庞大机器,多数乡下人都进了城。由于大多数欧洲人当时都是乡下人,所以当时的大多数的移民也是乡下人。以这一视角再来审视国内正在大力推行的城镇化,不得不佩服历史的奇妙之处。
而最重要的是,令人眩目的资本浪潮同样将会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演。身为资本运作的操盘手,本土CFO们注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见证一个令所有参与者都“与有荣焉”的资本的年代。
2011年3月31日,由《首席财务官》杂志举办的“2011年度中国CFO春季论坛”在京举行。超过200位本土企业财务负责人齐聚一堂,就国内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机遇、内部控制以及并购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本刊特别将本次论坛上的精彩观点进行汇总报道,以飨更多未能亲临现场的CFO们。
“十二五”转型下的资本机遇
长江商学院EMBA学术主任 周春生教授
随着资本化程度的深入,中国究竟有什么机遇?这两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以前是中国证监会的官员,本世纪初在中国证监会工作。当时有“中国发展证券市场的目的是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服务”的说法,当时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直接通过IPO上市的可谓凤毛麟角。于是一部分民营企业选择买壳上市,所以在A股市场资不抵债、年年亏损的上市公司照样不少。这种企业按照现在的资产状况和经营能力是没法存活下去的,它的股票可以说是一文不值,但是这些公司通常还继续有几个亿、十几个亿的身价,这是因为有很多企业IPO有困难需要采取借壳的方式,所以他们体现的是壳的价值。这种情况在最近五六年里在悄悄发生变化。
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股权分置改革,这也是尚福林做证监会主席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就,这个变化实际上直接引起的是整个中国上市公司组成的变化,大家可能发现2005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数量是快速增加的,特别是最近一两年,今年的情况也是这样,上市公司的数量在快速增加,如果包括创业板、中小板和上海的主板应该差不多有2000多家了。第二个变化是最近上市的公司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占了绝对的比重,这在五年前是很难想象的,更不用说10年前。所以民营企业真正成为了中国IPO市场的主角,而且这个成就的亮丽之处在哪里呢?2010年中国深沪两市是全球最热的资本市场和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这种变化我觉得还会持续。
当然有人会担心,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中国将来上市公司的数量会不会太多?股价会不会下跌?我相信中国的IPO市场在“十二五”期间依旧会非常活跃,我们一点都不用担心。
大家都知道道琼斯30和标普500,还有个中小上市公司的指数叫罗素2000,涵盖了2000家市值在5亿美元左右的中小上市公司。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国内资本市场容量大概会达到多少家公司上市?目前中国大概有四五千万家企业,因此可以上市的企业绝对数量也非常可观。
第二,中国资本市场为什么将持续快速的扩容?
按照整个资本市场规模和GDP的比值来看,美国股市的市值相当于一点几倍的年GDP,这个指标我们要明显低于美国。我觉得这个比较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大家知道美国的资本市场不单单是股票市场,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比股票市场的规模要大得多,而中国的债券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按照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来看,中国间接融资的比例要比美国高很多,中国间接融资的比例几乎高于所有国家,包括我们的邻居、也是现在新兴市场大国的印度,他们的间接融资比例比我们低很多。换句话说,我们直接融资的比例要比人家低很多,直接融资的比例是什么?股市融资、债市融资,事实上我们的债权市场很大,大量体现为银行存款,间接融资再体现为银行的贷款。我们的资本市场从总量上来看主要是股票,占年度GDP总额的比重要比美国低很多。因此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潜力仍旧很大。
另外一点,资本市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出路,金融衍生品市场会日趋活跃。股值期货的推出意味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终于正式有了自己的业务。据我了解,今年或者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推出许多和利率、货币等等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我觉得这也会给我们提供机会。
另外就是并购市场的快速发展。几年前中国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并购最活跃的市场,这个趋势我觉得在“十二五”期间或者未来10年、20年都会有着蓬勃的发展。原因很简单,第一,中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同时面临全球竞争的压力和考验;其次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同质化的竞争是中国许多行业一个共同特征。如果我们把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美国相比,除了垄断行业之外中国的产业集中度比美国要低很多。很多排名前三名,甚至前五名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都可以忽略不计。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中小企业中普遍缺乏规模效应,同时同质化非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下,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而且资本市场为优势企业募集了大量资金,“超募”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近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中国大家都熟悉一个词“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的结果就是很多资本在寻找出路。随着原始积累的完成,我们在不断的培育优秀企业和不断培育富豪的同时中国市场上的资金也越来越充裕。同时我们也有很多企业和很多新富起来的个人,当然也包括机构,手里积攒了越来越多的资金。这些钱去干什么?随着中国IPO市场的火爆,特别是创业板的火爆,PE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很多企业加入到这一行列,包括很多知名的企业家,比如复星集团、云峰基金等等。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金蝶软件(中国)助理总裁兼风险与内部控制事业部总经理 赵亮
国内一般把风险管理分为五大类:债务风险、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我个人的见解是财务风险是最大的,财务风险大部分会出在财务杠杆的应用上。“萨班斯法案”还有一个906条款,如果你隐瞒了上述的风险,在美国的法律上最多可以判董事长、CEO和CFO100年以上的徒刑。因此做好内控是很严肃的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你的内控好不好意味着对股民负责、对董事会负责。金蝶推行的是以内部控制为导向的风险管理控制,把内控落到信息化上。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把更多的例行管理交给内控去做,例行管理就是日常性的东西,应该尽量的交给内控去做,而应该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到例外管理上,比如战略方向、新业务分析,这些是没有章可循的,当你建立了内控体系以后要想办法通过各种信息系统去落地,因为仅仅是这样的体系,放在那里不通过信息系统落地就是一个空的东西,没有人说执行的过程中说我要翻翻手册再去执行。
内控内部指引里有18大流程,组织战略、发展架构、业务流程,供应链在采购,还包括研究开发、工程、社会责任等等,细心的人看内控的体系里就会发现它缺了专业流程这一块。为什么缺这块呢?据说起草机构当时想过要写,但后来发现没法写,360行现在远远不止,都不止3600行了,这18大类都是具有很强共性的,这家财务的流程和那家财务流程不会差的很远,因此他就把这块专业化的流程给回避了,但是它在哪儿等着你呢?在内控责任那块等着你呢。
当内控体系建立完以后,根据COSO不能把它做成ON,都要做到成制度流程里面去,做到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资产管理、销售业务中去,必须把整个体系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去才叫做IN,做内控必须要做成IN,而不能做成ON,如果你做成ON,你的内控就很难通过评审,也没有达到内控的目的。
具体实施一般分三步:第一步,管理咨询项目,进行体系的建立。紧接着要对风险进行管控,什么样的流程多长时间要进行评价,我们要出报告。内控的东西比基础的东西要多,要求要高;第二步,建立了这套体系之后必须想尽办法通过信息系统把它落地,如果落不了地就要通过人工去做到ERP系统里面去;第三步,还要有一个内控管理平台,最好能做到自动监控、评价审计。一般要从ON走到IN大体上都要走这三步。
在操作上,首先要根据这18大类应用流程进行内控流程制度梳理,梳理之后紧接着就设计集团管控模式,为什么集团管控要放在内控的下面?因为集团管控不管多复杂,实际上就两个字——授权。授权分为三大类:战略管理、资本管理和运营管理,授权的动因是风险,通常风险比较大授权就比较小,风险比较小授权则比较大。随后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去把内控体系落地。
尽管很多企业建立了ERP系统,但由于所有流程都是人设计和执行的,不可能没有漏洞。因此需要继续往下做,做到内控信息化平台。这个平台第一步要在ERP里获取大量的绩效指数数据,这是因为按照风险管理的核心理论,绩效指标只是一个结果的表现,而风险才是背后的动因。随之配套评价改进机制,评价是对这一大块进行评价,对ERP里面的流程制度和人工流程的执行制度进行评价,在其中找出两个缺陷,第一个叫设计缺陷,第二个叫做运行缺陷。当你评价有缺陷的时候马上要进行改进,改进分两块,一个是对流程制度进行改进,还有一块采取相应控制活动。这样一来,内控信息化平台就得以顺畅循环运转起来了。
构建这样一套内控的体系有什么好处呢?打个通俗的比方来说,内控就像交通法规一样,所有的行人、机动车都要按照这套制度办事。流程就是划好各类分道线的道路,业务就是车辆,制度就是红绿灯。内控部门除了制定交通法规之外,它给出的评价就是监控摄像头,时刻拍摄车辆的通行状况。不仅如此,好的内控体系更进一步在车辆上嵌入了自动控制系统,当你想超速的时候这个控制系统给你松油门,想违反交通法规的时候可以控制你。所以内控做的最佳状态是什么?就是企业里被管的人是好人是坏人已经不需要关心了,所有的车辆上来都按照制度规范行驶,不能做任何违反交通法规的事情。
商业银行在中国并购市场中的作用
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 黄纪法
目前,在欧美这些发达经济体当中,并购投资是企业投资的主要方式,欧美发达国家的今天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明天。过去两年中国宣布的并购额都是比较大的,2009年是1576亿美元,2010年是2078亿美元。在五年前中国的并购市场是外资到中国来并购比较多,而现在来看中国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和中国企业到国外并购远远大于外资对中国企业并购的额度,也就说明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活动中的活跃程度大大提升了。
目前,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并购服务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帮助收购方寻找标的,根据收购方企业的战略和他的收购标准帮助他寻找收购目标的公司,分析收购目标公司的可能性,还可以协助开展调查、设计运作方式和交易结构,组织和安排并购谈判。因为在并购谈判当中有时候直接去谈判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战略收购,商业银行跟双方都有非常好的关系,可以扮演好中间人的角色,更好地推进并购谈判。
第二,可以做并购的融资顾问。因为融资安排在并购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并购的案例在现实中并不多,大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通常都是要用到融资的,我们会设计融资方案,或者还可以引进一些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权性融资,甚至可以到资本市场进行公募的股权融资。
第三,商业银行在并购过程中,除了融资顾问以外,还可以直接提供一些融资。按照国内《商业银行法》的严格限制,并购贷款额度只能占到交易额的50%,期限不能超过五年。有的时候企业在收购当中拿出50%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时候商业银行也可以为并购方提供非并购贷款的并购安排,比如可以用基金,现在商业银行的投资部门都可以做这方面的工作。商业银行来做并购的融资顾问比较好的是可以为收购方提供完整的,除了不仅仅是债务性的融资安排外,还可以提供一些投资安排。
商业银行为什么在并购过程中有比较大的优势呢?
首先,商业银行的客户关系网络比较宽泛,以工商银行为例,到去年年末我们有8万户左右的法人贷款客户,作为CFO来说你一旦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你的信息商业银行都会全部掌握,几乎国内所有的重要企业都跟商业银行有合作关系,因此这是开展并购业务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这是国内任何一个券商或者信托公司、财务投资公司都无法比拟的。而且商业银行在同一个行业当中可能拥有几千家客户,所以对行业内各个企业的市场地位非常清楚,这是商业银行开展并购业务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二,国内的商业银行正在全球进行战略布局,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工商银行为例,到去年年末已经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今年会达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去年年末,我们在欧洲、亚洲、北美洲、澳洲和东亚地区,包括中东都建立了分支机构,到今年会覆盖南美洲和东欧。透过这些分支机构,可以对当地的情况了如指掌,我相信这样的全球网络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收购会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帮助。
第三,商业银行的专业服务能力。因为商业银行雇佣了大量高层次的投融资人才,现在很多商业银行内部也设立了投资银行部门,这对于投融资人才相对薄弱的中国企业可以是个很好的互补。
第四,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是企业并购的重要保障,我们不仅可以作为企业的顾问,还可以提供股权和债权在内所有的资金安排。比如直接提供的一些产品,包括并购贷款、银行贷款、内保外贷等等。
TOP CFO高峰对话(上半场)
对话主题:全球视角下中国企业融资与并购前景
特邀主持:中华财务咨询董事长傅继军
对话嘉宾:携程网CFO孙洁、好孩子集团内审部总监唐茂进、华谊兄弟副总裁胡明、东方财富网CFO陆威、英利绿色能源CFO李宗炜
傅继军:我觉得并购可以是双赢的业务整合,也可以通过增值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并购并不是谁要做慈善,肯定要对业务产生一些影响,所谓并购肯定有一家有话语权才能推进并购。并购有两个最大的高难度动作,首先就是估值,这涉及到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我们对什么对象进行定价?第二,我们以什么商业周期进行定价?其次是管理整合,一个是业务整合,一个是组织整合,我们收购的不只是资产,还有人,组织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都是并购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
孙洁:一般来说,我们要通过并购实现四个目标:
第一,给核心业务带来增值,比如我们收购的第一个企业是非常小的酒店预定企业,一年时间我们把它的价值放大到我们的平台上,成了全国最大的酒店预定网站;另外买了一个非常小的机票订购平台,两年时间变成全国最大的预定机票的平台;第三个并购我们买了一个出入境游的小旅行社,两年时间做到了第一名。所以首先要对我们的核心业务有一个增值。
第二,对地理位置有一个扩张,2006年两岸还没有“三通”的时候,我们判断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所以就投资了一个台湾最大的网上预定平台,叫易游网,那是我们走向大陆的第一个案例。另外我们投资了香港永安,它也是香港最大的旅行社。这样的布局给了我们时间上的优势,因为大陆要开到香港和台湾的时间成本非常大。第二个目标就是我们要加快地域的扩张。
第三,投资是很长远的投资,就像我们投资了汉庭和如家,这些投资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从长远来说你跟供应商结合的很紧密,这有利于合作。
第四,投资跟旅游业务并不是密切相关、但有关联的领域。比如我们投资了订餐小秘书575757777,因为客户需要这块业务。我们会在市场上挑一个最强的执行团队,跟他们合作,把我们的一些经验传导给他们,这样不会太多分散我们的精力,但我们会成为他们最大的股东,帮助他们成长,实现共赢。
李宗炜: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收购兼并的对象和建议,但我们在看项目的时候都会反问“做这个并购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市场占有率的叠加还是为了技术、为了资源、为了渠道。对于后者来讲,因为本身我们是第一个做这个行业的,所以我们没有觉得那些潜在的收购对象对我们会有任何的协同效应。从产能的叠加上来看,当时只有我们一家是做完整产业链的,所以所有的那些可供参考的收购对象,包括国内和国外的,都是一段一段的,有的人是做上游的硅片、有的是做电池、有的人是做电池和组件,那么我们收购他们有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我们原本平衡的产业链会变得不平衡,势必要追加投资,要把以前不平衡的产业链重新配置均衡;第二,在当时这个时间点下很多公司面临寻找收购对象的一种局面也是因为自身的成本控制、市场、研发存在问题所带来的无奈之举,这对我们来讲又变成一个鸡肋,他的技术又没我们好,他的市场也很小,我收它的目的到底在哪里?
出于这些原因,我们一直没有寻找到一个好的收购对象。但是现在太阳能行业经过了八年的发展,这个行业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成熟,出现一批具有渠道和完整产业链的公司,这些公司也分两类,一类是有完整产业链的公司,这些公司能接近我们的水平,同时具有企业文化,我们相信如果收购之后通过我们企业文化的灌输和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够使成本迅速达到我们本部的水平,又能把我们的市场份额扩大。另外一种,就是我们现在会比较关注多的产业链整合方面。毕竟我们做的是制造业,但未来这个市场还是会在客户端,所以对那些所谓的分销公司,具有渠道网络的,以及做项目开发的,手上有政府关系,有项目,同时有安装团队的,特别是在欧洲区、美国区有网络的,哪怕价格高我们也会去考虑,这样一个兼并行为在产业链的完整度上就更加把我们现有制造业的产业链向终端的分销以及安装产业链上去发展。
陆威:对于我们这样轻资产的公司、现金比较多的公司,并购有必要,但可能更加要谨慎,特别是软件、信息服务或者互联网类型的公司,并购一定要慎重。我们在与创业板公司CFO同行沟通时,对于两个问题有普遍的共识。
第一,估值的问题,现在随着2005年开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PE、VC和上市,现在的估值都非常高,二级市场发行的都是70倍以上的PE,在这种情况下你去收购给的价格肯定是很高的,所以如果你成功了,我觉得那是你的决策或者选择确实是成功的,但大部分情况下这么高的估值带来更多的是风险。
第二,对于轻资产的公司,如果这个公司就是人,没有别的可以给你带来发展的资源,如果收购的这个公司主要人是,我觉得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一旦收购了之后达不到原来协同的目标,那么这些人就得走人了,这就会是一场空。这样典型的案例非常多,很出名的一家公司,准备收购一家公司,都准备上市路演了,但却被叫停了,花了很大的代价收购,可是这批人拍拍屁股走人了,收购方受了很大的损失。
胡明:华谊兄弟现在所处的行业,影视娱乐行业整体大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因此并购有非常非常多的机会,所以我们在IPO之后的12个月之内完成了三笔交易,当然交易有大有小,有两个是控股、一个是参股。
其实回到关于人的讨论,我们内部经常反思的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并购?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人,因为我们这样内在的成长对于人才的培养,无论是过程、速度还是成功率,都存在不确定性,有时候发现其实越贵的人风险越低,但贵的人也必须要买,在市场上是招聘不来的。
所以,并购是华谊兄弟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战略路径,今天我们聊到所有问题,估值的问题、人才稳定的问题,跟现有团队管理上的融合、文化上的融合等等,这些都变成了摆在CFO面前的一个任务了。董事会给你定了这个方向,一定要往这方面走,现实是我们必须要解决好这些过程中的那些具体的问题。
我们在并购或者扩张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说我们认为自己的核心业务是娱乐的内容,我们始终认为华谊兄弟是一家内容公司,我们最主要的收入是来自内容,内容指的是什么?就是我们拍的电影、电视节目、电视剧、音乐,以及艺术、人才等等,这是我们的核心,我们会以这个核心为基础往周边延伸,以及涉及到一些渠道的方面。所以我们再扩张的话原有业务还是会占主流,在扩张过程中我们会注意新业务和原有业务在产业链上的效果,做到1+1>2的效果。
唐茂进:我本身是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到兼并和收购可能跟在座的CFO的角度会稍微有点区别。我觉得并购前的评估很关键,我们到底要不要收购?或者能不能成功的在收购中获取利益?我们要深入分析风险,在规避了风险之后又会面临收购带来的固有风险,比如刚才各位说到的怎么达到1+1>2的效果?
我觉得作为中国的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大的趋势肯定是要不断地融资和收购,但还是要准备好付学费。具体到好孩子来讲,我们从建立到现在一直处于快速增长过程中,在行业中也处于领导的地位,所以这么多年更多的是采取内生式发展,因为我们觉得我们的强项在研发方面,具体到通过收购提升我们这方面的能力,通过这些年的考察下来可能还需要再等一下。
TOP CFO高峰对话(下半场)
对话主题:资本运营策略与风险管理机制的整合互动
特邀主持:金蝶集团业务发展部总经理 姚传斌
对话嘉宾:优酷网CFO刘德乐、环球教育CFO李巧恩、康明斯交流发电机技术系统中国区总经理董浩淳、乡村基CFO戎胜文、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副部长史诚东
姚传斌:今天的论坛既有企业管理中风险控制的探讨,也聊到资本运作,比如并购的问题。接下来的话题就是把两个话题结合在一起,即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到底采用什么策略来规避风险?今天CFO的组合也是非常有意思,基本上结合了中国经济的主要企业形态,包括老国企、外资、互联网的新锐,还有新经济的代表,同时也有非常古老的餐饮行业代表,这个组合的交流一定会给大家碰撞出一些非常好的火花。
戎胜文:很多长期投资者都非常看好我们企业的发展前景,因为我们出去跟投资人说,餐饮这个行业不可能一家做的非常非常大,即使你做得非常大,市场占有率也不可能是10%或者5%。这可能不像互联网这样的行业,所以我们现在的规模还比较小,即使再增长10倍,对这个市场的占有率也不会大到哪里去。投资者最近的担忧大多比较宏观,对国内通胀环境、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方面会有一些担心,我们要采取措施去应对和解决。
连锁企业的优势就是要把店面的运营快速复制,关键就是流程一定要可以复制。现在我们的实际情况是,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我们运营团队实际上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借助外部咨询加上内部团队的努力,尽快保证经营模式得以快速复制,使公司整体业务快速增长。
李巧恩:对于风险的管理,首先就是要从资金管理方面把控好。我在预算方面和每个月月度管控和季度管控方面抓的比较紧,因为公司还在发展期,初期的投入比较大。从风险运营方面的角度来说,业务部门比财务更重要,双方要保持比较紧密的沟通,开业以后业绩是否达到本身的预期?另外还做了一些标杆学校,这样可以做一些比较好的预测。当然业务运营还是第一位的,但在财务的角度要平衡新业务的发展,还要确保老业务对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不会有大影响,就算短期有影响,但长期还是应该有叠加的规模效应。
我们并购的策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并购,另一方面是外部并购。内部并购是针对我们的加盟体系,加盟期过后会看他是否足够大,是否可以作为并购的对象?到现在为止我们做了七个城市的并购,目前已经完成了五个。现在还有55个加盟商在全国做雅思加盟的活动,慢慢的我们会在他们加盟期成熟以后考虑把他们买回来。当然我们是轻资产公司,扩充时用不了很多钱,主要就是装修的钱或者桌椅板凳和平时的租金以及教师成本。外部并购就是快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而且把核心的人员买回来,比较大型的并购就会用融资回来的资金来做,或者买一些我们本身业务以外的,比如目前比较热的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幼儿园,这些我们都在看。
董浩淳:在座大都是资产比较轻的公司,而我们是典型的重资产公司。跨国公司相对来说比较大,体系比较完整,抗风险能力比较强,但决策的速度比较慢,追求的目标基本上是经济再加上质量,或者说特别追求财务回报。国内的企业,我感觉特别是有海外扩张前景的公司,可能更关注的是成本和市场份额以及发展速度,往往你追求速度的同时你的风险就会随之而来。
我们在运营中面临着这样几个风险:
首先是法规风险。我们大部分业务在汽车行业,首先是尾气排放,面临着各种时间表的影响,技术路线怎么选择?因为要达到同样的排放法规的话技术路线是不一样的,我们有几个方案在国际上有了,但这个在国内可能不一定选择了,所以这是一个风险,还有在实施过程中又面临诸多监管。
第二个风险是投资风险。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来讲是合规的风险,不想上报纸或者新闻的头一页,对这方面非常担心。当然我觉得所有公司都一样,就是也必须注重成本的风险。
刘德乐:我本身做投资时间比较长,2005年公司还没成立的时候,我就加入了。从文件归档等制度建设方面相对搞的比较清楚,最开头的审计事务所也是以前做过百度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经验的。我对财务团队经常讲老子的一句话——“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把小事做完之后就没有大事可做,容易的事做完之后难的事情就出现不了。如果做财务的找不到文档、跟外部的审计沟通没有效率、跟董事会之间的决策过程大家不在同一个界面上,问题就会比较多。
我们这个行业是发展非常快速的行业。在美国讲到互联网行业的风险首先谈到的就是Google风险,你做的东西如果Google买你,而你不答应的话他转手自己就做一个,然后就消灭你,这是他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风险,而在中国我们面临的是百度风险和QQ风险,比美国还要多一个风险。如何应对呢?你如果能够给用户、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这种产品不需要通过一个中间的桥梁到达的话你的地位就稳固了,所以我们在谈到竞争和这些风险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提供一个好的产品,而且是越来越满足用户需求,甚至满足用户目前自己还不清楚需求的产品,这就意味着另外一个产品,就是要经常革自己命的风险。微软过去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公司,他们错过了搜索,令人惊叹的是现在又错过了无线。同样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每家都面临同样的风险,就是如何能够经常的挑战自己现有的资产,包括自己的技术、产品、用户以及人才,如何时刻想着有新的东西来替代你,如果你不去控制这个风险、革自己命的话就会有人对你取而代之,对这点我们看得特别透。
史诚东:天津港H股和A股的整合有很多挑战,但我们更多看到的还是境外红筹股企业带来的正面经验和理念,包括它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架构、治理结构比较成熟的规定和财务角度的信息披露,一些合规化和风险防范的效益对我们来说非常好,应该说我们的收获更大于风险。
这两个上市公司都在天津地区,面对的客户包括服务的对象,应该基本上都是有交叉或者重复的。我们下一步重点考虑的是为了减少这种关联交易,减少对经营的影响,主要从业务角度考虑,从业务生产布局,包括对服务的客户对象分出等级、分出层次,尽量减少这种关联交易。(以上文字为论坛录音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2010年度十大杰出CFO
2010年是国内经济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重新回到上升通道的关键一年。大批优秀的CFO抓住海内外资本市场回暖的时间窗口,纷纷进行IPO、兼并重组、整体上市等等,极大地提升了企业资本充足率,并趁全球资产价格偏低之际开始加快走向跨国运营的步伐,同时积极地抓住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在金融、快速消费品、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战略布局,牢牢占据先发位置。
作为《首席财务官》杂志创刊以来的一项传统品牌活动,我们以“结构转型机遇下的资本扩张与持续变革”为评选主题,对过去一年中在这一主题下做出优异表现的本土CFO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遴选出第六届中国10大杰出CFO。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阶层的崛起,均是由其代表性人物来推动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累积评选出的60位杰出CFO,以及未来将不断推出的杰出CFO,将引领中国企业在全面资本化的浪潮中走得更远。
潘功胜
农业银行副行长
获奖评语:作为中国大型国有银行改制的完美收官之作,率领备受瞩目的中国农业银行成功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并以募集221亿美元成为年度全球最大IPO。
再下一城
事实上,作为四大行里最后一家股改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由于承担着服务“三农”的特殊使命,股改之路尤为复杂和艰难,股改全过程历时近四年,期间遇到了许多特殊困难。
为此曾以股份制改革办公室主任身份全程参与工行财务重组和IPO的潘功胜,在2008年4月被紧急调任至农业银行出任副行长,分管农行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农行IPO等事项的具体运作。在国内商业银行高管层中,同时经历两家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组、改制和上市,且扮演实务性操盘手角色的,潘功胜堪称第一人。
凭借着丰富的股改和IPO经验,潘功胜将农业银行的上市之旅迅速提速。最终从发行上市工作正式启动,到顺利完成A+H股上市只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在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绿鞋”)后,农行总融资规模达到221亿美元,为四大行股改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王少剑
熔盛重工CFO
获奖评语:率领这家成立仅五年、业务规模已在全国同业排名第二的民营造船新军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共集资140亿港元,成为香港资本市场仅次于友邦和农业银行的第三大IPO,创下国内资本密集行业的经典融资案例。
超完美IPO
民营企业在国内的发展本身就长期面临资本饥渴的状态,偏偏熔盛重工又是定位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造船。因此尽管在去年拿下中国进出口银行最高500亿元的授信,刷新了银行对非国有企业授信规模的纪录,但直接上市融资仍然是这家国内总规模第二大和最大的民营造船巨头必须解决的挑战。
被老板张志熔的“中国重工梦”所感动的王少剑,从同样在香港上市的SOHO中国跳槽来到此前从未曾涉足的造船领域,加盟这支“造船业的梦之队”,从而演绎了一出资本精英与专业精英联袂出海的资本大戏。(详见本刊2010年12月号专题报道)
李宗炜
英利绿色能源CFO
获奖评语:创造性推动英利在南非世界杯上的成功营销,从而实现全球市场的巨大突破,同时在大幅提振市值、摆脱对赌协议及内控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业绩。
巧战世界杯
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英利”四个硕大汉字的这个中国品牌的强悍营销,这刚好是来自于英利CFO李宗炜在航班上一次偶然的灵光乍现。
事实上,在全球太阳能领域都属于最早进入者之列的英利,经过八年打拼,已经在此刻准备好了更大步伐的走向全球,世界杯只是一个意外而又巧妙的契机,股价的飙升和全球订单的激增,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三年半的CFO生涯中,李宗炜不仅带领英利第三次海外上市成功,而且正在努力将整个财务体系打造成一块承载全球新能源霸主的基石。(详见本刊2010年8月号专题报道)
孙洁
携程网CFO
获奖评语:抓住资本市场回暖契机全面发力并购,从台湾易游网到香港永安旅游,再到中国古镇网,携程网通过“并购式的扩张”已经打造了一个横跨两岸三地的旅游服务的产品和运营体系。
并购拼图
去年2月,携程网以8800万美元(合约6.84亿港元)现金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永安旅游之举,如果把2009年5月5000万美元入股如家成为第一大股东、8月宣布增持台湾最大在线旅游网站易游网股份、9月对外证实收购三亚等地线下旅行社之后等并购案串联起来看的话,并购永安旅游无疑标志着这家国内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公司已经进入了并购拼图的关键阶段。
这也意味着,接替传奇的资本家沈南鹏继任携程网CFO的孙洁,在这家备受华尔街好评的“中国概念”公司骄傲地刻上了属于自己的资本符号。
陆威
东方财富网CFO
获奖评语:带领东方财富网成功登陆创业板,创下国内主流互联网企业在A股市场IPO的先例,最终募集资金净额高达12.95亿元,为后续发展储备了强劲动力。
资本奇迹
从创立到上市不过短短五年时间,既是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奇迹,又是投融资领域奇迹的东方财富网,无疑是去年最受关注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之一。原本融资3亿元的IPO,最终以超募近10亿元而意外变成承销商中金公司的“大项目”。
有着10多年中外运这样的大型国企财务高管经验的陆威,显然是这家高速成长的快递公司中不可或缺的流程调度者,毕竟东方财富网身处互联网和资本市场两大高速变化的市场中。(详见本刊2010年10月号专题报道)
李巧恩
环球教育CFO
获奖评语:抓住美国资本市场对“服务中国”概念的青睐,以娴熟的资本运作技巧,带领环球教育顺利实现IPO,一举融得7500余万美元资金,成功改变了行业内的竞争态势。
轻车熟路
熟谙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的人都知道,“环球雅思”是和“新东方”齐名的培训品牌。然而仅仅因为在资本运作上慢了新东方一步,发展态势同样强劲的“环球教育”的IPO之路并不顺利。
有着成功IPO经历的李巧恩在关键时刻适时加盟,顺风顺水地将这家中国最大的雅思考试培训机构、同时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教育培训和相关服务的提供商之一的教育集团,带进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大门。(详见本刊2011年3月号专题报道)
刘同友
好孩子控股CFO
获奖评语:带领创业已21年的好孩子厚积薄发,凭借IPO过程中周密的战略性规划和创造性的筹划,使得好孩子最终以1459倍的超额认购倍数成为香港IPO年度超购王和历史第三大超购王。
资本的“好孩子”
足够长的创业史加上一群有着丰富经验但依然创业激情高涨的公司高管,缔造了好孩子在去年创下的1439倍港股超募王的奇迹。其中已经加盟好孩子16年的刘同友的资本舞技可谓不凡。
通过21年的创业史,和长期盈利的记录,投资人眼中的好孩子有着成为全球儿童耐用品行业霸主的成长基因。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职业生涯早期即以资本运作切入CFO领域的刘同友,及早以上市公司的财务规范来要求集团内的业务单元。显然这个资本的“好孩子”志在长远。(详见本刊2011年2月号专题报道)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