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3日 13:41 来源:《首席财务官》
能否顺利的化解风险还在于套期保值中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矛盾关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价值变动必然反向(但未必等值)。
文/党红
原定2009年12月推出的套期会计的征求意见稿ED直到2010年12月方施施然亮相,IASB对迟到的解释是“正确度比速度更重要”。于是“老僧半间云半间”这个早就为套期保值会计虚位以待的题目也就足足迟了一年才跟诸位见面。
企业为什么要做套期保值?以仪态端庄然面无表情的正式概念言说,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用蓬头布衣然简单形象的非正式图解表示,做套期保值若能使被套期项目的价值波动从变为,甚至,则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当然是否能够顺利的化解风险还在于套期保值中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矛盾关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价值变动必然反向(但未必等值)。“老僧半间云半间”感觉颇像套期保值的一幅写意画,云的半间(被套期项目)是变化莫测的浮华,僧的半间(套期工具)是摒弃诱惑的修炼,半间与半间的震荡挪移(套期有效性)之中“千峰顶上一间屋”(套期保值)得以均衡屹立。
IASB虽然对套期会计进行了全面的重新考量,但ED并未完全抛弃IAS39中套期会计的内容另起炉灶。如果说IAS39是在套期保值尚未广为人知时所出台的旨在防止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限制规则,那么ED则是当套期保值渐已司空见惯后所刷新的意欲使人理解企业风险管理的升级版本。ED仍然保留了公允价值套期保值和现金流套期保值的分类,但是此ED绝非彼IAS39的简单升格。具体而言,ED的主要变化不仅涉及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的资格、套期有效性的测试,也包括公允价值套期会计处理的变革和披露要求的扩展。
在被套期项目的资格方面,ED拓宽了可被指定的被套期项目的范围:(1)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的风险组分只要满足“可单独识别”和“可靠计量”两个条件,也可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2)一组带有相互抵销效果的项目(比如销售收入与相关费用)形成的净头寸也可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前提是“这些项目单独具备被套期项目资格”且“对这些项目按组管理符合风险管理目标”,但是组内项目互相抵销的现金流若影响不同期间损益,则由此形成的净头寸不能作为被套期项目;(3)衍生工具或由衍生工具与非衍生工具联合组成的风险敞口都可作为被套期项目。
在套期工具的资格方面,ED的变化主要在于买入期权的处理上。IASB发现,企业使用期权进行套期保值时通常只基于其内在价值(例如,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就是期权对应基础股票的市价与行权价格之差)而将其时间价值(期权时间价值的动因主要在于价格或现金流的波动性)当做套期保值的成本。IAS39将期权的时间价值作为按公允价值计量且价值变动进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一会计处理与风险管理实际完全脱节。ED将还期权时间价值之本来面目。
在套期有效性测试方面,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取消了“80%〜125%”这一衡量套期有效性的量化标准,代之以目标导向的定性评价。ED指出,套期有效性评价的目标是确保套期关系产生无偏结果且使预期套期无效部分最小化。为此风险管理需要确定“最佳”套期比率并证明套期抵销关系并非偶然。ED并不排斥使用定量方法,比如若计算表明套期工具的价值变动总是大于或小于被套期项目的价值变动,则证明套期比率非“最佳”。但是定量分析最终还应由定性评价把关掌舵,比如两个变量之间若仅存在统计相关性而缺乏实质经济关联的话,不能证明套期抵销关系非偶然。总之,IASB不再人为制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区分套期有效与否的量化分界线。顺理成章的逻辑后果是,当某些影响套期关系的变量变动超出预期水平从而导致套期有效性偏离“最佳”,只要风险管理目标不变,则对被套期项目或套期工具所做的调整应视为套期关系的再度平衡(rebalancing, ED)而非终止(discontinuation, IAS39)。这样企业套期会计无需频繁地徘徊于套期关系终止和开始之间,也能让使用者接触企业风险管理的真实脉络。
在会计处理方面,IASB秉承降低复杂性的宗旨,统一公允价值套期与现金流套期的会计处理,只是在列报上有所区别。统一后的会计处理与IAS39中现金流套期的会计处理基本相同。IASB计划于今年第二季度推出取代彻底IAS39的IFRS9完整版。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