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空调大佬“造楼”?

2011年06月07日 13:43 来源:中国机电工业杂志

  一家空调制造商突然宣布要用工厂化的方式在一年内建造200幢高楼,没有搞错吧……

  文 | 本刊记者 马 伟 摄影 | 邵 欣

  不够颠覆的事儿,张跃看都懒得看一眼。

  这位只对“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感兴趣的技术怪才,如今将视线锁定在了一项令他激情迸发的新事业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将会颠覆整个建筑行业,甚至改写历史……”说着,这位远大集团老总顺手扬起一沓厚厚的设计图纸,清瘦的面庞上漫溢着自豪。

  不用说,这正是在建筑行业和地产圈子里掀起轩然大波的“可持续建筑”(以下简称为“可建”)——一家不安分的中央空调制造商,竟然毫无征兆地闯入建筑业!

  “传统建筑业占用了全球一半的资源,消耗了40%的能源,并且能源浪费情况越来越严重。”环保问题让张跃异常焦灼,他从几年前便开始呼吁建筑节能,并亲自动手编写了全球建筑节能准则,可惜的是这个圈子里愿与他迎面击掌的有识之士至今仍未出现——张跃终于坐不住了,“干脆,我自己来!”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没用多久,一个1000万平方米的产能规划、300亿~400亿的诱人市场就在远大的推手下初现轮廓了。

  “可建”一路狂奔

  谁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张跃正在用事实改写这句老话。

  2010年3月6日,世博会远大馆仅用了24小时便无中生有;这年6月,另一座15层高楼仅用了一周时间拔地而起,被诸多网友趣称为“楼快快”,这一建设过程看起来就像“搭积木”一般简单——吊车从平板车上吊装起一块块在工厂预制好的建筑组件,工人再将组件依次安装到预定的位置。据可建部门的负责人介绍,远大可持续建筑材料消耗约为传统建筑的1/6,能源消耗为传统建筑的1/5,整个安装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只有1%,更为关键的是,它的抗震指数达到了9度,比国家标准还要高出很多。

  “住宅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几乎所有人都不了解自己所居住的房子,目前全世界还没有哪个建筑附带过说明书吧?买个几百块钱的电器都有一本详细而准确的说明书,动辄几百万的房子却没有!”张跃认真地说,千百年来人们常把房子当作遮风避雨的场所,而在张跃的理想中,人类从建筑中应得到的是——绝对的安全、舒适、健康……

  人们习惯成自然的现状让这个想得周全而深远的男人感到不安,针对建筑这个多次被他嘲笑为“毫无技术集成的离散性行业”,张跃试图建立一系列新规则,他说,“首先,可建能够将设计中的人为风险剔除,那种靠几个人设计图纸再由上面盖个章便OK的情况不能继续下去了;更糟的是在施工形式上,那种以建筑公司名义的包工头,不够专业的游击队式农民工怎可能造出优质的房子?我甚至认为,建筑的品质绝不能依靠监理,只能靠工业化流程来保证!”

  对可持续建筑的未来,张跃信心满满,这次面对的不是中间商而是终端用户,可建实实在在的好处每个老百姓都很容易看懂,不会遭遇太多复杂的商业阻力。

  因此当下,摆在他面前的更多的是产能和成本问题。

  “我们设想中的可建是工厂化程度达到93%,将部件运到现场后很容易进行吊装,安装的工作量就会少很多。这样,既能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又可以批量生产降低成本。”一位有关人士介绍,远大已在临近长沙的湘阴县征地2000亩,建设年产能1000万平方米、营业额预计将超过300亿元的可持续建筑生产基地,其中一期工程将于今年7月投产。

  “可建将采取加盟方式扩展,远大向加盟商提供可建产品全套制造和安装技术,并提供整套建厂技术,加盟商只要投入10至20亿元就可在一年内出产品。”据透露,目前远大已开始面向全国招徕加盟商(每个省一家)。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远大的合作伙伴?张跃停顿了一下,翻阅着手边的《中国机电工业》杂志,眼睛里光芒闪现,“比如机械制造企业做我们的加盟商便很有优势嘛,只要有大规模生产的组织能力,老板能够认同远大的理念,资金充裕即可。”至于有没有地产经验并不重要,因为卖得是建筑产品而非地产经营。

  鉴于可建模块化、标准化生产的特性,野心勃勃的张跃似乎已经预见到了向全国乃至全球快速扩张的可操作性,“我们之所以敢号召全球的人来加盟远大,是有一套逻辑的。”对这一笔全新的生意,他的投资分析听上去极具诱惑力:项目一旦上马半年到一年即可投产,投资10~20亿元,1~2年即可收回成本,实现百亿产值,并且将独家长期垄断所辖地区市场。

  令人纳闷的是,这么好的买卖,远大为什么不全部收入囊中,却只满足于出让技术?“我想,凭远大自己的力量只能做好一个厂和一个省的市场,而世界那么大,没有100家企业来推动是不行的。”面对散发出浓郁香气的巨大蛋糕,张跃头脑非常清醒,这件事必须借助合力。

  “做与不做”的逻辑

  事情正在起变化。

  可建项目一经起步,便成为了远大手头上的重头戏。而接下来的10年,远大将是什么样子?

  有关数据显示,300万平方米的可建目标如果在2011年得以实现,这就意味着几乎占到半壁江山的可建板块将替代非电中央空调成为远大的主业。

  2012年的规划无疑将更加强化远大的新身份,届时远大将建立10家加盟公司,完成2000万平米可持续建筑。2015年,远大的目标是在全球组建50家加盟公司,年建2亿平米可持续建筑。而到2020年,这个目标则膨胀为100家加盟公司、年建可持续建筑7亿平方米,占据全球建筑市场20%。

  这无疑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但可能吗?至少,对曾经用5年时间从200万做到20亿的远大来说,这绝非只是个漂亮的肥皂泡,在张跃看来,“有一点是肯定的,远大想做的技术,还从未落空过。”

  “随着各种元素不断加入,小鸡就快要孵出来了。”说着,他笑了起来,毫不掩饰对可建的未来美好而坚定的预期。

  然而,与处在事业上升期的新领域相比,直燃非电空调业务的前景似乎不那么乐观。起码表面上看来,在保温节能通过新型建筑技术得以根本解决后,空调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压缩,对此,曾经放言“以可持续建筑消灭空调”的张跃想得很透彻——“和建筑节能技术相比,空调技术只能算一项应急技术!因为建筑师找到了这根拐杖,空调行业曾大爆发(他曾说,空调的出现反倒成为建筑行业不思进取的借口,因为空调可以解决温度调节,建筑方案就不必仔细考虑房屋隔热、通风等问题),但当这种消耗能够通过可持续建筑而受到遏制,空调需求量下降是再好不过的事了,而且越少越好!”

  “这谈不上什么可惜的”,在理性的他看来,无论非电空调业务,无论新型建筑材料,那都是为了达成目的的工具和途径。而回到目的本身,自然就是张跃的远大梦想,一部分源于完美主义的个性,另一部分则是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忧虑,只有从本质上改变浪费能源的技术体系,人类居住的家园才能留存得住。

  说起来,他的初衷从未改变。

  其实,当年开始做非电空调,也是因为它比电空调节能2倍以上。自1988年创业,20多年来张跃一直专注于该领域,通过持续的原始创新,远大的直燃吸收式空调机产品已发展到第 10代。

  从几万块创业资金发展到数十亿元的资产规模(远大不喜谈论销售额,因此至今也没有公开的确切数字),虽然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但非电空调领域的市场容量显然有限,特别是相对于更广阔市场的电空调市场而言。“没有抓住赚钱的市场机会,耽于理想化的道德原则”,一直是作为企业家的张跃饱受诟病之处,但对这个问题,张跃终究未失本心。

  “该做什么,而不是能做什么”,这在他的一生中一直是件顶顶重要的事。

  “如果我们想增加市场份额,不难,降价就好了,目前同品种产品远大至少比竞争对手高一倍;如果我们希望扩大规模,就去做电空调好了,但我们不会那样做……”双手交叉的张跃,以不容置疑的目光直视前方:人活着,总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我还是蛮会赚钱的”

  从长沙市里一直往东走,沿着远大路,经过歌里面老唱的浏阳河,就到了张跃的“国”。

  在这里,“社会实验学家”张跃用心地经营着这1平方公里,他给予了每一处建筑最美好的名字——金字塔,“方舟”宾馆,“理想号”剧场,金色大厅、“地中海”俱乐部……他给予了每个在其中工作的人平静而健康的生活,倡行纯净而简单的企业文化,当然,还颁布了条类众多的生存法典……

  有人说他在建造一个人的“乌托邦”,有人说他疑似永远不想长大成人的彼得?潘,有人视他为与社会大环境作战的唐?吉诃德——

  对,这些都对。但远非全部。

  即便弥漫着浓厚的理想主义底色,商人的身份仍在张跃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只是大约因为前者的光环太醒目了,导致他身上的企业家特质被遮盖住了。

  “20多年来,远大都在一个原则下做事,虽然不像别的企业以利益为决策方向,但不代表我们只有虚的理想,只要把事情做好,哪有不盈利的生意?从1995年起,远大就没贷过一分钱了,而且还有不少现金在那里。说起来,我还是蛮会赚钱的。”张跃又笑了,伴随着有些俏皮的湖南口音。

  这似乎和人们印象中那个沉迷技术本身、捍卫道德信条的他反差极大,但这的确是张跃的另一面。“在商言商”——就像张跃自己说的那样,不逐利而往,并非意味着无利可沾,“商业是要盈利的,而且每个订单都应该是盈利的,只是不同公司,路径不同。”

  谈到一直被外界广泛质疑的“长不大的远大”,张跃不予置评。外人很难理解他的逻辑,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也踩着这些年张跃的步伐重走一遍。

  进入远大展厅不远,第1代到第10代直燃非电空调产品已在整齐地列队欢迎客人,“这些年在张总的带领下,我们除了持续更新技术,产业链也不断健全丰富。”一位销售经理引导着人们环绕展厅,悉心地回顾着远大的一点一滴:从1989年全球第一台浮球式无压热水锅炉,到1992年进入直燃非电空调领域,再到1994年研发出全球唯一的一机三用非电空调;从2001年全球第一台多能源非电空调,到2005年前后的试水合同能源管理以及区域能源服务,再到近年全球第一台超级功能空气净化机、热回收新风机和可以检测空气品质的手机,远大的成长远非规模两字可以笼括……

  在“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的问题上,张跃节制而务实,而更为关键的是他从来不失商业智慧。

  比如,空调系统节能运行服务领域。在这部分业务上,10年前远大就下足了功夫,如今效果已然彰显,据说去年该板块带来的利润已快超过销售了,“服务比产品利润高得多,而且客户有很大需求。只要为客户去想,处处帮他们节省能源,带来价值,客户怎么会不给你钱赚呢?”张跃坦言,远大从不去说服任何人,就是靠节省用户能源成本来吸引他们,带来真金白银的效益。“远大非电空调产品价格一直是同行业的两倍,这是为什么?因为节能,因为高效,能够为用户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说到价格策略,张跃对作为新生事物出现的可持续建筑并没有一刀切。

  “远大可建之所以定下一个看似天文数字的发展目标,一是因为它质量可靠,二是因为它可以迅速实现规模化经营,三是因为它便宜——设计精细,没有材料浪费,并且生产过程也没有浪费,再加上原材料大规模采购带来的效益,所以,它的成本将比传统建筑成本低20%~40%。这样,销售价低10%~30%也就不奇怪了。”在他看来,“保证让用户得到低价,厂家得到高利润,这才是商业成功的逻辑。”

  瞧,谁说远大不懂价格竞争?

  记者手记

  张跃其人

  采访张跃,凌晨大约是最好的时候。如果一个记者能够在此时与他约见,成就一篇漂亮稿件的几率会高很多。不信,可以上网搜一下。

  “远大人都知道张总有夜里办公的习惯,可能是因为那时候比较安静吧。”在这个大多数人正睡得浑浑噩噩的时刻,“夜猫子”张跃刚刚进入战斗角色,他头脑清晰,灵感涌动,效率奇高。

  如果联想到张跃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可能就不难理解这种日夜颠倒的生活做派:艺术家一般都是在夜里工作的。如星空之于梵高,夜晚对于他大约也是无与伦比的——吞没一切的黑暗,摇曳的光线和静谧的时空会护送缪斯女神翩然而至思维的深潭……

  兴许是再描摹一张蒙娜丽莎的微笑,兴许是设计图纸的第一百次细小改动,兴许是思索“到底存不存在一路人”的选言,兴许只是坐在黑暗里点一只烟,回忆,反思,静待2015年的世界跃然眼前——假夜晚之手,张跃捕捉到了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创意……

  张跃善思,张跃敢言。

  “很多人讲我说话太直率,但我就是这样的,如果对方只因这个就无法忍受,那么也没必要再继续交往。”张跃爱憎分明、不拐弯抹角的性格常常会开罪某些人,在节能问题上,他对那些直盯着短期利益的地产圈人士冷嘲热讽;比如,在国际会议上,他敢于公开断言“清洁发展机制”(CDM)是失败的。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价值判断,他可以在文章里公开讲,“很难把一个人叫做朋友,我一般把他们叫做熟人”(这不禁令人想起了《生活大爆炸》里智商高达187、极其自恋清高的天才“谢耳朵”,Sheldon的谐音)……

  张跃同样敢为。

  从一个中学美术讲师,到下海创业,从技术白痴,到自学成才的空调技术大师,从奔向第一桶金而去,到创立“乌托邦”式的远大城,从一个在商言商的企业家,到荣膺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多年来,张跃一直在改写自己。

  而现在,在空调制造业呼风唤雨的张跃又开始挑拨着建筑圈子的敏感神经。

  “这几年,我一直在推动建筑通过隔热实现节能,但是我发现传统建筑技术模式难以动摇。而且,建筑用户对那些低品质高耗能的建筑的宽容度实在令我震惊,所以干脆我自己来,从根本上来解决。”在一直被解读为“外行凶猛”的张跃看来,一旦建筑发展到工业化、模块化,所谓圈内圈外已经很难断言,拥有制造业背景的远大无疑才是行家里手。

  即便未来仍充满种种不确定性,但因为有意义,他无惧放手一搏。

  的确,这一生能有什么好失去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早已挣得衣食无忧、企业有成境遇的张跃多少兼顾了一些社会学家或哲学家的工作。

  看看他的“理想国”,充斥着理想主义气质的远大,和政府保持适度距离,坚持商业伦理和自己的生存逻辑,也不失于对生活品质的讲究。在这里,远大拥有自己的农场,养猪、养鸡,种菜,还有自己的鱼塘,人们生活得有机健康,关系简单纯洁。

  “其实,人真正需要的并不多。当人们都忙于追逐利益,不要忘记了人类最本质的需求是什么。”看重道德、制度,单纯、快乐的他常常提到英雄甘地的一句话,“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却不能满足人类的欲望”;他还特别喜欢一本叫做《多少算够》的书,像作者艾伦·杜宁一样,他憧憬着人们告别消费主义,回归充实、平静的生活本身。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