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专家呼吁鼓励儿童福利NGO发展

2011年06月04日 21:15 来源:财新网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学者认为,国家在儿童福利服务领域中,已不作为主要服务提供者发挥作用。服务的提供亟需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来补充

  【财新网】(记者 戴廉)“(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经验已经否定了政府作为福利服务领域惟一来源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教授尚晓援在6月4日召开的《中国儿童福利前沿2011》发布会上作出如上表示。

  尚晓援认为,国家应该在儿童福利方面承担起更多的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还应继续加大力度与强度,但是,在具体的服务提供方面,在她看来,当前亟需的,是发挥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即NGO的作用。

  “目前,国家在儿童福利服务领域中,已经不作为主要服务提供者发挥作用。这个领域的服务提供,亟需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来补充。因此,鼓励非政府儿童福利组织的发展,规范服务市场,是政府的责任,也是这个领域发展的当务之急。”尚晓援说。

  在她看来,政府应该向非政府儿童福利组织购买服务,以此体现政府的责任。她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还强调,“现在,营利性的儿童服务机构很多,但我们更需要的是非营利性的非政府儿童福利服务机构。”

  由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布的《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很多儿童福利非政府组织是由一些热心公益、关注儿童发展的个人或团体成立的,有些是特殊儿童家长自发成立,他们将对待自己的情感转移到更多社会成员身上。这样的力量可以推动和改变社会的力量。基于这样的价值观和理念支持,儿童福利非政府组织大多能够在艰辛的条件下坚持为困境儿童服务,切实站在弱势儿童的立场行事,采用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能够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并且大多会产生一些独创性的发展。

  不过,当前中国的儿童福利非政府组织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报告指出,一方面是外部政策环境的限制。政府在非政府组织获得“合法化”身份的问题上非常慎重。这使得许多非政府儿童福利组织在注册时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难以取得合法身份,在接受捐赠或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时遇阻。

  另一方面,非政府儿童福利组织自身的专业化建设也亟需提高。很多儿童福利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初期是由社会个人或团体对公益的热心逐步建立起来,在后期发展过程中,会由于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而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机构公信力不足,财务制度和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健全,项目设计与项目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理论等。

  “中国儿童福利的制度突破已经开始,在这个新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面对的最重要的挑战,不是资金的短缺,不是政治家的决心,不是整个社会的关注与否或儿童是否拥有政治声音。因为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条件都已经具备。”尚晓援说,“现在,最重要的挑战来自儿童福利学界自身:在这个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学术研究在儿童福利的理念、制度创新和体制设计方面,能够前进多元,决定了中国新的儿童福利制度能够向前推进的程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