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3日 21:19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彭韬 李靖 重庆报道
宜居是生命之本,绿色是城市之根。近年来,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涪陵区紧紧围绕“城市森林工程”、“农村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和“苗木基地工程”等五大森林工程建设,大手笔、大动作,创新产业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成效明显。如今涪陵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城市更靓了……
涪陵区森林工程建设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2010年4月7日,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到涪陵视察长江两岸森林工程时就曾表示:“涪陵的造林机制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值得推广;如果长江两岸森林工程都采取这样的方式,那就好了。”
凸显区位特点 明确主攻方向
涪陵,扼长江、乌江交汇,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也是重庆市的林业重点区县。当重庆市委、市政府吹响“森林重庆”建设的号角后,涪陵区充分利用适宜林业发展的较好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从2008年起,用10年的时间在全区城乡全面实施森林工程,充分发挥占全区国土面积五分之二的现有林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城乡国土绿化水平,拓展森林生态系统的容量和空间,确保三峡库区生态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据了解,在森林工程建设中,涪陵区规划周密、布局全面、重点突出。一是在城市森林工程中,重点突出城周绿化带,城周庭院绿化,郊野公园、农家森林公园、生态科普基地及城市公园建设,完成新造林9.5万亩。二是在农村森林工程中,加强现有森林的培育管护,提高林分质量,新建工业原料林30万亩,水果基地5万亩,农田林网1万亩,庭院绿化1.5万亩。营造森林54万亩,改造低效林52.5万亩,形成林业产业的原料基地和农民可持续增收的重要项目。三是在通道森林工程中,完成高速公路0.3万亩、国省道公路1.5万亩、县乡村公路1.7万亩、铁路0.5万亩造林绿化,将各种通道建成绿色长廊。四是在水系森林工程中,区内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两岸及水库周边建设绿化带2.1万亩,水系低效林改造1.5万亩。五是在苗木基地工程中,分别在义和镇、南沱镇集中建设1.5万亩、0.5万亩的苗木基地,满足森林工程的用苗。六是实施长江绿化,在长江、乌江两岸建设生态屏障32万亩,将沿江两岸的森林工程提高到65%以上。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涪陵区围绕森林城市打造涪陵城区,以“一环串珠、绿轴贯穿”为总体发展模式,打造城市“绿地系统”,形成山环水绕、绿满涪城的城市格局。2008年以来,该区高效利用中心城区滨江绿化空间和群山环抱的地理格局,以山体为背景,在片区内进行渗透绿化,以公园为绿核,分别在江南片区、李渡片区形成“一廊九心”和“一环六廊,一核十心”的绿地系统建设。从江岸到山顶都串联起了一张绿色的网络,整个城市俨然一个大型生态小区。同时,在城市森林工程建设中,突出地方特色,塑造乡土风情和独特的城市个性。在树种选取上,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以黄葛树、香樟、天竺桂、重阳木作为骨干树种,搭配桂花、广玉兰、紫薇等景观树木,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城市森林景观。
如果森林工程单纯定义为生态工程,势必增加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的矛盾,为此,涪陵区结合当地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仅0.8亩)的实际情况,将森林工程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围绕绿色产业打造农村林业经济,在农村大力发展兼具环境绿化和农民增收功效的兼容树种,比如柑桔、杨梅、龙眼、枇杷等,因地制宜地发展速丰林、经果林,以承包大户带动农民通过植树造林找准拓宽增收之路,只要是为荒山披绿,都给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作为全市首批4个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建设试点示范区县之一,涪陵区将经果林作为主要树种,出台政策引导农民主动参与长江绿化,利用林中空地、林下空间、林区环境发展立体种、养殖业、休闲观光林业,在栽种经济林的同时,在林下套种榨菜、西瓜、黄豆、辣椒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具有涪陵特色的“桑菜套作”和“果蔬套作”模式,实现“林农兼容”,保障了农民的长期经济收入;在林中养猪、林下养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林下空间。栽种“兼容树种”,栽出了风景,也栽出了效益。
创新发展 森林开启“涪陵模式”
自2008年实施森林重庆建设以来,涪陵区每年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都是超额,长江两岸森林工程的经果林占到了建设面积的50%以上。那么,涪陵区实现森林工程建设又好又快的诀窍在哪里呢?
“以‘参与式’模式进行先期规划,以‘五方联动’方式规范管理,实现了栽树前期规划科学,实施管理严格,后期养护得当。”涪陵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森工办主任黄华给出了答案。
在涪陵区江北街道永柱村,不仅有香樟、栾树等景观林,也有龙眼、柑橘等经济林。作为“参与式”种植试点村镇之一,在政府引导下,该村树种由村民自主选择。
“现在村民的热情很高,不仅种出了有效益的树,也种上了自己喜欢的树。去年我们已经三次上调了免费果树苗的申请数量。”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委书记刘家奇说。如今走进涪陵农村,不管是房前屋后还是院里院外,处处栽满了果树。
“通过政府引导、村民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树种规划,保证种出村民想种的树、能够致富的树。”黄华表示,在全区森林工程中,坚持“科学选苗,适地适树”原则,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解决了农民想栽不会栽的问题。
虽然年年都在栽树,有的地方却是年年不见树,以致有群众戏言植树造“零”。涪陵区又是如何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实现“栽下即见树”的呢?
“苗子来了先验收,验收合格才上山。通过实施‘五方联动’机制,细化五方责任,实施一项,验收一项,提高了造林效率,保证了造林质量。”涪陵区林业局长夏以普告诉记者。
据介绍,所谓“五方联动”,就是通过细化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乡镇方和牵头单位方职责,“五方”根据职责要求派驻代表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方案、清林、整地、打窝、栽植、管护、补植补造和验收等各个环节,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督促、相互制约、共同协作的机制,确保苗木成活、工程进度和造林质量。同时,先由中标施工方自行垫资,按统一的设计要求进行造林,在两年管护期内出现的苗木质量和管护、成活等问题均由中标施工方负责。管护期满后,经区级有关部门终验合格后,再据实一次性拨付工程款。两年后,工程造林中标方与乡镇办理移交手续,将造林成果移交乡镇管理,确保工程永久管护和长期可持续经营。
“环环把关、环环验收,保证了建设质量,提升了成效。”涪陵区林业局长夏以普说。仅2009年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就有17234株不合格苗被挡在了山下,确保了造林任务高标准完成。
扬帆远航 改善生态造福子孙
今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全面实施的重要一年,森林工程建设任务分外艰巨。采访中,夏以普表示,按照“推进森林工程、建设现代林业、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兴林富民”的工作思路,今年该区林业工作重点是绿化长江,同时要做好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森林资源保护、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市级森林城市创建等。
夏以普告诉记者,按照涪陵区《森林工程总体规划》,从2008年起,该区在10年内将投资24.67亿元,完成造林绿化114.6万亩,使全区森林覆盖率于2015年达到45%,2017年达到50%,城市绿地率达到45%,绿化覆盖率达到48% ,林业产值达到1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年收入1000元以上,城区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造福子孙。涪陵区林业工作今天付出的努力,必将为子孙后代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