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湖北重旱回顾:2000村民守着水库无水吃

2011年06月07日 02:0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宜昌

   近日,湖北等省普降大到暴雨,宜昌的重旱初步缓解。然而,这个三峡大坝所在地,在过去近9个月里极度焦渴。百万亩农作物受灾,数十万人饮水困难,水位低于历史均值,近7000座塘堰干涸。就在几天前,兆吉坪村的村民还在为地里太干、种不下红薯而焦虑。

   距离兆吉坪村数公里外,就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但该村近2000多位村民未能享受到大坝的好处,整个村子“吃水成了问题”。

  干涸见底的水窖

   5月30日,兆吉坪村三组村民李大胜带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掩映在杂草中的水窖,掀开水泥板。偌大的水窖中,只有底层浸着一层浅浅的水。水窖一旁的过滤池里,堆着枯叶,一根黑色塑料管子,一头搭在水沟上,一头接着水窖,“下大雨时,能够把山上下来的水引到窖里。”水窖没水的时候,他和其他村民会去山上找点泉水回来。但这绝非久长之计,用量增大时泉水也没有了。

   兆吉坪二组村民祝兆龙(音)在距离自家院子不远的山顶上发现了三处直径约1米、深半米的土坑,这是采石之后留下的。这些土坑里竟积着一些水,尽管颜色黄黄的,她还是把水收拢来喂家畜。

  紧缩的用水计划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兆吉坪村吃水最困难的村户集中在二三组,这些组所处地势较高。兆吉坪村青山环绕,在谷底有限的开阔地带上,却没有河水依傍,也无水源可用,2000多人吃水要看老天眼色。

   兆吉坪村吴安华村委会计李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天不下水,这个地方的饮水根本没有保障。她说,兆吉坪村历来比较缺水,往年5月都会下几场雨,但今年情况反常。

   多位村民证实说,2010年当地镇政府投入三四十万元,在兆吉坪村打了眼井,“但就是出不来水,钱打了水漂。”

   距离不远就是三峡水库。村民说,这个水库重在防洪、发电、航运之用,不指望它能纾解吃水困难。

  农作物大幅减产

   太阳炙烤,兆吉坪村的玉米卷了叶。村里约有2000多亩地,主要作物是油菜、玉米和红薯。村委会书记吴安华告诉记者,今年作物肯定大幅减产,保守估计减产30%。

   油菜早该收割完毕,却仍有油菜“长”在地里。李瑶说,由于欠缺雨水,油菜长势很差。李大胜比划着,说往年的玉米秆子长得很高了,今年才刚到膝盖。

   重旱对中稻的种植也产生了影响。直到降雨之前,宜昌还有20多万亩中稻没有种植。

   公开数据是,截至5月26日,重旱已致宜昌10个县、市、区57个乡镇144个村90万亩农作物受灾,22.49万人和5.05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同时,兆吉坪村的养殖规模也大大缩小。村民们说,大旱之年,养牲畜无异于养累赘。

  捉襟见肘的资金

   宜昌乐天溪镇政府办公室陶主任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对兆吉坪这样的村子,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抗旱。他说,向天要水“苍天不开眼”,向地要水“全是石灰岩”,远距离调水没有资金,村民只有“个人想办法”。

   无计可施的时候,村民可以给镇政府打电话,政府组织人员用消防车送水,前提是村子大面积缺水。

   现实情况是,像兆吉坪这样的村子,农户分散,按“面积决定送水与否”的规定,这些地方是否“大面积缺水”,无法确认。

   刘万兰说,4月19日镇政府拉来一车水,让附近五户村民抽水,每户仅抽了10分钟,就没水了。

   据宜昌当地媒体报道,宜昌已投入抗旱资金8000多万元,投入送水车15000辆次,开启机电井7000眼,泵站570处。

   记者发现,2006年宜昌市水利基础设施投入8.3亿元,2008年降至5.4亿元,2010年该市水利设施再度降为3.2亿元。

   宜昌市防办新闻发言人刘主任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目前抗旱资金缺口非常大,市、县财政根本没有办法支持。

   前述宜昌防办工作人员说,“我们希望加大水利投资,兴建水利工程,但是没钱。”仅以兆吉坪村为例,据吴安华计算,没有100万元的话,很难将水从10多公里外引入村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