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专家:如此“擦边球”暂不会影响流动性银行互持理财产品应对调控

2011年06月03日 13:21 来源:新闻晚报

  见习记者 任文娇 报道

  为回收市场流动性,央行接连祭出重拳,首先是存款准备金率一月一调,最近则加息风声日紧。市场的反应就是,银行连连喊缺钱,贷款额度不断收紧,不管是面向个人贷款还是中小企业贷款,银行或者是“嫌贫爱富”,或者是“以价补量”。为规避信贷调控压力,维持盈利水平,一些银行在监管空间之外摸索出了“银行互持理财产品”。

  记者从金融业内部人士处获悉,目前而言,银行互持理财产品并未触犯监管法规,主要为中小银行在操作,且属于小规模发生,并非行业普遍现象。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对记者表示,银行互持理财产品也是一定程度上的金融创新。但若其影响到监管层回收流动性,未来或难逃“叫停”命运。

  银行互持理财产品并未违规

  今年5月初,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当前银行业面临三大主要风险,地方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信贷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

  什么是银行互持理财产品,这又与去年8月份监管层叫停的银信产品有什么区别?记者从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界资深人士处了解到:“简单打比方来说,A银行的一个公司客户C有融资需求,现在银行面临贷款需求,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额度,但迫于存贷比压力会要求借贷公司拉来一笔存款在银行,比如,贷4000万就相应要拉来5000万存款在银行或者采取贴息贷款;还有一种情况是,银行自身没有额度,为维持与客户的关系,满足其融资需求,就需要对手银行的合作。 ”

  而这就涉及到银行互持理财产品的诞生:“A银行走同业拆借模式,拨一定数额资金款项到B银行,B银行通过投资银行部将这部分资金打包成理财产品或者直接采取股权投资的模式将资金注入C公司。而最终,得到融资需求的C公司在如期将本息还给B银行后,B银行会根据与A银行签订的同业拆借合同,将本金和利息再次回流到A银行。 ”

  换言之,B银行扮演了此前银信合作中信托公司的角色。 “而在目前的监管政策中,有信托公司介入才算是银信合作产品,去年8月份银监会叫停的只是银信合作产品。而目前发生在银行间的银行互持理财产品处于监管之外的合法空间”,上述人士表示。

  相关理财产品收益有保障

  在监管空间之外,本该一借一还发生在两个支点的这笔资金,多转了个弯。这也直接意味着,经手两个银行,借贷企业会支付更多的融资成本。

  记者从上述金融界人士处获悉,一般走这种渠道达到融资目的的企业,其融资成本高低也与行业领域有关,一般来说会是11%、12%,最高20%。也有例外,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则是20%起底。现在银行贷款普遍从紧的情况下,不少企业拿到的贷款都是基准利率上浮 60%、70%甚至100%。即便如此,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4%,这样算下来其融资成本至多处在11%—13%这个区间。显然,绕道借粮的成本要较从银行直接贷款高出一截。

  涉及到普通投资者,相信不少投资人在银行咨询理财产品时,都遇到过类似情形,记者曾在走访银行时发现:一些工作人员在推荐一些产品时并不会详细说出该产品的 “投资标的物”,只是表示,“这是银行同业拆借模式的理财产品,别的银行在和我们借钱,本金和收益肯定有保证的,银行不会还不出钱的”。上述人士表示,一般而言,A、B银行会对C公司的生产、贸易背景严格审查,从而做到风险上的把控,涉及到B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在收益上有一定保障。

  监管层短期或不会叫停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告诉记者:“银行首先是商业化机构,赢利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在监管法规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在自主权范围内,在产品开发或者营销手段上做出一定程度的创新,规避监管调控,无可非议。 ”

  上述金融界人士也表示,最早信托公司的出现是为地方政府融资提供平台;银信产品起初问市时,也被视作是“金融创新”,很受市场青睐,后来其逐渐成为银行表内转表外的渠道,且资金规模发展过大才被叫停。但银行互持理财产品,这种“擦边球”业务在业内并不算普遍,主要以中小股份制银行为主。

  奚君羊也认为:“这种现象的滋生,也给监管层提了个醒,在采取货币紧缩政策时要考虑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包括银行的承受能力。如果一些政策已经严重影响银行赢利,对全行业造成压力。这就需要监管层做出一定平衡,比如,对银行市场操作、具体业务流程,包括交易品种的使用做出明确规定。例如,表内转表外,哪些业务可以操作,哪些不可以。 ”

  “如果银行互持理财产品现象对流动性调控造成严重干扰,监管层肯定会叫停。目前,这种现象只是小范围存在,并未成普遍现象,在信贷总额中占比不高,预计监管层还会再观察一段时间”,奚君羊表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